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文彬 《丹东师专学报》2006,8(2):F0003-F0003
王立教授是一位博闻强记、学识淹贯、笃实勤谨型的学者.前些年,他的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创获颇丰,在海内外学人中影响至深,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赞誉,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近年来,王立教授又将自己的学术视野从主题学向通俗文学、通俗文化研究方面扩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毫无疑问是他在这一新的领域中的宏观与微观探讨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2.
小编的话:大家好!我是栏目主持人一一国学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前几天为了给"第三期红领巾国学传专承教育全国辅导员专题培训班"请讲课老师,主持人特意去北京大学拜访了张帆教授。张帆教授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对脑神经科学、博弈论多有研究。同时,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着迷于《易经》研究。他对主持人说,中国的很多成语都与《易经》有关,"从长计议"就是其中一个。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3.
情系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已被海内外誉之为“千古不朽的巨作”。在它出版50周年时,复旦大学召开了全国性的纪念会,出版了《<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今年是《发凡》出版60周年,杭州大学倪宝元教授寄来了《情系修辞》。这虽是他一个人的“心花奉献”,但也未尝不是中国修辞学会、华东修辞学会、《修辞学习》杂志的“心花奉献”。因为他是顾问、是会长、是主编。他研究修辞较早,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有的著名修辞家,最近,商务印书馆为他出版的《汉语修辞新篇章——从名家改笔中学习修辞》很能体现陈望道先生务实的治学精神。他为了完成此书,作了上万张卡片,内容新,方法新,系统新,开一代修辞的新风!他学习陈望道先生可谓学到了家。在纪念《修辞学发凡》60周年的同时,我们应当从倪宝元先生的纪念文章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4.
陈思和 ,著名学者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等数十种专著和论文集。 1988年始自创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马蹄声声碎》、《羊骚与猴骚》、《鸡鸣风雨》等 ,90年代主编《逼近世纪末文学》系列丛书 ,1999年 9月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书。这本书是他自 90年代初提出“重写文学史”口号以来的一次重大实践。  秋 :陈思和教授 ,您好 ,很高兴能采访到您 !我这次想就中学语文的有关话题对您做个专访 ,您看可以吗 ?陈 :可以的。我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秋 :我首先想问您的是 :您是如何…  相似文献   

5.
我在钱理群教授的文章中读到两堂绝妙的课。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在月光下讲《月赋》。草地上,学生们围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间,当头一轮皓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这有多美妙!  相似文献   

6.
《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出版了,特向久麟教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郭久麟教授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孜孜不倦,刻苦勤奋,著作累累,既有文学创作又有理论研究,还有诗集、影视作品,是一位多栖型的高产的学者和作家。这三十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方面,出版了《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罗世文传》、《少年罗世文》等传记文学作品,又出版了《传记文学写作论》、《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等传记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7.
<正>对正常人来说,死亡是令人恐惧的,一想起来就心寒,毫无快乐可言。而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来说,死亡却是让他痴迷不已的学问。他在耶鲁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就是《哲学:死亡》。凭借这门课,卡根成了全球最红的教授之一,其视频在中国的点击率尤其高,耶鲁大学的官方网站都报道了他在中国的风靡。听说自己多了这么多中国"学生"后,卡根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喜!  相似文献   

8.
学术动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我校中文系于今年十月上旬邀请北京大学教授王瑶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其庸来我校讲学。王瑶、冯其庸教授分别就中国现代文学和《红楼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与中文系有关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王瑶教授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论述了现代文学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碰到的几个难点、文艺运动和作家作品的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等问题。在《现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的报告中,他以大量丰富的材料,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月搜索     
李敖炮轰季羡林,学界哗然起风波日前,“文坛老顽童”李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口出狂言,矛头直指羡林。对于季羡林老先生在近日面世的《病榻杂记》中辞谢“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李敖直言,他认为季羡林根本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相似文献   

10.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5):F0003-F0003
赵国乾,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文艺学硕士。赵国乾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美育理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先后承担了《道家文化与中国诗学精神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颢。出版了《美育概论》、《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国传统美学》等著作,发表了《道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兴与中国诗学精神》、《畅神说与中国美学精神》等系列论文。多年来,赵国乾教授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教书育人,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学前沿》于2006年创办,全英文季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共同出版,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副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顾问编辑是加拿大学者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编辑是香港大学杨锐教授和英国约克大学查强教授。在对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专访中,顾先生认为,中国创办外文期刊介绍中国教育,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外文期刊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中国教育学前沿》虽然以介绍中国教育为主,但也不排除介绍一些外国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在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名誉校长许美德的专访中,许教授认为,书评可以极大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对研究中国教育的国外学者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中国教育学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仇明华:在《纲要》出台前的思考:(1)在实施高校去行政化以前,我担忧的是,目前的中国高校中从校领导到中层领导有几个不是教授?这难道不是教授治校?改革后的治校“教授”又是什么样的“教授”呢?由此就可以推想到去行政化后的高校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3.
由《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主办、《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承办的“著名中国书法大家闫智伟教授书法讲座”,近日在河南省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举行。闫智伟教授是我国"-5代著名书法大家,现为《教育科研论坛》河南书法院院长。此次,他讲座的题目是:“中国梦——《教育科研论坛》教我爱书法”。他介绍了自己多年来通过阅读《教育科研论坛》,逐步爱上中国书法的体会。他说:《教育科研论坛》使我对“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有了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奇文共赏     
我是个很迷信排行榜的人。看到所有的排行榜上《达·芬奇密码》都排在销量的前列,我就兴冲冲地去买了来看。真是好看啊!排行榜没有骗人啊! 作者是丹·布朗,他可是非常厉害!他的小说被摆放在美国各大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他的爸爸是数学教授,妈妈是一位宗教音乐家,成长于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外国教育在中国炒得很热。黄全愈教授的一本《素质教育在美国》卖遍了整个中国,现在他的儿子出了一本《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教师》,听说也卖得挺火。而被列入2000年十大畅销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教育纪实》中对美国一位教育家的教子方法也说得神  相似文献   

16.
正陈国恩教授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近期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他辛勤耕耘的重要收获,也是他学术风格的又一鲜明体现。陈国恩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多年,成果丰硕。从早年的《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到后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及今天的《学科观念与文学史建构》等,他的中  相似文献   

17.
《小火炬》2012,(Z1):40
你看过周锐老师的书吗?《七侠五义》《中国兔子德国草》《幽默三国》……他可是我们《小火炬》的老朋友啦!如果你也是周锐迷的话,就赶快来看看他和小读者之间风趣幽默的对话吧!关于阅读,关于写作,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发的!问:为什么在您的《幽默三国》中,曹操是胖胖的呢?答:我并没  相似文献   

18.
正鲁忠义教授的《工作记忆与语篇认知研究》一书,是他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从项目申请到出版这一著作,历经近10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与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8个方面共17项实验,仅使用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10)
豆豆这下可神气了,他坐上了时空穿梭飞船,可以回到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去逛一逛。当然,他不会忘记自己的任务:给大家找到好读好看的书,帮助我们每一个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豆豆遇到了孔子天哪!那是谁?豆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在众人面前讲学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果真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他是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并且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孔子和《论语》《论语》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整理…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俗语研究专家王树山教授编撰的《俗谚》,于2008年1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古谚、今谚、常谚三卷,精选词条200余条,共计23万字。该书选条严谨,释条精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在优美的语言艺术中,使读者感受到俗语的简洁性、生动性和哲理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树山教授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语言学研究这块沃土上。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名言大观》《外国名言大观》《中国古代谚语》《中国古代格言》《中国俗语大词典》《汉语用语词典》《古今俗语集成》《谚海》等大型工具书。俗语专家王树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以坚韧不拔的大勇和韧性,立德、立功、立言,特别是离休20年来,以半残之躯,朝夕伏案耕耘,在俗谚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王国中,建构了座座丰碑,令人肃然起敬。支撑这位大病缠身的耄耋老人舍命攀登俗语研究巅峰的,是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俗语研究的痴情钟爱。他教学严谨,师德高尚,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精神,是我们治学的榜样。(马太来)王树山教授新著《俗谚》出版@马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