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从校园欺侮行为现状与危害、影响校园欺侮行为发生率的因素以及校园欺侮行为的治理策略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国外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研究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校园欺侮行为现状与危害、影响校园欺侮行为发生率的因素以及校园欺侮行为的治理策略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国外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研究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校园欺侮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减少校园内欺侮行为的发生是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校园欺侮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作掩护,利用学龄、身体、地位等资源优势,对弱势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欺侮行为如何发生,影响欺侮行为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影响着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因此及时了解关于欺侮行为发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防治校园欺侮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1)
校园欺侮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减少校园内欺侮行为的发生是教育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校园欺侮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作掩护,利用学龄、身体、地位等资源优势,对弱势学生肢体、心理实施反  相似文献   

6.
国外校园的反欺侮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欺侮是儿童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欺侮者和受欺侮者的身心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学校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校园欺侮行为的发生率,通过参考澳大利亚,苏格兰,加拿大等国的作法,介绍国外学校 反欺侮经验,可以为国内学校制定反欺侮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万赟 《宁夏教育》2006,(6):63-64
学生因不堪同学欺侮,在校园内用匕首等打伤、刺伤或刺死学生的事件屡屡见于各种媒体,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校园中日愈激化的欺侮现象。欺侮是指力量较强的个体或群体对力量弱小的另一方施加的重复性的攻击行为。欺侮是中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包括殴打、漫骂、欺辱、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外学者为探索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从家校合作的层面、学校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开发了几种干预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家庭—学校治疗模式、PEACE干预体系和"Tell"策略。几种干预策略都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又有两名儿童在学校遭受欺侮后自杀。自去年8月以来,已有5名学生自杀身亡。一名班主任在对校园欺侮事件作出评论后,受到舆论批评。其后,他也被发现在森林里上吊自杀。  相似文献   

10.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2,(15):40-41
电影《这就是我》来自美国8年级学生的日常经历。西蒙老师的课堂宁静祥和,温文尔雅的他在给学生们朗读,教学生自我激励。但这不是校园的全部,我们看到了发生在校园里的欺侮和排挤: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中小学学生欺侮及校园暴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中小学中存在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学生欺侮和校园暴力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道德滑坡、家长的教养存在误区、学校教育存在弊端、大众传媒起副作用、社会法制不健全、刑事犯罪亚文化映射到学校等。其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三方面,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处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欺侮和暴力问题;学校要通过检查、监督、严明纪律来减少或避免欺侮和暴力问题;学生应学会自我保护和求助于他人。  相似文献   

12.
同伴欺侮是发生在中小学生和幼儿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攻击性行为,在学校教育中还有更为严重的表现形式——校园暴力,被同伴欺侮的孩子在身心上都遭受很大的伤害。研究表明,经常被同伴欺侮的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下降、内心的孤独感和挫折感强烈,严重的还会出现失眠、逃学甚至自杀和杀人等极端报复行为,受害人还可能转化为加害人。可见,同伴欺侮使孩子的童年生活、性格倾向甚至未来人生都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罗建河 《天津教育》2007,(11):33-34
学生的“欺侮行为”主要是指在学校范围内,部分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比如戏弄、嘲笑甚至殴打他人等,可归入“校园暴力”范畴。学生的“欺侮行为”如果不加以治理,就会破坏学校整体的教育氛围,严重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校园暴力,本文以美国为代表,对其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美国校园暴力可分为欺侮、枪击、性骚扰及网络暴力,近几年呈现集中化、低龄化、严重化趋势。校园暴力的原因较为复杂,个人方面有个性问题及成瘾问题;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暴力和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同样会诱发校园暴力;学校教育中自由观念过度、道德教育缺失以及应对方案不足使校园暴力恶化;同时,社会中暴力文化泛滥、枪支管理漏洞及种族歧视问题也留下了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5.
网络欺侮作为一种新的欺侮形式开始在世界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国外相关研究者亦积极地给予了回应,对网络欺侮的形式、工具、流行程度、后果、成因与防治策略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网络欺侮的认识,推进网络欺侮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欺侮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欺侮形式,需要人们予以认真的审视.网络欺侮与传统欺侮在定义、表现形式和成因方面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传统欺侮定义中的重复性、力量间的不均衡性等要素在网络欺侮中受到挑战.影响网络欺侮发生的成因主要有去抑制化效应、去个性化效应和成人交互作用的缺失等.与传统欺侮一样,对学生的网络欺侮行为需要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层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陈道明 《天津教育》2009,(12):36-37
中小学生之间的“欺侮”现象,包括殴打、辱骂、勒索钱物等校园暴力和攻击行为,一直是校园里的隐性或显性存在。但以往研究者大多关注学生的攻击行为及其矫正,对于受欺学生应对攻击的策略及身心发展所受的影响,则关注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8.
英国学生欺侮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小学生的欺侮问题引起了英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本质上讲,欺侮是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暴力行为,它包括对身体的欺侮、语言的欺侮和间接的欺侮三类。现在,学生欺侮问题已经遍及英国全境。欺侮事件的发生给被欺侮学生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学生欺侮问题的诱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目前,英国正在积极推进欺侮防止教育,同时也在积极采取欺侮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所谓"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中的敲诈,抢劫,勒索,欺侮等行为,有时还会伴有暴力威逼方式.这种现象发生在本校学生间,有时也会发生在不同学校间,主要就是以"诈钱"的形式出现.本文就"校园暴力"事件的形成和防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校欺侮现象是近几十年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介绍了美国在欺侮研究方面的主要结论和最新动态,包括欺侮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欺侮的行为模式及美国教育部为解决欺侮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