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能动体。两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客体性关系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本——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德育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教育者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性主体。亦可简述为“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这一模式表明德育过程是主导性主体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实践过程和客体性主体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过程“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 的过程观,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其缺陷主  相似文献   

3.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一、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 ,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 ,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单一的主体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模式 ,只承认一个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 ,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概…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只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被动的客体,因而其实效性不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看做是能动平等的主体,注重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双方的互动。在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党团活动方法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7.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要素。主体与客体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教育基本要素的分析出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交往主体,而教育资源则是中介化客体.纵现历史上的师生关系演变过程,传统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将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平等交往的位置上,而当前对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倡导在本质上就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批判的意识、健全的人格,能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时代的发展,主体间性应该成为当代师生关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都拘囿于"主体——客体"二分的关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