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平 《兰台世界》2013,(12):64-65
札子是北宋始出现的一种公文文种.宋代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使得相对简便灵活的札子得以广泛的应用.札子有上行文也有下行文.开展宋代札子理论的研究对于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公文学和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札 文书名称。下行文书。始用于宋代,称为札子,为机密文书。元、明两代改称札付。清代沿用,但将札与札付区别使用。中央六部、都察院行文奉天府尹用札;六部行文太常寺、太仆寺、光禄  相似文献   

3.
公文从行文方向上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行文方向不同,公文眉首的格式安排应当不同。那种无论行文方向与否,都是千文一面的眉首设置是不规范的。公文眉首(文头),过去叫文头,也叫公文版头,是公文形象的缩影,历来受到重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不相同的公文眉首(文头)。政府机关的公文眉首(文头),国务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23号,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有原则性的要求。与《办法》相配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函札,旧称尺牍、尺素、手札、信札、简帖等,后为函、信函、书信等,是一种文体。民国时期以及现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中,“函”(有公函和便函两种)亦被规范为文种名称。现代通讯手段出现之前,寄送函札是主要的通讯手段。函札面广量大,内容丰富。从古到今,无论朝野,函札的形成者都极为广泛,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随着关、邮划分,邮政自成系统,民国初期的邮政事业明显地较晚清发达,为社会上的信函往来提供了较大方便,也为民国早期大量函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6.
此前,在省委办公厅举办的“全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和省交通厅举办的“文秘人员培训班”上,都有办公厅(室)的同志问到与签发人有关的问题。为了使讲座更有针对性,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公文处理规范化讲座意见征集卡》调查问卷。其中有一条是: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同事之间有争议或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是什么?不少人在问卷中反映:签发人的选择、文种的适用范围、主题词的标引等是同事之间经常出现争议或意见相左的问题。关于签发人的选择,不少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文秘人员几乎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上行文的签发人能否由副职领导…  相似文献   

7.
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分.宏观上,指公文行文应遵循必要性、少而精、效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原则;微观上,指公文行文规划的具体规定.文章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具体差异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公之于众的下行公文,宋代榜文文书副本的复制载体有纸张、木板、粉壁、碑石之别,与之相应的复制方式则有手工书写、雕版印刷、勒石刻碑的不同。榜文文书副本的复制载体和复制方式的统一与其传播效果有密切关系:书写的榜文优长在于大字醒目,简便易行;雕版印刷的榜文复制速度快、数量多,便于在流动人群中广泛传播;勒石刻碑的榜文威严庄重且留存时间相对久远。文书副本载体与复制方式各异的榜文成为宋代官方施政信息布达民间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助推中央和地方行政事务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何谓非法定公文?它在公文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格式?如何行文?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法定公文。  相似文献   

10.
某市××局向市政府行文"请示",要求增加局机关人员编制,从当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补充.除正文前有"××市政府:"字样外,还在文尾处再设主送栏:  相似文献   

11.
国家产生文字出现后,便有了公文的产生务件,公文产生后,需要上传下达,来保证政令的畅通和统治指令的正确传达.于是,邮驿制度便应运而生,自先秦至隋唐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宋代在对前朝尤其是隋唐时期公文邮驿制度继承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创新.本文对我国宋代时期的公文邮驿制度从组织管理、传递方式、传递人员、传递过程厦公文邮驿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宋代公文邮驿制度发展的新特点,以期促进中国公文吏、档案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称的形式主义文风是指公文行文时不注意切合实际和实用效果的态度与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单位的公文行文总体是走着一条注重实用之路,但也有曲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四个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和上行的意见,在对照它们的用途、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同之处,认为以上文种在形成使用的主体、行文目的、行文时间、写作内容与要求、提出事项的适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行文规则、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都有一个叫做办公厅(室)的必设机构,这是直接为本机关、本单位领导工作服务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其常规职责有三:即办、办会、办事。其中“办”是最基本的职责。因为:“办事”必须以件为依据,多是通过“办”来“办事”,“办事”的过程中又要形成新的件;“办会”也须先“办”,比如制发会议预案,发出会议通知,会议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新的件。与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办”相比,办公厅(室)的“办”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宋代的职官制度比较混乱,政府的行政效率也相对较低,本文笔者从宋代职官制度的变化着手,通过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探讨宋代中央文书档案管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宋代是较发达的时期,纸的种类、质量等都大大超过前代。宋代官府的公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纸张,主要有黄纸、白纸、绫纸和罗纸。同时宋政府为保护这些文书档案,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后人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头子、宣头是宋代官方文书的名称,因其罕见于正史,且见于其他文献记载的次数也不多,故人们对它们较为陌生。学术界且流行一些关于它们的错误认识。今试对二者略作考察,或许有助于相关研究。笔者囿于所见,疏漏之处还望得教于方家。关于头子,首先应当引证《梦溪笔谈》卷一的如下记载: 予为史馆检讨时,枢密院札子问宣头所起,予按唐故事……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  相似文献   

20.
<正>札作为一种下行文书,始于宋代。札周剳,为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元、明时期改称札付。清代沿用札和札付,并规定,凡六部、都察院行文顺天府、奉天府;六部行文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太医院、宝泉、宝源局、各仓监督、布政使、按察使、城守尉、各关监督、各省织造;都察院行文六科;礼部行文各省学政;兵部行文各提督总兵;顺天府尹行文各省布政使;军机处行文布政使、按察使;经略行文提督、副都统,都用札文。凡提督行府厅州县,巡抚行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用札付。札文文首以"某某衙门或某某官员为札饬事"或"给札事"开始,再以"照得"或"某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