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著名女教育家俞庆棠被誉为"民众教育之母"。她出生教育世家,在美留学时继承和发扬了西方经典教育理论。在国内教育舞台上,俞庆棠以强烈的爱国进步热忱,积极推动民众教育和男女教育平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与新图书馆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行知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工具主义的图书论是新图书馆运动的学理资源。他认为图书馆的生命在于为民众教育服务。他为创设中华图书馆协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领导创办了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教育图书馆;发展了"平民读书处"这种重要的民众教育形式,对图书馆开展民众辅导具有很大启发作用。陶行知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活动证明他是新图书馆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3.
抗战烽火唤醒了本以求真为目的的大学者顾颉刚胸中爱国救民的热情,在"到民间去"的时代氛围下,他走出象牙塔,面向民间,开展了卓有成绩的民众读物运动。他的民众读物运动具有寻找代理人进入民间、正视民众的学习方式以及尊重民众原有文化等特点。这就在梁簌溟、晏阳初等领导的民众教育运动之外,探索出了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另外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靳颖 《兰台世界》2017,(7):81-83
平民教育思想是"救亡图存"历史社会现实中民众追求国家独立富强的时代产物,是"教育救国论"在20世纪的延续。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民国时期教育体系的创新,它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平民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为平民教育的基本模式,以乡村改造运动的十大信条为平民教育的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在民众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原社会教育馆成立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之后,是国民政府提升民力的重要举措。其设置具有服务抗战的旨归。中原社会教育馆创办中原民众学校作为开展民众教育的载体,实施精神训练、知识训练、职业训练等作为民众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园林经营作为民众教育的经济保障,实施辅导事业实现民众教育的推广。但由于战时环境以及经费和人员的短缺,中原社会教育馆的民众教育事业难以收到普及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简况和北碚民众教育背景,分析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的公共性、展示内容的民众普适性和博物馆教育纳入民众教育体系,以此揭示其与民众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中国早期博物馆民众教育的社会背景,指出博物馆与民众教育的关联,必基于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20世纪以来博物馆社会教育思想理论的倡导和20世纪上半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
2008,是历史感涌流泛滥的一年。奥运:西方媒体报道VS中国民众心态;抵贷运动103年:抵制家乐福的反思;"台湾意识"与重塑"敌人"——马英九胜选后的民众情绪与台海关系;大灾之后必有妖言——"5·12"汶川地震后的灵异谣言分析;京剧进课堂之争议:"艳照门"的法律模糊与教育困局,经得起糟蹋的才是真经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大批留学生回迁到西部地区。他们呼吁发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并致力发展后方民众教育,从而为西部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蒯光典提倡相对于传统精英教育而言的大众教育,其受教育的群体是广大民众,特别原本被排除于教育范围之外的中下层民众;他注重的是实现民众群体利益和激发社会责任感,坚持民众要关注国家命运,表达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民国时期"体育救国""、保国强种"思想的影响下,国人更加注重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且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更多的女性能够参加正常的学校教育活动,女性体育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313。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出现伊始,就是一种面向民众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民众智识,改良社会[2]182。戊戌变法以来",开民智"、"作新民"观念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新民丛报》的"新民"思想是清末社会教育思想的代表,并对民国以后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新民丛报》的社会教育思想《新民丛报》创刊宗旨称,"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  相似文献   

12.
杜臻 《青年记者》2017,(32):116-117
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中的社会教育工作方兴未艾,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民众教育馆成为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各地的民众教育馆通过报刊出版、科普讲座、戏剧表演、电影放映、电化教育、书报阅读、体育活动等方式开展了多种途径的教育工作,其中民众教育报纸和期刊的出版发行是民众教育馆进行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渠道.民众教育报刊以明确的办刊宗旨、鲜明的编辑特色与切实的管理理念,对民众教育实践与经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民众教育工作的实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广泛地宣传民族团结和抗日救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永胜 《新闻传播》2014,(3):222+224
民生新闻是以关注民众生计、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众生计、生存、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基于此,通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及创新,以期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末时期的教育家孙家鼐提倡的"中国要强大,民族要昌盛,必须大力开办学校"的主张,并且支持维新变法运动"广泛地征求民众的建议和意见"的政治主张。孙家鼐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巨大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扫除文盲,提高民众的素质,北平作为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表证区,有计划地开展了对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拟就此阶段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效及影响因素加以探析. 一、北平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的准备 抗战结束后,北平教育局除了对中小学进行整顿恢复外,还积极整顿并创设一些民众学校和识字班,以提高全市民众的文化水平.据1946年统计,民众教育馆2所,民众阅览处2所,市立图书馆2所,私立图书馆1所,公共体育场1处,电化教育辅导处3所,市私立聋哑学校各1所[1].  相似文献   

16.
唐朝中期的韩愈继承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精髓,并提出对民众实施"儒德"教育以达到治国的政治目的。因此,挖掘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以儒德治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于我们辩证地认识"以儒德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战争"催生"的社会事业,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在观念上的社会"超前性"不可避免。社会各群体卫生观念滞后,成为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公共卫生机关开展的卫生教育工作发挥了启蒙民众现代卫生保健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凡 《图书馆杂志》2011,(12):108-111
图书馆要积极投身于民众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共识,正像沈祖荣所说:"我国现时急需的就是普及教育,要使一般的民众都到图书馆里来,换句话说,就是图书馆须负了先锋官的使命,勇猛地打进民众的阵伍,先以华佗的妙手回春的仁术潜心的去医治一般的文盲,等他们得见了天日,然后效法解粮官的行动,奋慎地尽量的去填补他们的大欲。"[1]沈祖荣的论述概括了图书馆面向民众开展服务的三个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图书馆协会战时服务是美国图书馆民众教育服务的延伸。一战时期,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国会图书馆成立"战时服务部",发起"为军人捐书运动",在海内外建立了数十座军营图书馆。二战时期,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全国范围发起"胜利图书运动",为士兵征集逾千万册图书。美国图书馆协会战时服务是美国图书馆界积极的公关活动,提高了美国图书馆界在美国民众和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开创了美国甚至世界图书馆史上伟大的图书传播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既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同时也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契机,在民国学界看来,抗战救亡和民族复兴都需要民众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如同民众教育功能一样,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陈绍琳指出:民众博物馆的创设,是在引起民众研究科学的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