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平民教育实践运动影响深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措施对当前我国普及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促进普及教育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概论》尽地阐述了他的"平民教育"理论与构想,并事必躬亲、热情推行,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一种运动与事业,对于现在倡导实现教育公平也有极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平民教育的含义和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说:"中国现在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我们要用最短的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他们读了书,对于自己生计最有关系的职业,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力图以他们各自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改造落后的中国社会,他们躬行实践、摇旗呐喊、孜孜以求,放下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知识人的架子,深入社会底层,关怀平民生存,冀望通过教育改变广大平民百姓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在当时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他们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劳苦大众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动,他们作为走出书斋的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魄力令人钦佩,他们所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平民教育蓝图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时至今…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活动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我国更多的人进入了知识的殿堂,学到了知识的玄妙,进而拥有了更加美好的人生和理想。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陶行知平民教育中找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从而让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我们,对于幼儿来说,更应该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2008,(1):68-68
2005年9月,休宁县与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携手,创办了全国首个陶行知式寄宿制平民小学,38名贫困学生成为平民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学校秉承"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校训。和一般学校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  相似文献   

8.
"平民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却涌现出一批献身于平民教育的志士。陶行知、晏阳初、  相似文献   

9.
杨洁琼 《师道》2011,(2):41-42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乡村平民教育实际处于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附带状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变命运"是私立华联学院的办学理念,也是华联校长侯德富教授的毕生理想。侯德富教授说:"是教育改变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要弘扬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用教育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华联学院创办2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依法办学、坚持诚信办学外,突出的是弘扬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恪守"教育改变命运"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杨洁琼 《教育》2012,(4):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自平民教育始!近几年,教育公平是一个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教育公平的方案,教育部也在从均衡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教师》一直在关注教育公平,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要解决教育公平,可能一个比较现实的也是能看到效果的途径就是要做平民教育的工作。上世纪初中国有过一次平民教育运动,由晏阳初、陶行知这样一批学者身体力行,下到平民阶层中去帮助平民,给他们送去知识,送去教育。这场运动的意义尤其在教育史上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今天,整体社会分层的架构中,也出现了一个很广泛的平民阶层。如何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30年代由平教会所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其核心是在乡村推行“四大教育”,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在当时取得的成果有限,但以晏阳初、陶行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志士仁人在这场运动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和在农村所做出的一些有益探索,对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是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共同之处在于: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作平民教育的宗旨;平民教育面向平民,谋求教育公平;平民教育关注民生,注重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连环扣合,整体推进。他们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平民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洁琼 《教育》2012,(2):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6.
方明 《农村教育》2007,(9):35-36
“平民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却涌现出一批献身于平民教育的志士。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还有黄炎培、张伯苓等教育家,他们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参与推广平民教育运动,为教育的普及作出重大贡献;他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关注、组织平民教育,认为平民识字的终极目标是“做新民”,平民识字教材应该“使人起而行”;他还提出并运用“帮助大众认识汉字”的一整套方法。学习、研究、借鉴陶行知平民识字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变命运"是私立华联学院的办学理念,也是华联校长侯德富教授的毕生理想。侯德富教授说:"是教育改变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要弘扬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用教育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华联学院创办2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除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依法办学、坚持诚信办学外,突出的是弘扬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恪守"教育改变命运"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1924年的广州平民教育运动是当时全国平民教育高潮的一部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由于拥有多种优势,发动了最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并因富有成效而促进了全国运动的开展。广州平教运动,是广州青年会与平教会合作的典范。青年会通过全国协会给予的经验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人力物力与组织资源,为此次运动提供一系列的指导与管理,成为广州平教运动成功的实际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