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500多首关于自然的诗。自然不仅净化了诗人的心灵,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从中感悟人生,写下了大量质朴清新的自然诗篇。她的诗观察敏锐、笔触细腻、意象鲜明,或借景抒情,或寄物咏志。本文探讨诗人自然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就其中几首最著名的自然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一生中共创作了500多首自然诗。她的自然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喜爱以及她作为女性对两性关系的独立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剖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以揭示她的自然诗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以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从而跻身于英国文学史上经典诗人的行列;而其创作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则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在艾米莉的作品中,始终蕴含着诗的激情、诗的精神;透射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应和哲学的思考。也许这正是艾米莉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作者的美学探索和追求。一艾米莉·勃朗特在尚未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之前,首先就是一位诗人。她的诗歌创作始于幼年。她平生共创作了一百九十三首诗。这些诗大都是年轻的作者苦闷思想和单纯生活的反映,体现出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诗人的气质在小说创作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诗意是贯穿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的核心,她是一位用诗的手法来描写小说的独特的作家。因此,她的作品中蕴含着诗意的美感,使读者更加喜欢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张美 《文教资料》2006,(29):87-88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她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她之后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现代派诗歌影响较大,因此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她是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过1775首诗,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以死亡和永恒为主题的。本文以我死的时候听到苍蝇的嗡嗡声这首被后人广为传颂的诗为例,分析了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诗人眼中的死亡、永恒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的露西组诗由五首无题诗组成。五首诗的露西指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一条由特指到泛指的脉络。组诗前四首中的露西指象呈现递进的层次关系,依次为玫瑰恋人、紫罗兰少女、英格兰的女儿和大自然的女儿;第五首诗的露西指象有了进一步的超越,诗人用"她"去替换"露西",而她的指象蕴含前四首诗中所有露西的指象。  相似文献   

7.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桂冠诗人,由于他创作了很多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言诗,并影响了英国民间诗人的创作,因此被誉为“人民的诗人”。本文主要介绍丁尼生成为“人民的诗人”的时代背景,其方言诗的题材、内容与意义,以及他对平民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诗人吕碧城,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热爱祖国,关心民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诗歌。其诗主要学习屈原、李白、杜甫。风格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她是近代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9.
周诒蘩是晚清湖南地区创作成绩突出的一位闺阁诗人。她的词集《静一斋诗馀》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均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诗人爱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1800首诗。她生前恬谈,默默无闻,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她终身未嫁,外表宁静,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本文主要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并着重分析其爱情诗。从而,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歌构筑的世界。①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的诗总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但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沉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写下的爱情诗歌。确实,和别的诗人不同,朱淑真写诗但抒胸臆,不问其他,其余内容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她的爱情诗。但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抒写旅愁,都夹杂着她的情感内容。从朱淑真的咏物诗入手,力图从对朱淑真咏物诗的赏析中,触摸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享有美国诗歌之母的美誉,是英美20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别具一格,诗歌内容大胆反叛,诗歌描写工笔细腻,形象鲜明具体,意象新颖奇特,狄金森的诗在19世纪的读者眼中显得怪诞不羁,但却符合现代诗歌创作的观点,极具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敬容是新诗史上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其创作母题基于诗人对时代的深入体察与关怀,体现出一种不屈的风格。诗人善感于时代,善感于身边事物。其诗如行云流水,其优美畅达的语言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思,处处表现出抗争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黛玉与诗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实际是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的,她有着诗人一样的情怀。对于做诗,她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她的生活,处处都体现她的“诗形”;她的“诗才”,更是红楼别的女儿们所不及的。而这些都是因为她有一颗真正的“诗心”。所以,诗就是林黛玉的魂。  相似文献   

16.
诗谶作为诗歌阐释方式之一,注重对诗歌作品的创作根源、诗旨内涵以及诗人的背景资料、创作心态进行描述和探询,因此,它对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宋代诗谶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可以藉以发现其与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可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一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laop)(1911-1979)是20世纪美国当代诗坛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旅行的问题>是诗人晚年的创作,其中很多诗表现了无所适从,一生漂泊的命运,其中<六节诗>(Sestina)就是这样一首诗歌,虽然是对客观描绘,但同样也渲染了诗人在心中寻找她向往的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狄更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多首诗,其中五百多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与永生."死亡与永生"成了狄更生几乎一生遥望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冰心是中国新诗史上"小诗"运动的代表人物,她所创作的小诗主要讴歌"爱的哲学"。作为"爱的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母爱",承载了诗人细腻的感情,同时也展现出其柔美与温情的情感特性,构筑了诗人丰富独特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包诗"这种文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独创,她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篇作为创作基础,把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或诗人的创作经历经过合理的想象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黄鹤楼送别>(五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