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敕谕,也称敕书。敕谕用途有三:一是敕任官员,颁给外任官员。有坐名敕和流敕之别。坐名敕,颁给外任高官,写明被任命官员的官职、姓名,职权范围,任职期满要缴回;流敕也称流传敕,颁给职位较低官员,只写明官衔,不写姓名,职权固定、简明,任期满后不缴销,转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门内流传。二是敕谕臣民。是皇帝针对某时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三是敕封或谕告外藩。  相似文献   

2.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3.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6,(4):F0002-F0002
敕谕是皇帝诏令文书的一种。汉代,凡上级告谕下级、尊长告谕子孙都称敕。南北朝以后为皇帝专用。清代沿用,主要有敕谕和敕命两种。敕谕用于皇帝颁布训令,指明官员职责范围,谕告臣民;敕命用于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和承袭爵位者。这份敕谕是清政府平定三藩(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过程中,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初三日颁布的,其中历数了吴三桂反叛的罪行,晓谕四川、云南、贵州军民协助清军平叛。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二十年十一月,清政府经过八年,平定了三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程大鲲 《兰台世界》2004,(11):38-38
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皇帝颁发的一种文书,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武官员受封,由朝廷授予文书,名之为“告身”,即相当于现代官员的委任书。清朝规定: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敕封外藩(指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边远地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贵族),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发给敕命。  相似文献   

5.
《湖南档案》2009,(5):F0003-F0003
安化县档案馆珍藏有南明王朝永历皇帝封赠尹三聘父母官职及名号诰命(永历五年八月);颁尹三聘等赴安隆扈驾事敕谕(永历六年正月):授尹三聘官职并封其妻萧氏名号诰命(永历九年十一月);授尹三聘为兵部左侍郎敕谕(永历十三年十一月)等4件圣旨(标题系根据圣旨内容所拟).  相似文献   

6.
清自康熙朝开海禁后,南洋各国纷纷入华朝贡.由于交通、语言及朝贡程式等方面的原因,南洋许多国家聘任华商为贡使或通事,并搭乘华人商船,入华朝贡,从而形成了华商充当南洋国家贡使的独特外交现象.在南洋诸岛国中,苏禄是距离中国航程最远的清朝封贡外藩,其聘任华商充当贡使最为频繁,史料也较详实,故本文以苏禄国朝贡为例.  相似文献   

7.
一 古代中国历史学家把日本称为倭国,称日本人为倭人.东晋南朝时期是倭国对中原王朝朝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古倭国频繁遣使朝贡,在两国交往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为隋唐时期两国交往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清代圣旨——乾隆皇帝任命梁国治为湖北巡抚的敕谕。该敕谕材质为黄色纸张,长172.5厘米、宽54.4厘米,四周印有双栏墨框,5.8厘米宽双栏框内印有四爪云龙花纹。敕谕正文为满汉合璧,左起满文,右起汉文,满、汉文中间时间处骑年盖月钤有两方满汉合璧篆文玺印“敕命之宝”,印文满文为“hesei tacibureboobai”。清代敕命和敕谕文书敕,自上而下之行,有告诫、晓谕之意。汉时,敕多用于上级告谕下级、尊长告谕子孙。南北朝以后,敕成为皇帝专用,敕赐、敕任、敕设、敕命、敕许均指帝王的赏赐、  相似文献   

9.
<正>诏令文书是指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所颁发各类皇命公文的总称,历代赋予诏命文书的名称、用途和程式不尽相同。清代的诏书、诰命、敕谕,上谕等均是皇帝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圣旨。起初,帝王将相上通下达均可以用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朕",下  相似文献   

10.
敕 文书名称。始用于汉代,南北朝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唐宋之时,君主指示及诫励臣工或晓谕军民时,有敕旨、敕榜之类。明代皇帝对巨工有所训示时,则用敕谕,封赠中下级官员时,则用敕命等。清沿古制,对于敕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琉球,即今日本之冲绳县。据《中山世鉴》记载,隋大业中,遣使者羽骑尉朱宽到海外访求异俗,始至其国,因于万涛间见地形如虬龙浮水中,故称之为“流虬”。至明洪武初,改称琉球,时国分为三:察度王中山、承察度玉山南、帕尼芝王山北。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遣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中山王察度则遣其弟泰期随杨载入明朝贡方物,从此开始了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永乐二年(1404年),中山王世子武宁遣使告父丧,明成祖命礼部遣官谕祭,赙以布帛,遂命武宁袭位,从此明朝与琉球正式建立了册封关系①。(一)所谓对琉球的“…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5,(8):2
<正>元旦,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节为冬至、万寿(皇帝、太后的生日)。清朝沿袭以前历代王朝的惯制,举行元旦庆贺典礼,皇帝为主角,程序一个紧接一个,子正养心殿开笔,堂子祭天,坤宁宫祭神,奉天殿祭祖,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黎明时分太和殿朝贺、内廷后妃献礼等等。朝贺,也称大朝会,是清代朝会制度中最高级别的一种。元旦日(正月初一日)朝贺时,太和殿前设黄案,鸣钟鼓奏中和韶乐,在京王公大臣及外藩进贺表献贺礼、依品级高低先后按班次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元旦朝贺由黎明起会持续到辰时方能结束。与此同时盛京官员也进行元旦朝贺。  相似文献   

13.
廖大珂  孙魏 《兰台世界》2016,(9):156-158
明代是朝贡体系的成熟期,在这种交往模式下,各朝贡者定期来华朝觐,并进献贡品。朝觐贡品既包括鸟类、兽类、香料、布及珍珠等一般贡物,又包括黑奴、阉人、象奴及妇女等特殊贡品。明统治者要求各朝觐者所献贡品数量不宜过多,以示诚意即可。同时,明朝皇帝还回赐大量赏物给进贡使者,以达到教化四方、怀柔远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珍藏的清代档案中有一件乾隆三十六年的直隶总督任职敕谕。清代共七十五人任过直隶总督或巡抚.而任职敕谕在河北仅见此一件.甚为珍贵.本件敕谕为黄底黑色手写楷体字.印边龙笺.  相似文献   

15.
在历代正史中,《辽史》以其简略疏漏,向为史家赀议。其卷一一五《高丽传》记辽丽关系事亦多疏略,且舛误颇多。现笔者对《辽史·高丽传》略加考证,不当之处,幸祈教正。一、"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使进宝剑"。按:据《辽史》卷一《太祖纪上》载:太祖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太祖九年(915年)"冬十月……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此"高丽"当为"泰封"之误。据《朝鲜史略》载,903年,弓裔建立  相似文献   

16.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周英 《四川档案》2009,(3):22-23
珍藏在阿坝州、县档案馆的清代档案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现存约有200余件。以皇帝敕谕、各类委牌、颁发执照为主,也有功牌、札等,还有地方官吏与藏区土官交流的书信。以清朝光绪、乾隆年间形成的档案居多,也有道光、嘉庆、咸丰、同治年间的少量档案。  相似文献   

18.
永乐年间对外邦朝贡人员已有相关的接待制度,对此波斯文献也有记述,较为典型的如《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该著述记录了沙哈鲁王于1419年派遣的庞大使团在明朝所受的接待过程,过程包括迎接、筵席、驿馆接待、接见、赏赐、送使。此接待过程显示了明朝对帖木儿王朝使臣的重视,反映了永乐年间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同,总体呈现对西域国家更为笼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近代国际公法和惯例,建交国得相互遣使驻京,并觐见君主呈递国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拒绝各国公使驻京的要求。1861年,按照《北京条约》的规定,英法等国公使终于入驻北京,并请求觐见皇帝,但因咸丰皇帝未及回銮即病逝于热河而未能实现。同治皇帝年幼即位,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鉴于觐见礼仪有诸多不便,遂得暂缓。1872年同治皇帝亲政,各国公使即提出觐见要求。经总理衙门与之反复交涉,并征询京内外大臣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宫廷只有在举行大典,如皇帝登极、做寿,或岁首、冬至,以及出师、祝捷、各藩朝贡时,皇上才在金銮殿--太和殿升殴,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觐.平日早朝,一般都在皇上寝宫进行.康熙、雍正以前都在乾清官,乾隆以后改在养心殿.其实,名谓"早朝",皇帝并不接受众官朝拜,只是召见有关大臣议政办事而已.即便如此,早朝礼仪也是十分隆重而威严的.朝仪巾的繁文缛节,今天看来十分无聊;而许多趣事丑闻,更是令人发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