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凯  任晓艳  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3):448-452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说法,把产业集群分解成四方面的因素,分别分析它们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并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讨论这四方面因素对国家高新区创新的贡献,指出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未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发挥管委会的主导作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创新系统,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集群构建的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提升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具有产业集群的特征,但与创新集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主要是分析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系,借鉴美国硅谷创新集群的产业聚集互动、创新互动、价值链互动的特点,对照创新集群的标杆,提出广东高新区与专业镇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创新集群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网络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理解"两个熊彼特"悖论的新视角.建立在企业网络基础上的产业集群能够提供技术创新竞争的激励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创新协作机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促进缄默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为技术扩散提供有效渠道.随着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孕育、形成,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并能够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效能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集群创新是北京市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两个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亦庄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了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相结合的“10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10创新模型,分别从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议:企业内要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以人为本、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活力的根本之源,是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当前,广东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动能普遍不足.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广东产业集群提升集群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经过对广东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推进集群创新合作机制、完善集群创新支持服务体系等方法提升广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产业集群中的几个技术创新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葛朝阳  魏江 《科研管理》2003,24(3):1-4,12
产业集群是狭窄地理区域内具有产业关联特性的企业集聚体,这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内部,成员企业和机构之间形成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创新网络。由于这种创新网络内部关联模式的特殊性,导致了集群技术创新行为的独特性。本文就产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组织、技术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三个方面特征作分析,以揭示集群创新行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其创新能力支撑的创新系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以演化经济学和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新区创新系统所具有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在高新区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利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假设的创新环境、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影响关系,产业集群作为中间层次的独立性显著成立,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1,32(11):52-58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发现科技投入支出强度等7个变量对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5个变量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这种分析为通过影响相关变量的水平来提高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活力的根本之源,是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来源。而当前,广东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动能普遍不足。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广东产业集群提升集群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经过对广东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推进集群创新合作机制、完善集群创新支持服务体系等方法提升广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毛加强  崔敏 《软科学》2010,24(3):19-22,31
通过量表的开发、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说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网络的价值;规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方面作用日益突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如何引导创新联盟方面经验尚浅。法国竞争力集群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它已成为法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从法律框架、行政管理、财税支持、运行评估等若干方面对法国竞争力集群政策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结合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政策现状,对我国联盟式创新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网络的构建能够形成一种高效灵活的创新模式和互动机制,支撑产业集群及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论文基于网络化的技术创新范式,在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基础上,研究了东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生成条件、演化路径和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国内外大量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注重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而关于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甚少.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不足出发,依据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因素片的关系,寻求以技术创新促进我国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能否协同使用集聚区内企业间的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对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为例,对该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创新主体建设,发展模块化产业集群,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成都高新区为例,考察了一个在传统的严格管制和区域经济体制下,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产业集群的起源和发展及集群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可以构造一种分析框架,以便更好地了解科技园区是如何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就总体而言,我国集群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比较弱.产业集群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外部不经济现象、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知识服务机构不够完善和企业创新风险规避能力较低等因素,构成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瓶颈制约.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瓶颈的根源在于现行制度的缺失和机制的不健全,因此,制度的重构和再造已经成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虽然有很多文献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没有明确区分"创新产出"与"创新效率"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以国家高新区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显著抑制了区域创新效率。分析了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起,国务院相对集中地批准了51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但其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弱于此前获批的国家高新区。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压力加大。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新升级高新区主要经济和科技指标反映出的主要特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探索依托创新型集群培育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并形成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