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立三路线"之前,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遵循了"六大"确立的阶级路线。"立三路线"在鄂豫皖苏区贯彻后,主要表现为反富农和创办集体农场,但遭到地方苏维埃不同程度的抵制而沦为"口号",背后隐现的是新式地方精英的"地方主义"观念。"立三路线"的纠正,在鄂豫皖苏区表现为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左"倾和反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地方主义"最终被清除。  相似文献   

2.
"立三路线"的出现,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立三.尤其是所谓"立三路线"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许多研究也比较客观,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共六大、苏联、共产国际与"立三路线"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总觉得仍有某种偏颇、缺失与不尽人意之处.所以关于"立三路线"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正本清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纠正“立三路线”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三路线”是1930年6至9月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央所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总称.它的产生、发展以及纠正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之际,重新回顾这段非常的历史,深入挖掘错误产生的根源,剖析共产国际之所以纠正它的原因,从中科学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在抵制和纠正立三路线中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三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周恩来同志作为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始终旗帜鲜明地对李立三同志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斗争,对停止立三路线的推行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周恩来同志生前从不谈自己对革命的贡献,也不让他的战友和部下记述他的光辉业绩,所以这件事至今还为许多人所不了解,现行的各类党史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在反对立三左倾错误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党中央政治局由李立三同志领导,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道先胜利》决议案,使以冒险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又一次统治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这一左倾错误的推行,使革命力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当时,周恩来同志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立三左倾错误的形成过程中,他就与立三同志在不少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在党为纠正立三左倾错误的斗争过程中,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停止立三左倾错误的执行起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他对立三左倾错误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李立三讲课     
杨余生 《学习之友》2010,(12):49-49
1946年,化名李敏然的李立三回到东北工作,有些单位请他讲党史,他便选择“立三路线”这个课题,详细分析了“立三路线”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赞叹声。不过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他答道:“我就是李立三。”  相似文献   

7.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创建起来的。到了一九三○年十月,由于鄂豫皖苏区的迅速扩大和它所处地位的重要,党中央将它划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曾中生同志来鄂豫皖根据地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他很快纠正了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并和徐向前同志等一  相似文献   

8.
音乐电视的音画关系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电视在我国已经进入迅猛发展时期,为充分发挥音乐电视的音画结合优势,形成全新的艺术效果。这里从音画同步、音画平行、音画对立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立三路线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李立三同志为代表的第二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发生于一九三○年六月到九月,曾经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遭到严重的损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五十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当年立三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全面了解其被纠正的情况,具体分析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总结建国三十一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历史经验和沉痛教训,继续肃清“左”倾路线在各条战线上的流毒和影响,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讨论毛泽东同志和立三左倾错误的关系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早于立三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有过攻打中心城市的主张。例如,一九二九年四月五日代表四军前委给中央的复信中提出的“争取江西”的计划,其中就谈到造成向南昌包围之势的问题;一九三○年二月七日于坡头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五军、六军军委、赣西特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上,又作出了攻打吉安的决定。“这些都反映了立三路线攻打中心城市的思想。”针对上述观点,本文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与共产国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理论及其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左”的估计,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总方针的理论依据;我国城市武装起义经验的绝对化,是李立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仿效模式;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阶级关系的公式化、定型化的分析,是李立三制定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理论基础;联共、共产国际反布哈林右倾的竞争,为李立三的反倾向斗争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2.
安源路矿大罢工是近代中国工人革命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立三为安源路矿大罢工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场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李立三的革命动员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创立新组织,加强路矿工人的政治动员;开设福利机构,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开办工人夜校,加强路矿工人的思想政治动员。这些革命动员策略为党在之后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路程”是指明清时期为了方便商贾出行而编纂的类似于地图作用的图记。而指南则是进入近现代社会后,为了方便行人旅客而编辑的城市、铁路沿线旅游景点的介绍。指南与“路程”可谓一脉相承,它们除了介绍不同地点的距离外,还描述了沿途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特产民俗等情况,是反映从古代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从它们的演变中可以发现道德观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是当代美国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等欧美左翼政党为解决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国内外问题而提出的政治理论主张,它主要体现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平衡上。这种社会思潮在当代的兴起,顺应了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新的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反应。中产阶级的扩大为“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为中左翼政党扩大政治影响并上台执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第三条道路”尚未形成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还须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十年十癔》和《续十癔》是有着“文学怪味豆”之誉的当代作家林斤澜站在文学与哲学的接壤之处,透过对“文革”、“极左”路线进行无情曝光的形而下的关注和叙述,对人的生命现象的复杂,人与存在的关系,以及人在苍茫无极、深邃无止的宇宙中的命运,所进行的形而上的求索。  相似文献   

16.
在《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离散数学》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好"多"与"少"的关系;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注重"学"与"用"的关系。解决好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独臂路由"与三层交换机VLAN间通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技术条件下,两台计算机即使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只要所属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跨虚拟局域网)不同就不能直接通信。如何实现跨VLAN间的数据通讯呢?本文将采用两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即"独臂路由"结构和三层交换结构,分别分析跨VLAN间的路由的实现技术,分析分属不同VLAN的主机互相通信的机制和原理。  相似文献   

18.
对"小姐"与"madam"词义嬗变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无独有偶,英文中"madam"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文章透过激烈争辩的语言表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笔者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因此,不必要对两词的词义挫折莫名惊诧,因为它们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看来,其作品<弗兰德公路>是一部"纯粹唯物主义"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截然相反,这种"纯粹唯物主义"把质量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作为其创作的首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写作就像上数学课一样"整理、排列、组合",在寻求语言的内在法则的同时寻求现实世界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也就是"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