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困境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校园教育资源辨识之模糊性,校园教育资源之混沌性及难以分割性.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之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困境,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中寻租空间的隐秘性与赤裸性。实现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确立基于正确校园教育资源观基础上的科学教育质量观,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大教育补贴和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困境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校园教育资源辨识之模糊性,校园教育资源之混沌性及难以分割性.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之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困境,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中寻租空间的隐秘性与赤裸性。实现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确立基于正确校园教育资源观基础上的科学教育质量观,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加大教育补贴和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校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而在实际运作中,不管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都严重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本文主要就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作界定;其次,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作现状分析;最后,就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取向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逐步从效率转向公平,精英发展阶段“效率优先”,而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公平优先”。高中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的价值选择。公平配置高中教育资源,要以区域内教育有限均衡发展为目标,明确省级政府在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要责任,同时,确保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化,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并给予其补偿。  相似文献   

5.
宋雅 《华章》2010,(33)
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最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本文主要从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涵义出发,分析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试图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角度找到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价值追求,强调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之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同一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状况,要求尽快建立一套保证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政策制度是保证教育资源供给和平衡的前提,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保证政策具有执行力的关键,通过法律保障制度追究违规行为是防止教育资源配置权滥用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对“短缺教育”条件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实质与根源、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教育产权制度层面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然而,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四川省通江县城乡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因此,本文将以教育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从教育财政体制、学校发展、教师待遇三方面来分析通江县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优化该县域内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安仪 《教育探索》2021,(10):15-19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以从教育基本均衡到教育优质均衡为切入点、以从教育优质均衡到教育资源配置为落脚点、以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单向扶弱到双向公平为制高点,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进程中的范式转变.集团化办学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中存在历史性与发展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等基本矛盾.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治理之路为:以优质为目标统一历史与发展,以互动为原则整合主体和客体,以发展为核心兼顾绝对与相对,以协调为手段平衡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彩琴  曹健 《江苏高教》2003,3(5):23-26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所依据的一种原则 ,教育公平观是指对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是否公平的一种评价和理解。由于人们评价的标准不同 ,理解的角度不同 ,所以具有多种教育公平观 ,因而教育公平所包含的内容也各异。本文认为 ,教育公平应是现实和理想的辩证统一、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应坚持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是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有力措施,并为国家财政拨款和制定收费标准提供可靠依据,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反映了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投入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本文通过对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等方面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转变的背景下,工科院校的设备资源配置面临着数量增多、档次提高和更新加快等许多新要求。通过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新形式探索设备资源配置社会化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在高校继续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体系和设备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但当前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义务教育出现了种种尴尬的局面。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的失衡、财权与事权的分离、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等的取消及初中生入学高峰的形成等,使得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化,在当前的现状下,从教育观念、权责明晰、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义务教育的改革已成为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的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比出身较低阶层的子女拥有更多入学机会。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均、教育成本的制度性失衡、拥有资本的代际影响、高招指标投放的不合理、高校资助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思考教育公平问题,认为教育要努力缩小不同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校际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资源的适当稀缺决定了校际失衡与利益争夺的背景,也使得如何实现分配正义成为校际均衡研究中的主题。在经历政治话语、经济话语规束之后,我国校际均衡问题的研究逐渐转向制度的话语阶段,并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着力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国强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41-45,51
因教致贫现象是社会失范的一种表现,会造成合理社会流动受阻、阶层差异代际转移、读书无用思想重现和社会不安因素积聚等社会危害。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失衡、个人教育费用投入过高、弱势群体教育成本补偿不够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保证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供给、实行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与收缴制度、完善教育投资收益的回馈渠道、引导理性的家庭教育投资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因教致贫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公平是山西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崛起背景下山西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机会不公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其成因有社会和经济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的不公平。为此,推进山西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确立公正的价值取向,规划基础教育公平蓝图,实施基础教育标准化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主体的义务教育体制具有效率和公平的优势。其效率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解决了义务教育子系统间的外部性和适应人口结构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其公平优势主要体现在,与传统的小学初中二级分立的义务教育体制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分散教育决策权,为义务教育领域实现公平的自由竞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