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各地正在推行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它是推进日本基础教育校际师资均衡进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该制度实施的效果与制度目标还存在不小的距离。研究日本教师定期流动保障机制的有益经验,必将对我国更有效地推行这一制度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2.
“双减”背景下,师资均衡成为我国目前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但我国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教师流动意愿不足的难题。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曾遭到教师群体的抵触。而日本遵循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动机内化的逻辑,采取措施满足教师的关系、胜任、自主之需,促进了教师流动动机由外在调节到认同调节乃至整合调节的转变,使制度得到了教师群体的认可和支持,并形成了“流动是最大的研修”的共识。中日两国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存在的共性为我国借鉴日本的问题解决思路提供了合理性基础,但鉴于两国在宏观制度层面和问题本身存在的差异,我国在解决本国动机不足难题时,要先完善制度建设,再采取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城乡、校际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是消除不均衡现象的重要举措.日韩两国有着规范的教师流动制度,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的经验,通过保障流动教师的待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制度,推动城乡、校际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流动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实施教师流动制的相关政策、主要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并将其与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教师流动制的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后发现,虽然中日两国在流动框架、流动主体和流动期间的晋升管理基本一致,但由于两国的国情和历史政策不同,在流动范围、流动程序和配套保障措施要求上存在差异,而我国推行教师流动制的最大障碍是校际福利待遇和生源差异过大.这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流动制就多了一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在推行教师流动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流动不是目的,其实质在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机制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定区域内实施城乡教师的流动机制以促进城乡学校师资的相对均衡,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以构建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定期流动机制为目标,全面分析构建区域教师流动机制的主要障碍、相应的对策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教师流动制度之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对人们之间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我国教师流动制度的创建也必然会引发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有效化解存在着的各种利益冲突,从而保障教师流动制度能够顺利的建立、推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7.
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资源配置状况及其流动问题,因而必须根据教师人力资本的具体特性予以合理安排。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并导致了教师流动的不合理:所有权错置导致教师管理条块分割而难以适时流动、剩余索取权谬误导致教师收益权失真而流动失衡、剩余控制权配置不当导致教师流动权残缺而流动失序等。为此,必须正确界定教师法律身份,明确其人力资本国家所有权;改革教师聘任制度,统一聘任实施主体;调整剩余索取权安排,统一教师人力资本收益标准;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度,规范剩余控制权行为;补偿教师流动成本,健全剩余处置权。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10,(9):35-35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是在二战后开始实施的,时至今日,公认相当完善和成熟。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中小学教师为公务员,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属于公务员的人事流动范畴。同时又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教师流动的年限、流动的待遇等等做出规定,各级政府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免费制度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的历史传统,免费制度是调节教师资源、实现教师教育转型和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恢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先导作用下,还必须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及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投资体制.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是调节教师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教师流动的主导、流动过程、流向和流动的效果等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教师流动进行比较。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的不足,并以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的建议:第一,推动教师流动的制度化、法制化;第二,教师流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质量提高为目的;第三,改革教师的人事制度;第四,实行同工同酬,出台特殊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赣州市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及思想正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渗透到学校和教师,从赣州市的情况看,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极不平衡,主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制度设计、专业支持等存在密切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多数缺乏职业幸福感,适应新课程实施欠缺的知识与能力,工作压力过大,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单调,自身学习的动力不足等.并提出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开发多元化教师研修方式,加强校本培训;激发动力,加强激励,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研修提高;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较快成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翠美 《幼儿教育》2012,(Z3):41-44
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当前我国为应对基础教育发展新需要所采用的一种有效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岗教师普遍存在角色定位模糊、教育观念转换困难、自我价值感下降、不适应工作制度等问题。转岗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主管部门应选择合适的教师转岗,力求人尽其才。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行人性化管理,并加强培训,以促使转岗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孙赫 《中学教育》2011,(5):99-10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合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不仅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手段,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教师合作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合作形式单一、内容固定,合作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以重庆...  相似文献   

14.
定期轮换制度下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城乡教师定期轮换制度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但必须以完善的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为前提。工作的轮换必然导致利益的改变。为此,应从影响流动教师利益变化的三个因素:校际收入差距、流动成本和环境差异损失出发,根据教师流出流入的学校类型视城市、农村和艰苦地区等不同情况分别对流动教师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而从经济补偿和精神补偿两个方面建构流动教师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认知世界并无学科之分,在启蒙教育阶段实施综合性养成教育,可以更好帮助儿童从立体的生活世界过渡到具有整体图式的认知世界,全科型卓越教师的提出与素养教育的现实诉求相契合。儿童认知规律和国内外全科教师研究都表明,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本质内涵不是能胜任全部科目的教学,而是能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有效整合各学科知识,并具备设计和实施这类整合性课程教学的能力,更好促进儿童品性的发展。但是,目前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培养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中都还存在若干挑战。可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增强职业吸引力三个路径入手,探索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心理健康一般性调查问卷对天津市四所小学343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小学教师在强迫、躯体化、抑郁和敌对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其工作的情境、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以及来自上级检查者、家长、学生、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作用有关。对此,应该从调整认知偏差、疏导不良情绪、健全应对机制等方面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城市义务教育教师相比,在配置方面还存在着学历水平、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很大的差异和问题。当前,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观念,其次是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切实关心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保证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理论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技师合一”。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大、办活、办强品牌专业,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会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的职前培养,更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教师的在职培训,包括明确培训目标、制定规章制度、确定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机构、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