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波辐射下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射下探讨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流变相态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辐射时间、淀粉预糊化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辐射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的玉米淀粉丙烯酸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Cu(Ⅲ)离子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及吸附规律.探讨了引发剂Cu(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引发体系、反应条件和工艺路线.同时研究了改性淀粉和纯淀粉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经过改性后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淀粉的吸附性能,达到相同吸附量的吸附时间也缩短.最后,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AM=1.00 mol.L-1,引发剂(K2S2O8/NaHSO3=1∶1)浓度为5 mmol.L-1,mCTS/mCMC=1/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时,AM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76%和91%.  相似文献   

4.
SAP材料的接枝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淀粉接枝丙烯酸所得接枝共聚物及接枝侧链物进行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确定了其接枝效率并表征了淀粉及其接枝物的形态结构;通过分别测定接枝共聚反应速率与淀粉、单体、引发剂浓度的关系曲线,确定了该接枝共聚反应的速率关系式;推算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由丙烯酸和十八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丙烯酸十八酯.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合成丙烯酸十八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时间的改变对产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催化剂用量和微波功率的改变对产率影响显著,而且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0.8 wt%、325 W和12 min时,合成丙烯酸十八酯的产率96%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L-天冬氨酸(L-ASP)为原料,磷酸作为催化剂,碳酸丙烯酯为溶剂,置于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辐射合成聚天冬氨酸(PASP),采用正交法比较各实验条件对其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聚天冬氨酸的最佳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5‰微波功率455W,反应时间约为4min,溶剂用量为18ml/g。  相似文献   

7.
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研究进展.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密封和接枝等方法将均相催化剂固载于载体之上,而载体和接枝过渡物质的接枝长度也会影响固载化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直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接枝物在淀粉聚乙烯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和剪切作用力可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酯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对淀粉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学性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以硫酸铁铵 (Ⅲ )为催化剂 ,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反应条件 ,着重探讨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铁 (Ⅲ )铵对乳酸正丁酯的合成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优良等特点 ,且反应后催化剂易回收 ,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