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和中国的基础教育都经历了多次改革,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新加坡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设置多样的活动课程、依学生能力分层教学、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等做法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政府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校重视体育运动课程,多角度培养、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注重爱国主义精神和东方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实施是一个“综合工程”,以国家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家庭积极配合,既注重在课程设置、课堂教育、学术交流中培养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又注重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服务、纪律教育等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呈现出教育内容的集中性和统一性、传统性和现代性有机结合,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着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课标不断改革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发展方向更多地偏向于素质化的全面教育。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为辅的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理念以及价值观等主观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育要不断创新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课程。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进行设计与实践,简单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学习的发展优势和其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内容、目标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求中小学教师改交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关注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过程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学校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语文课本是主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多种方式,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强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在这几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新加坡基础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加坡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了"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技能,内容涵盖改革中小学学业评价体系、推行学科分级全面计划、加强课程教学等方面,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教育改革."为生活而学习"教育改革的特点为:注重培养学生21世纪素养;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学校评价体系改革;推行"学科分级全面计划"与拓宽中学后教育途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离不开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以及对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在内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理解,把核心素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既可以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还可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学科素养。这是教学的最好状态,但要达成这一局面面临诸多问题,寻找一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恰当途径,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  相似文献   

13.
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一起并列为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因素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在认知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诱发积极情感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催生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活,强调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发,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证。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所谓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是简单的态度和蔼,面带微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落实在学科素养培养上,通过学科教学和学习,促使学生习得各种具有发展连续性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通过调研,探究农村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验性学习”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些表述既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已成为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中比较热门的话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体育,为了适应新要求的需要,应该加强对体验及体验教育的理论性研究和吸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它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因素及课程自身因素,受到来自课程内部与外部、宏观与微观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师资、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情感培养的要求,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也非常注重情感教育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列入改革的重中之重,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生物知识,更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初中生物情感策略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所帮助,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让全体小学生接受兼顾“软技能”和“硬知识”,同时重视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全面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成长为关心社会、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有自信心的优秀公民,是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各小学注重平衡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价值观培养,并计划在课程、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全国小学更多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论述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