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文字不满三千,但“笑”字却出现了十好几次之多。我们从“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笑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接着是“故意的高声”地揭孔乙己心上的伤疤,使他现出种种窘态,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以“引的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偷丁举人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他们对丁举人的残暴行为不置一词,却一味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孔乙己高大而懦弱的身躯出现的,是无尽的嘲笑之声,孔乙己迂腐,麻木的变态性格及其病态身份,“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以致使这小小的“咸享酒店”常常“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咸享酒店的笑声构成了小说喜剧式的氛围,从而更反衬出孔乙己这个黑暗时代殉葬品命运之辛酸和结局之可悲。小说从头至尾的许多笑声,除了“一副凶脸孔”的掌柜和“赶热闹”的孩子们发出的外,最多的是“短衣帮”的“哄笑”.孔乙己是在他们的笑声中来,又在他们的笑声中去的.他们笑孔乙己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粗略统计有14个之多。孔乙己作为主要人物,不仅在笑声中出场,也在笑声中离去。“笑”贯穿了孔乙己的一生,也贯穿了全文,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刻揭示了主题。教学时,可以抓住“笑”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剖析“笑”中呈现的复杂人性特点,理解文本潜在的深意。  相似文献   

5.
例如:学习《孔乙己》一,中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写到一连串的笑,特别是两次写到“大家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根据以上可知。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串着的,“笑,实际上是作精心构思的“眼”。教师可提问:“那么中这样写用意何在呢?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7.
读过小说《孔乙己》,大家一定会对文中的笑声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多处写到笑,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为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结构上看,“笑”字贯穿全文。“笑”之一。“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所到的酒店——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课文开头通过对两种喝酒人——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介绍,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压抑、沉闷、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等级森严、贫富悬殊、冷酷、虚伪、势利的社会。“我”这样一个刚涉世谋生的孩子便被这样毫无生气的氛围笼罩着,是极少有欢乐的,孔乙己到店引起的笑声对我来说,当然是很…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一文虽不足三千字,但结构的完整、情节安排的巧妙、思想的深刻、语言的精练,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已。今天,重读这篇小说。我再一次被它的艺术魅力迷住,被它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的写作方技法折服。 古人说,以乐写哀,哀更显哀。同样,以喜写悲,也更添悲色。《孔乙己》一文所表现的悲剧性内容,就正是在喜剧的氛围中展开并得到强化的,“笑”纵贯了《孔乙己》一文的始末。作者把它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紧紧胶合在一起,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9.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10.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笑声中走来小说以“笑”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一“笑”,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笑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笑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笑他脸上的伤疤,笑他以“窃”换“偷”的狡辩,笑他没有进学甚至笑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笑为止,这笑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笑声中,短衣帮的笑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笑,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笑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笑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笑”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笑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11.
每当我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心头总不免觉得很沉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孔乙己最后的结局那样悲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吞噬了无数个孔乙己的封建社会那样无情,那样凶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会有我这样的感觉的,这正是这篇不朽作品所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影响吧。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表现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主题的作品,却多次地写到了“笑”。例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甚至直到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次酒,用双手“慢慢走去”的时候,给他送行的仍然是一阵“说笑声”。作者这样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教《孔乙己》,却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笑”犹如调料,“笑”出了世俗的冷漠,“笑”出了“我”对孔乙己的喜爱,“笑”出了孔乙己的可笑,“笑”出了科举制度的毒害,“笑”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我从“笑”字人手,设计了问题链,进行教学预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笑”,是人之常情。文学作品描写笑声,屡见不鲜,不足为奇。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笑声”,却能显示出一种奇特的艺术工力,对构思全篇、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小说主要是写孔乙己的命运的。从全篇的结构层次来看,很明显,孔乙己悲剧的故事情节以“笑声”开端(开头三个自然段,通过小伙计的观察来描写咸亨酒店里的“笑声”),在“笑声”中发展(中间五个自然段写了酒客和孩子们两个层次的“笑声”),最后在己受到众人的冷漠,没人谈天,“只好向孩子说话”。小说通过孩子们的笑声,补充刻画了孔乙己心地善良、待人诚恳的性格特征。最后在“酒客和掌柜的谈笑声中,我们又得知他被丁举人毒打,看到了他残废的身体。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显示他的性格特征,在笑声中演完他一生的悲剧,他所演的是下层知识分子被封建制度毁灭的悲剧。最后又在笑声中消失。第三,作者还用“笑声”表达创作意国,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小说《孔乙己》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刻画了他的性格特点 :功名不就 ,却自命清高 ;四体不勤 ,却好吃懒做 ;穷困潦倒 ,却死要面子 ;受尽摧残 ,却麻木不仁。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 ,但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悲”字 ,恰恰相反 ,反复出现反复渲染的倒是一个“笑”字。孔乙己可笑吗 ?他的确很可笑 ,他的可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名字可笑。他的名字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用这并不通顺并且令人啼笑皆非的语言给这个自命清高 ,时刻以读书者自居的人作代号 ,实在…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十二次写到“笑”,“笑声”贯穿全篇,这些笑声在课中有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快活」中的悲剧《孔乙己》里的四笑河北涉县王献亭《孔乙己》是一篇以轻松的喜剧形式展现出主人公一桩桩使人发笑的生活画面,同时又使人骤然感到心情无比沉重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四次写到人们对孔乙己的“笑”,正确地让学生理解这些笑的意义,对理解小说的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一文中笑声迭起,其作用大致有三种:一造成悬念第3自然段中,掌柜是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在孔乙己出场之前,作者先勾勒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既设下悬念,又笼住全文。二烘托环境在孔乙己一次到店喝酒的过程中,作者将短衣帮对他的嘲笑切分成两个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描写,同时也打破了小说叙事的传统结构形态,使其由“时间链”式变成“横截面”式。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的“笑”来叙事,“笑”字在作品中出现了十多次。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描写的,同时也打破了小说叙事的传统结构形态,使其由“时间链”式变成“横截面”式。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的“笑”来叙事,“笑”字在作品中出现了十多次。其实仔细分析,可以把“笑”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一文中十三处出现“笑”字,写小伙计的“笑”有三处,短衣帮(众人、旁人)四处,掌柜四处,邻里孩子两处.而这些不同身份人的笑,都是由孔乙己可笑的行状、言语、动作而引发的,穿长衫站着喝酒不伦不类,一到店酒客看着他笑:要面子,“偷”和“窃”的辩解,自欺欺人,实不高明,酒客哄笑;戳痛精神,满嘴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招致哄笑;教“我”“回”的四样写法,无用,无聊,真是好笑;不看对象,面对单纯、天真的孩子,也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孩子不解在笑声中走散;以手帮脚,凄惨兮,仍要面子,落得个最后一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