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绍基推介     
<正>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持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他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葬于长沙南郊。  相似文献   

2.
道州(今道县)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充国史馆、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及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简放四川学政。其后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多年。于学无所不窥,尤精小学及金石碑版文字,是清代正统派的汉学家。他又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草书尤为一代之冠。道德文章,炳耀一代。名之所至,谤亦随之,誉亦随之。  相似文献   

3.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晚号明日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他工各体书,尤擅长于隶、行。他的书法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被称为“何字”体。他虽然没有书学专著传世,但他的《东洲草堂文钞》和《东洲草堂诗钞》中却不乏论书诗文。晚清以来,书家和书学评论家对他的书法多有研究,但对他的书论却研究很少。笔者不揣浅陋,近年来研究其书学,略有所得,今将一管之见,撰成此文,聊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试论何绍基的生平及其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何绍基,字子贞,晚自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求学应考(道光十八年以前),编修典试(道光十八年至咸丰元年)、简放学政(咸丰二年至五年)和绝意仕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二年)四个时期。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道州。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就育于舅氏”。  相似文献   

5.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北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善楷、行书,与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双峰对峙,是我国古代楷书艺术的“高峰”。《旧唐书本传》里说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书  相似文献   

6.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著述有《说文段注驳正》,《东州草堂文钞·诗钞》等。在清代湖南学人中,何绍基有着多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入木三分     
1.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2.相传他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好字。12岁那年,他偶然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了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父亲责问他说:"这是我特地秘藏的书籍,你为什么要拿出来看?"羲之笑了一笑,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8.
王先谦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谦系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亦是湖南一师第一任校长及其前身城南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他虽为官多年,但教育实践贯通一生;虽政治上保守,但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浅析王先谦教育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学王先谦.述满家.一生从事教育达30余年.先后主讲思贤讲舍及城南、岳麓两书院.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从教育内容、教育举措、教育目的的诸方面对其教育思想及践履作一探讨,以期对他教育思想的转变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演进中的作用有更加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1016—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宋明理学的先驱,后世理学大师几乎全出其门下,程颢、程颐是其嫡传弟子,大儒朱熹也搭得上关系:朱熹是李侗的学生,李侗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所以从师承学缘上说,朱熹该是周敦颐的五传弟子。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院是他晚年著书、讲学之地,故世称濂溪先生。当然,同学们了解周敦颐,大多不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而是他的古文名篇《爱莲说》。莲花也叫荷花,各地也有称芙蓉、芙蕖的,是我国名贵花卉,在神州百花园中其地位仅次国花牡丹,与梅、兰、菊齐肩合为四君子。自《…  相似文献   

11.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是我国唐王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博学,工辞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中国名人大辞典》),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和革新家。他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一崭新的书体,  相似文献   

12.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善于草书,素有"草圣"美称。他精通书法,而且还工诗词。其中《桃花溪》一首,堪称唐诗中的上品——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县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两岸,满目桃林,暮春时节,那桃花的粉色  相似文献   

14.
一周敦颐,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先驱,濂溪学派创始人。字茂叔,原名敦实,后避英宗旧讳改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卒于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书堂。周氏虽非江西籍,但他一生在江西有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和教育活  相似文献   

15.
从何绍基临写《石门颂》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基(17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叟,湖南道州人,晚清大师级书法家,被时人誉为“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作品至今受到海内外藏家珍护。何绍基有一件壬戌(186)年十一月临写的《石门颂》全本墨迹册页传世,张大成在解放日报《文博》版第69期,撰文称这件册页“笔势沉雄峭拔,豪迈奇崛,抽象静思,超然静默,在临写结体上充分显示了《石门颂》横空出世,热烈奔放,具刘邦《大风歌》雄厚爽直之韵。纵观全书,法度严谨,沉稳凝重,气韵豪放,神融笔畅,集千年法书之大成,是大学问家、大革新家的书法艺术,全面地再…  相似文献   

16.
一、书院改革与湖南外语教育的兴起湖南实施外语教育的开路先锋是省城长沙的校经书院。校经书院原名湘水校经堂,道光十三年(1833)春,湖南巡抚吴荣光有感于书院沉溺于科举时文,思以振起,遂与岳麓、城南这两所全省影响最大的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贺熙龄商量,在岳麓书院创建湘水核经堂,以经史、治事、词章分科试士。因此,校经堂创建的本身就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其收效也很大,培养了左宗棠。郭嵩焘等一批杰出的学生。光绪五年(1879),湖南学政朱边然将校经堂移建于长沙城南天心阁下,得到刚从英法出使归来的我国第一任外交公使郭嵩煮的…  相似文献   

17.
丰坊,明代嘉靖年间鄞县(今宁波市)人。字人翁,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别号南禺外史,是我国明代中期书坛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上窥魏、晋、唐、宋诸大家,无不兼通;在继承古代书法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面貌,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丰坊书学极博,五体并能,当时苏州大书法家文征明和他交友,对他的书法很钦佩,曾经对人说:“丰先生无一点一画,不自古人中来。”(李丰《答李观察论书法书》)。明冯梦祯在《快雪堂集》中也谈到:“本朝知书者,推丰吏部(即丰坊)。”书画家董其昌亦说:“丰  相似文献   

18.
吕温传略     
吕温(公元772——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人。他从小生长在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吕延之,因文章出名而被朝廷重用,官至浙东道节度使。父吕渭,“为中书舍人,尚书礼部侍郎,刺湖南七州。”吕温是吕渭的长子,幼年时期,就受到父亲的精心教养,后寄居扬州,在灵岩寺读书。吕温年少好学,很快就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在曾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最高做到知州军,但为时不到半年。晚年因在江西庐山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所以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太极图说》首次表现出用道教的观点表达儒家的宇宙本体论,还阐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等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321—379)是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东晋瑯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7岁就跟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13岁时书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乐此不疲,渡江北游名山,饱览李斯、曹喜、蔡邕、钟繇、张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