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正>(1)暖暖的阳光照在门前的树梢上,我突然想起了屋后小道旁那几棵木槿。于是,便从家里欣喜地跑了过去。木槿在风中微微摇摆着枝叶,开着粉紫色的花。(2)木槿在我老家叫木佳叶,祖祖辈辈都这么叫,字典中难查到。儿时,因受父辈的影响,每每见到它,我也学长辈们这样叫着:久而久之,木佳叶便深深地烙进心里,我没再纠正。在往后的生活中,我总以为北方的木槿与儿时所见的木佳叶不一样,不属于同一个物种,还曾臆断木槿不是家乡的木佳叶。  相似文献   

2.
过年     
对年的美好记忆总在儿时. 我的家乡在清江南岸的曲溪边上.山上土地肥沃,树木葱茏,数不清的飞禽走兽,老林中也长满茶树,大片大片的竹园,遍山的油桐、棕树、油茶和柿树,农田里数以千计的百年乌桕,小山沟中成群的山白甲鱼.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坐落在离宁乡县城不远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鸡犬相闻。父辈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我的记忆里,尽管家家户户都是紧巴巴地过着日子,可只要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大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相似文献   

4.
我越来越不愿回归,回归到儿时的家乡。儿时的家乡,那口井还在,那井中有我儿时穿着开裆裤的倒影;还有那一方小小的、有一块青石伸到中央的池塘。儿时的家乡。那条伸展的小路还在。那自家  相似文献   

5.
正角度二:巧选件件往事,抒发离别情思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记忆的拉长,我是越来越不愿回归,回归到儿时的家乡。儿时的家乡,我那穿开裆裤的地方。那口井还在,那井中有我儿时的倒影;还有那一方小小的有一块青石伸到中央的池塘。儿时的家乡。那条伸向自留地的小路还在。自留地在对门的山脚下。那地里的茄子辣椒还经常在梦中生长。那又甜又脆的菜瓜,那长长的丝瓜……那自留地的旁边,也有一口小小的池塘。有  相似文献   

6.
我们家处皖西,改革开放后,乡亲们收拾行李,操着家乡土语,战战兢兢地踏上南下打工之旅。听我的父辈们说,每逢佳节和农忙时节,打工族们就会陆续回乡,他们不仅带回了大把的票子,而且话  相似文献   

7.
小村的变迁     
我的家乡在下冶乡逢石村,村的北面绵延起伏的是王屋山。在童年的记忆中,通向山外的只有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交通很不方便。村里有一半人家没有电视,一家几代人挤住在土房、土窑中。父辈们靠天吃饭, 为一日三餐和孩子的学费而起早贪黑地忙碌……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承载着大人们太多的爱和太多的期望,同时也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长辈们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因此迎接他们的不再是童年时期的表扬声和鼓励声,而更多的是不满声和埋怨声。许多父母老师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他们认为"严格"等同于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虽然学生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非常渴望能像儿时那样得到父辈们的肯定和赞赏的。  相似文献   

9.
儿时,受父辈的影响,我曾有个梦想——驻守边疆、保家卫国,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庆幸的是,教育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圆了我的梦。2018年8月20日,我和上海市闵行区45位援疆教师一起,怀揣教育的理想和情怀,肩挑国家的使命与重任,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的《端午:米粽之忆》是一篇情感炽烈、意蕴深邃的记叙性散文。每当读起它,我们的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温馨的情愫。这篇优美的散文,在写作技法上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本文以"米粽之忆"为线索,文首简要点明端午节来临,"我"沉浸于儿时的回忆中,同时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回忆是美好而又温馨的;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文尾写"我"看到那从超市购来的几个米粽,不禁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勾起了"我"对亲情的深切思念。文章前  相似文献   

11.
喊我乳名     
清明前夕,我一脚踏进了故乡。WIAOSHIJENYUAN走进父辈们的那片坟土冢,满怀的沉重与苦涩。小时候,总是抱怨与这黄土地上的父辈们一样的命运。——不只是生活,还连同自己安身立命的名字。一生下来,父辈们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你身上烙下了一个痛苦的符号:“狗蛋”“狗剩”“狗挡子”,稍许文明点的也只是“小二”“小三”……一种苦难的排列。看看城里的孩子,“倩倩”“珊珊”“娜娜”,那名字多高雅,多亮丽,多富有激情与浪漫。于是,我拼命割舍了这份与黄土地的牵连。而今我回来了,立在我父辈们的坟前,心中却满是一种生命的冲动,那种与黄…  相似文献   

12.
张在军 《班主任》2008,(6):22-23
我经常和学生们探讨家乡贫困的原因: 是因为我们的父辈懒惰吗?一年365天,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难得有一个清闲的日子。 是因为他们大手大脚消费吗?他们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相似文献   

13.
风筝     
正儿时经常央着父亲带我去广场上玩。孩子心性,什么东西落在眼里都是有趣的,每次去广场总能发现新鲜事物。广场上人很多,数不清的游客中夹杂着数不清的小贩,带着大大小小的箱子,一字排开来都是玩具。色彩鲜艳的风车,呼哧呼哧的哨笛,装上电池就会叫唤的小猫小狗,不论哪一件都能吸引孩子的目光。于是,当父亲提着一只风筝问我想不想要时,  相似文献   

14.
我坐飞机回家乡,飞机降落在一颗美丽的彩色果实上。下了飞机,我一直在找儿时的那座城市,不小心我撞上了一片粉色的花朵,花瓣瞬间绽放,展现在我眼前的居然是我的母校庐山路小学。  相似文献   

15.
叶粥散忆     
儿时的事最难忘却。特别是给你带来乐趣并能勾起你无限思绪的那些,镌刻在记忆深处,常使你回味无穷。在这艳阳高照、柔风轻拂的日子里,我又记起家乡的叶粥来了。我的家乡是一个小的山村。全村二十多户人家,稀稀落落漫撒在一块荒凉的黄土高地上。由于土质差,不仅粮食打得少,就连野菜也很少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你的心中,世界上最美、最可爱的地方是哪里?相信你一定会说,是自己的家乡。所以从这一期开始,本刊新推出了一项特别行动——"我的家乡最美",请各位小朋友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美景等,让其他小朋友也爱上咱们的家乡。听,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1201班和1204班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介绍啦——  相似文献   

17.
怀念课本     
翻箱倒柜数日,终于在一个角落觅得一册旧课本。这是一册被我翻得破烂的小学《语文》课本,生于20世纪80年代。仔细翻阅起来,发现儿时的我读书竞出人意料地认真。那是一个喜欢知识却又远离知识的年代,父辈们开玩笑说,送孩子去学校读书是为了让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为了将来进城不跑错茅厕。  相似文献   

18.
噹——噹——钟声划破山野的寂静,溶着歌声、溶着玫瑰香,翻卷着向山外奔腾……我的家乡在小陇山中。父辈用锄头搅拌汗水,种植糊口的食粮,也种植生活的希望。那一年,一位师  相似文献   

19.
读罢《当代学生》今年第三期"作文看板"的四篇文章,让我再次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学生是可爱的、优秀的。朱子秋《我那可亲可敬的父辈们》一文,紧紧扣住"可亲可敬"这四个字来展开叙述。开头的概述和下文奶奶的行为,以及在爸爸、妈妈和"我"的对话中,让"我"感受到对奶奶的敬重缘于她的人生哲理:"人在忧  相似文献   

20.
成长三重影     
(序)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走在路上。有时在晴空下数着路边的树影,却总也数不清。一重影童年的约束儿时,老爸老妈总命令我干这干那,除了他们允许,我几乎没有私自出去玩的经历。渐渐长大了,从几十厘米长到一百多厘米。曾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在空旷的田野上,我扔掉单车,对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