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套用前人诗歌形式而写成的诗,俗称“剥皮诗”。它常常套改诗词名篇,在貌似滑稽中寄托辛辣的嘲讽。例如清朝末年,鸦片大量涌入中国,国内一时烟馆林立,许多人出入其间,醉生梦死。有人就套用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写了一首“剥皮诗”。  相似文献   

2.
套用前人诗歌形式而写成的诗,俗称"剥皮诗".它常常套改诗词名篇,在貌似滑稽中寄托辛辣的嘲讽.例如清朝末年,鸦片大量涌入中国,国内一时烟馆林立,许多人出入其问,醉生梦死.有人就套用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写了一首"剥皮诗".  相似文献   

3.
剥皮诗,是指套用现成的诗歌形式,略作变易增删而写成的诗,多用于嘲讽戏谑。剥皮诗的特点是利用人们对原诗颇为熟悉的背景,“迎合”读者的亲热心理妙袭巧易,铸成新篇。用语多俏皮诙谐,令人解颐,冷嘲热讽,不乏思想深刻之作。这里介绍几首,以博一粲。宋代诗人林升有首嘲讽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却依然醉生梦死的  相似文献   

4.
“剥皮诗”也称“拟古诗”。这种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词为基础,运用删节、增添或颠倒的手法,使改后的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新意。这些剥皮诗皆植根于名篇肌体之上,且寓庄于谐、幽默风趣,很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杜牧的《清明》诗脍炙人口,成了古往今来众人争相“剥皮”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可庄可谐。“剥皮诗”就是“谐”趣诗的一种。“剥皮诗”是“拟古诗”的昵称,顾名思义就是把古人或别人现成的诗稍加修改,运用颠倒、增删、仿拟或者改动个别字等手法,使旧诗产生新意、妙趣横生的一种独特的谐趣诗体。  相似文献   

6.
诗文最忌模式化和套用他人的词句,但也有例外。有人有意将一些名诗改动少量词语,从原诗中剥离出来,这就是改句,改出来的诗就叫剥体诗,也称剥皮诗、拟古诗。  相似文献   

7.
“剥皮诗”也称“拟古诗”,“仿拟诗”等。一般是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骨架,改动或增减少数字词,从而使诗作产生新意。古往今来,许多剥皮诗或讥或讽,妙趣横生。据说,宋代王安石在鄞县为县令,刚正廉洁,被誉为“铁面”。后有个昏庸贪酒之徒接任,把鄞县搞得一塌糊涂,人们讥他为“糟团”。某  相似文献   

8.
剥皮诗词     
《初中生》2009,(7):46-46
“剥皮诗词”是指套用前人诗词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高洁的志向。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9.
剥皮诗也称套改诗或戏仿诗,通常是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歌形式为基础,通过调换、增减或改动部分字句,赋予该诗新的内容。剥皮诗的语言常带有调侃意味,在嬉笑怒骂之间寄寓新意,读来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剥皮诗也称仿拟诗,是诗体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活用前人较有影响的诗作,在保留其骨架的前提下,改动少数字词,从而使诗作焕化出截然不同的意义。古往今来的许多剥皮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1.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运用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数字等手法,使原意更好或与原意相反,借古讽今,读来妙趣横生,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滴血亲情     
学好语文,套用郑板桥“功夫在诗外”一话,则“功夫在语文外”;而在语文众多的“外”中,艺术应占重要的一席。于是,也可以这样认为,学好语文“功夫在艺术中”。下面笔者试从在艺术中学习语文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仿拟是修辞格之一.指故意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仿拟诗是运用仿拟手法作诗.它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是作仿照前人有影响的诗篇.改动部分词句.使之变为一首有新内容和富于幽默感的诗。仿拟诗又称戏仿诗、依拟诗、套改诗和剥皮诗。仿拟诗如果写得好,能取得“旧瓶装新酒”,表情达意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三首现代名人的仿拟诗.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4.
剥体诗说趣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一读这诗,就知道是仿拟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就的。这首诗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先生写的,吟咏的是亲人之间相互体贴谅解成全之情,突出了“豆熟萁亦灰”,与曹植感叹骨肉相残“相煎何太急”的意思相反。这种有意识地仿照某首诗写的诗叫做“剥体诗”。也叫“剥皮诗”,有人还叫  相似文献   

15.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崔敬之 《小学语文》2007,(11):20-21
针对不少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进行简单、生硬的“稀释”(冲淡诗味而近乎大量注水似的注释)“肢解”(支离破碎的讲解与分析)和“剥皮”(简单、肤浅而生吞活剥似的挖掘)的现象,笔者在教学《墨梅》一诗时艺术性的做法,愿能给众多读者有益的启示,使古诗教学也能充满应有的诗意和盎然的情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按照众人熟悉的前人诗篇的形式,改动部分字句,表现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这种诗体称为“剥皮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颇爱运用这种戏作,巧剥妙改,推出新意。鲁迅先生亦是如此,他曾多次以“剥皮诗”为投枪、匕首,进行战斗。曹植的《七步诗》是篇脍炙人口的名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鲁迅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依原韵活剥一首:“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对杨荫榆一帮学阀丧心病狂地摧残迫害青年学生,独霸教育的卑劣  相似文献   

18.
在诗的构思和语言方面,常见有雷同者。其中有的是作者有意识偷用或抄袭,而且花样很多。唐代诗人皎然在《诗式》里曾提出诗有“三偷”:一曰“偷语”,类似现代的文字剽窃,原文照抄,他认为此法最笨;二曰“偷意”,类似现代的套用别人构思和创意,即把原作的立意搬过来;三曰“偷势”,势,一般指作品的法式和根基,他认为此法最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19.
摹仿诗话趣     
摹仿诗是作者故意套用某一名诗来言情达意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换药不换汤”,但无论雅俗庄谐,都幽默有趣,甚至令人喷饭。摹仿诗古已有之。中唐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可谓脍炙人口:“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顺治年间,江南巡按御史秦某执法甚  相似文献   

20.
剥皮诗词     
"剥皮诗词"是指套用前人诗词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