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招生生源波动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招生生源的波动现象也愈发明显和频繁.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招生政策、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宣传工作、就业情况、考生等紧密联系.相关对策有:深入研究宏观招生政策,制定科学招生录取方案;完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宣传定位准确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就业宣传,完善就业指导;加强考生填报志愿指导,提高志愿指导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招生宣传的心理策略与传播技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招生、就业市场逐步形成,生源竞争日趋激烈,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备受社会关注。高校招生宣传要以考生为本、求真务实,要研究考生和家长的接受心理,确定行之有效的招生信息传播策略,增强招生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高校招生制度都处于改革中,录取制度改革对于考生填报志愿以及高校的招录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招生宣传是整个招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如何提高招生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帮助,成为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招生宣传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组织、动员考生报考高校的重要形式,是高校间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笔者建议高校招生宣传应遵循实真实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属地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因校而异、与时俱进的制定高校招生宣传方案。采取制作印刷品、电子宣传媒介、人际传播、召开现场招生咨询活动等形式,通过坚持服务考生、真实诚信、选择优势宣传媒介、抓好宣传队伍建设,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进行研究探讨,科学引导考生填报志愿,以增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震 《高教论坛》2022,(12):73-75
作为信息传递终端的考生,在招生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与高校、社会机构、家长以及其他考生等中介干预因素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强干预状态下使得考生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也致使信息的传递从高校到考生形成了倒金字塔形,极易导致招生录取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此,为实现对招生信息的控制,使信息对等传播,高校应从助力考生提升个体对招生信息的研判能力为根本,要以信息宣传的时效性、靶向性、贴近性为出发点,重点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强化招生宣传信息的渗透力,从而提升招生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报考,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相似文献   

6.
注重“四性” 精心谋划高校招生宣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招生宣传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大众介绍高校,组织、动员考生报考高校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间展开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招生宣传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为高校所重视,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招生宣传中,多数高校都能从实际出发,正确宣传国家的招生方针政策,积极展示各自的办学特色,向考生及家长提供详细的招生信息,主动接受咨询;在推介自身的同时,努力为考生服务,引导广大考生合理填报志愿,受到社会、考生及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有的高校宣传失实,误导考生。高校没有全面、真实地介绍学校的情况,只讲优势…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高考改革为高校招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地方本科高校须顺应改革趋势,走特色高校发展之路,以足够的特色与实力吸引合适的考生报考。招生宣传是招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地方本科高校所处的新环境,结合学校长远发展需要,从夯实招生宣传的基础、打造专业化招生宣传队伍、创新"互联网+"时代招生宣传方式、注重招生宣传实效绩效评价四个方面为招生宣传助力,为高考改革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通向农村基层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总结云南农业大学改革教育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实践和探索的经验 ,提出进一步深化农业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配合国家有关政策 ,合理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 ;探索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畅通毕业生通向农村基层的道路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根洲 《江苏高教》2015,(2):75-78,85
院校优先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在降低高分考生落榜概率与解决高校招生录取"大小年"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挤压高校招生自主权,降低考生专业志愿匹配度,加剧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专业优先的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则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可以兼顾考生的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有利于引导高校公平竞争,从而优化高校生态系统。改革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专业优先梯度志愿的投档模式需要两项配套改革措施:一是制定并落实专业录取标准的机制改革,二是保障落实高中课程标准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0.
傅新民 《职教通讯》2011,(15):69-71
综合性高职院校的招生失衡会导致专业结构失调,资源配置顾此失彼,学校形象偏移,教学准备被动的危害。招生失衡的成因可从四方面分析,即专业底蕴和声誉对考生的报考起引导作用,择业和就业观念影响考生对专业的选择,院系招生工作力度产生近期效应,其它学校同类专业的竞争抢走部分生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印度高校教师的任用与晋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院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尽管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有不同的评价,但由于有严重的任用与晋升制度,印度高校教师学历层次之高在发展中国家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本介绍了印度高校教师的任用与晋升标准及具体做法,其对我国高校教师的任用与晋升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教育是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社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服务改善等的教育活动。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政策能否落实、管理是否健全、农民是否自觉等方面的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劳动力、教育、科技、合作企业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优势。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具有四种实践途径:农村社区定向招生和奖助帮扶模式、中小学教育帮扶和社区成人教育模式、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模式、"院校—政府—社区"三结合的农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为分水岭,南非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经历了由分化到整合的治理逻辑变迁。1994年之前,南非政府以学生人种、教育属性、语言文化等为维度,将全国高等学校强行区隔,多轨运作,分而治之。1994年之后,南非新政府开始调整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以高校学术职能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致力于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汇贯通。南非的高等学校分类变迁史表明,高校分类必须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保持不同类型高校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财力资源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财力资源配置的方向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水平,目前高等学校在财力资源方面的现状、配置方式、以及高等学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等学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成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公共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公共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成人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品牌立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品牌立校战略是高校围绕学校品牌建设对学校管理与发展进行的战略性谋划。对品牌立校战略的抉择意味着在治校理念和战略思维上更加鲜明地体现对质量、特色、形象、品位的追求。实施品牌立校战略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品牌立校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学科品牌建设、专业品牌建设、课程品牌建设、教师品牌建设、学生品牌建设等八个方面。品牌立校战略的实施必须正确理解和推进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文化、品牌管理策略,以实现追求卓越的大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高校办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办学层次的“升格”,其实质就是办学资源的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政府政策导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政府应正确发挥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高校准确定位和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行政化的资源依赖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行政化是一种教育病,包括外部行政化疾病和内部行政化疾病两个方面。前者的病因在于高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依赖,使高校成了政府机构的下属组织,丧失了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精神。后者的病因在于校内学术人员对行政人员的资源依赖,使学术事务由行政人员以行政方式主导,偏离了自身应有的发展轨道。仅仅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不能治疗高校的行政化疾病,真正的救治之道还在于高校外部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内部资源配置的学术化。其中,外部资源配置的社会化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打破单纯由行政系统决定的封闭模式,将相关权力移交给社会第三部门和大学自身,从而使大学摆脱对行政部门的资源依赖,这要通过经费分配的中介化、校长遴选的民主化和高校评估的专业化来实现。内部资源配置的学术化是指要在高校的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之间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和权力分割,提高学术人员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这要通过高校决策过程的分权化、学术事务管理的学术化和人员职权划分的明确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A major role of all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to foster the public good.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the public good emphasizes the more collective activities and benefits and how resources are accessible to all in a societ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create new knowledge, promote cultural tolerance, increase civic activity, and have lasting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among other things which all serve to enhance the collective activities of a polity. Since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romote the public good, and since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governed by policy, educational policy becomes a crucial determiner of the public good. Moreover, policies are constructed with language or discourse. Thus, the discourse of policy, which has the power to structure the actions, speech, and thoughts of those affected by the polic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ublic good. In light of this importance,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discourse of educational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