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立法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远程高等教育立法和相关政策,比较中美两国远程高教立法;同时在分析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立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远程高等教育立法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远程高等教育市场由成长向着成熟阶段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结构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并由此推动了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迅速提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角度集中剖析了几种远程教育产业组织结构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来驱动的,高等工程教育则是第二产业专业化人力资本开发的最有效途径。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和方法,对1978-2012年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与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及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高等工程教育与第二产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在短期内对第二产业增长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但存在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规模的扩大有较大拉动作用。由此,应充分认识高等工程教育对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高等工程教育对经济特别是对第二产业的适应性;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提高其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和正确实施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和保障。本文首先是对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历程阐述,分析论证了其对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影响,试图构建有借鉴意义的历史参考系;其次,通过对美国及有关国家和地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构建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国际参考系;并对现有政策法规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诊断,为促进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特征,衡量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退出壁垒和规模经济等.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是具有中等集中度,有中等产品差异化,存在较高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现状分析,就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规划的其中一个维度———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决策体系的概念、体系的构成要素等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建构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决策体系模型,并根据实际把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决策模式分为理论式、实践式和综合式三种,为实际决策过程中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可以从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规划的三个维度,即内容(关于做什么的问题)、组织(关于谁做的问题)、决策(关于怎么做的问题)来展开研究。本文就第一个维度——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的建构进行了论述及验证。文章在阐明内容体系的概念及体系建构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对内容体系的范畴、结构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和验证,最后建构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内容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进入与退出壁垒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侧重于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角度来考察现有市场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竞争程度与沉淀成本的大小,从而与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一起共同描述了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我们从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壁垒和沉淀成本壁垒等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以推进银行业管制的放松,促进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7—2004年间我国保险业的数据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以及进入壁垒等因素分析了保险市场结构演变状况,并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优势、行政壁垒鲁维度探讨了保险市场结构及其演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通过对现有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分析,探讨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指出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习者学习质量评价、教学者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设计质量评价和系统管理质量评价;分析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在准则设计和信息收集方面采用的基本方法和存在的基本问题;最后提出改进评价方法的五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大的远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教育质量的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要在激烈的成人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保障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教育质量的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2.
如今,电大的远程教育面临重要机遇:终身学习由理念逐渐成为潮流,社区教育已愈加受到重视,"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市级电大30年的发展历程和使命演革,充分地说明新时期市级电大远程教育的使命是:推进终身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开发农村教育,这也是市级电大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的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掌握远程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对远程教育研究的分析大多是宏观层次的,未能反映统计时间内发展的细节与变化。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远程教育核心论文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总体上,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成熟发展阶段,研究队伍逐渐形成,研究成果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及高校等的广泛关注。已有远程教育研究对技术、媒体以及资源建设关注较多,但是对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的研究还不够;稳定的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著者与自己团队的合作密切,但与其他团队交流较少,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远程教育学生的高辍学率是远程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大连电大英语专业专科直属教学班学习一学期后放弃学业又决定复学的三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对其进行第二学期的跟踪调查,并从电大一线教学亲历者的不同角度获取相关信息,利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辍学又复学的学生返回校园后遇到的具体困难、阻碍其学习的各种因素及教学班的作为对其辍学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这三名复学生为何有的留下来继续学习,有的离开学校再次中断学习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以期为远程教育机构对辍学生回来后如何作为提供思考和启示,也期待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更多的学习者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联盟《2012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平板计算是未来五年可能影响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六项技术之一。平板电脑由于克服了传统PC在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客观限制,一经问世,即抢占电脑市场,成为颇具前景的电子产品。它颠覆了以往PC已经成熟的Web模式,其多媒体特性、移动性、便捷的操作性以及资源分发模式,可能会对目前在线学习模式进行迭代和补充,促进远程教育教学发展,因此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平板电脑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涉及数字阅读、视频公开课、电子教材、电子书包等多方面,但由于普及率、资源开发成本、交互屏障、消费意愿等综合因素,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成熟方案和模式,还需要远程教育机构、教学设计者、软件开发者及决策部门实践创新破局,构建符合各类学员特点,更方便易用、大众化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debate about research ethics and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ethics approval and monitoring. Initially this occurred in areas of biomedical research, but more recently all areas of research which involve human beings as sources of data have been included. Australia, along with other nations, has been intimately involved in these developments and now has a firmly established structure of Institutional Ethics Committees (IECS) topped by the Australian Health Ethics Committee (AHEC) for the approval and monitoring of human research ethics. Although there are guidelines and codes of practice, many issues remain still to be resolved as the panopl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es is extended and encountered. Australian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s being caught in the embrace of IECs and their guidelines, and the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is preparing its own code of research ethic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context and discusses the major ethical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t considers issues of both principle and practice, and points to some of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which researchers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face.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已处于市场的实然环境之中。远程高等教育本身的特性、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和远程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都要求以市场经营作为应然的选择。可从政府、行业和机构三个层面采取可行的措施建立远程高等教育市场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作者前言:在我国组织实施跨世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对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实践表明,以计算机网络和双向视频会议等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特征与以印刷教材加函授和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大众媒体为技术基础的前两代远程教育不同.教育经济学在远程教育诸分支学科中是研究得比较充分的,并且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制约远程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是“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基本三角关系.远程教育经济学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解决好远程教育的质量、规 模和效益(效率)的关系问题.即,必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研究规模和效益(效率):规模主要指远程教育系统的投入(投资)和产出(合格毕业生)的总量和水平;而效益(效率)主要指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化率(成本效率),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远程教育系统(院校)和对远程学习者个人的经济收益的关系(成本效益).远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远程教育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较高的成本效率和成本效益.本系列论文将论述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国内外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终身学习需要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终身学习在我国的兴起 ,国民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但是 ,仍有不少可能影响终身学习普及、推广和深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探讨一些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问题 ,以及属于终身学习范畴的成人远程学习的实践问题。一、发展终身学习的必要  终身学习问题的日益突出 ,与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因为它不仅是这二者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还是推动二者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以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会过份。一般来说 ,在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条件下 ,传统的“一次学习…  相似文献   

20.
A review of Swedish educational polic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labour market considerations have had a high visibility. Straight routes through the educational system have been laid out in order to equalise and make the system more efficient.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women's strategies to combine education, work and family often resulted in ‘winding tracks’ through education. Predominant research models tend to adjust to the ‘straight roads’ of educational policy while women's winding routes have been set aside. The current Swedish goal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gives work and parenthood the same weight for both sex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whether this goal could set a challenging framework for a research agenda where more gender‐sensitive methodologies are developed as well as gender‐sensitive concepts, upgrading women's knowledge, experiences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