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是兄弟四人中最有才的,深得父亲器重。吴王欲把王位传让给他,季札认为不符合规则,拒绝接班。  相似文献   

2.
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90-510年左右,是吴文化开始形成时最早的名人,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从仅存的史料来看,季札是一个博学多才、开明通达而又交游甚广的人,它的言论和事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主要有: 一、多次辞让王位。 公元前585年(吴寿梦元年),笑开始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依次为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辞让不受。于是寿梦只好传位于长子诸樊,约定兄终弟及,最后传及季札。 公元前561年,寿梦死,诸樊立,诸樊愿立季札,季札辞,弃其室而耕。前548年,诸樊在攻楚中中箭,将死,又言于弟馀茶曰“必以国及札。”馀祭立,封季札于延陵,号回延陵季子。  相似文献   

3.
《唐睢不辱使命》里“专诸刺王僚”的典故,出自《左传·王僚被弑》。讲的是吴国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回王位的事。《左传·王僚被弑》记载,吴国十四世君寿梦有四子:诸攀、余祭、夷昧、季札。寿梦死后,前三子都相继即位,唯季札贤而不受。季札不受,王位应由诸攀之子光继承。可是夷昧之子僚越光取而代之。公子光对此怀恨在心,俟机夺取王位,于是,导致了一场宫廷夺权斗争。  相似文献   

4.
叹为观止     
春秋时,吴国有一位公子名叫季札,他博学多才,精通音乐。一次,季札奉吴王之命访问鲁国。在鲁国访问期间,季札要求观赏鲁国乐工们演奏周乐,鲁襄公便让乐工们为他演了"国风"、  相似文献   

5.
找到自己     
有必要认识两位古人。一位叫公子札(zhá),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四儿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这一天,他奉命出使鲁国,途经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款待。席间徐君看中了季子的佩剑,季子便有心将剑送给他作纪念。可是,这是出使前吴王赐给季子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作为使臣的象征。现在自己的出使任务还没有完成,还不能把剑送给  相似文献   

6.
找到自己     
有必要认识两个人。一个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四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一天,季子佩戴着宝剑去看望徐国国君。国君看完季子的剑后,满脸喜欢之色。季子看在眼里,心里想这剑还是送与爱剑人吧。当时急于出使晋国,季子没有立即  相似文献   

7.
吴文化和楚文化有着相似的生成机制;由此,吴楚文化有不少相似的内涵,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使两者各具特色。吴国的建立,目前学术界出现三说:吴太伯、仲率领奔吴立国说;周章立国说;吴王寿梦立国说。以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衡量标尺,当以后说为长。当吴国开始兴盛、向外开疆扩土时,其北方的地盘已为中原诸强瓜分殆尽,东临大海,唯有向南与越人争锋、往西与楚国  相似文献   

8.
找到自己     
有必要认识这两个人。 一个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四儿子,照旧礼,我们尊称他为季子。这一天,他奉命向西出使晋国。出使之前,季子佩戴着宝剑先去看望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是个爱剑之人,当他看完季子的剑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满脸的喜欢之色。  相似文献   

9.
找到自己     
有必要认识两个人。一个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四儿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这一天,他奉命向西出使晋国。出使之前,季子佩戴着宝剑先去看望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是个爱剑人,当他看完季子的剑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满脸的喜欢之色。  相似文献   

10.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 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 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  相似文献   

11.
【猜题依据】2011年高考《回到原点》《总有一种期待》《这世界需要你》《诚信》等关注社会热点,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经典高考作文试题。【猜题背景】社会信任危机背后的冷思考!【全真模拟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春秋时名公子吴季札受吴王之命出使北方上国,路经徐国,便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君隆重接待远道而来的吴国使者。在会见过程中,徐君见季札身边所佩的青铜宝剑煞是威武,请求季札解下来鉴赏。宝剑出鞘后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惹得徐君艳羡异常。聪明的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便暗许将此宝剑赠与徐君,但因考虑到还要继续北上去出使上国,  相似文献   

12.
《古文观止》简介《古文观止》全书12卷,由清代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两人共同编选,书中收入上起周代下迄明末的历代文章222篇。吴乘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浙江山阴穴今绍兴市雪人。“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周乐,看到《韶筋》舞,赞叹“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其美妙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说道:“观止矣。”后用成语“叹为观止”来赞赏事物美好到了极点。书名用“观止”,意在说明所选篇目尽善尽美,无可超越。《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  相似文献   

13.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蒙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相互依靠,比喻互相依存。”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车”一词条下也作了类  相似文献   

14.
找到自己     
有必要认识两个人. 一个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一天,季子佩戴着宝剑去看望徐国国君.国君看完季子的剑后,满脸喜欢之色.季子看在眼里,心想,这剑还是送给爱剑之人吧.当时急于出使晋国,季子没有立即把剑送给徐国国君.等到他出使回来,徐国国君已死.季子黯然,当即摘下宝剑要交给徐国继任的国君.  相似文献   

15.
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间地带,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静静的河水记录了常州历史的变迁。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春秋末期,吴王公子季札受封于此,始有延陵之名;北宋苏东坡十三次往返常州,留下许多诗文佳话;现代革命家瞿秋...  相似文献   

16.
1.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性运用低段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把一些难理解的成语转化为直观事物,将儿童带至现场或用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让学生观察,并配以教师讲解,让成语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情  相似文献   

17.
成语“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的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联,知之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消减了一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濞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  相似文献   

18.
成语运用中,有一种毛病是将常规用于专指某事物的成语泛化为指称一般事物。从语用角度看是对象错位,从逻辑角度分析,则不合事理。例如。  相似文献   

19.
闻,本义是听;但与听又有区别。听,是一般地听。闻,是听见,听入耳中。成语“听而不闻”,意思是说,听却没有听进耳中。我们从这一成语中,就能较好地理解“闻”与“听”的区别。下面专谈“闻”字:一、作听见解,如:“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枚乘《上书谏吴王》二、作听说解,如: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说]成语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点之一,所占比分较大。成语的正确使用,必须注意理解成语的意义,掌握成语的出处和用法,高考中考查成语的理解运用主要是考查不同语意,不同语境中,准确地使用和选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使用不当,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语和所给语境感情色彩不合;②只截取成语的部分意义,不顾及整体意义;③成语和所给的语境前后矛盾或重复;④用于甲事物的成语用在了乙事物身上,命题者制造一个望文生义的语境,让考生误人歧途。为此,特别提醒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加以比较,才能找到最贴切的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