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2.
抗战中殉国的姚名达是我国现代著名目录学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目录学的研究,著述颇丰,计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等。姚名达的上述著作,对当时与后世的目录学有着重要影响。关于这一点,乔好勤同志曾指出,在同时代的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成就卓著者当推姚名达《目录学》(1933)和《中国目录学史》(1936)等”姚名达于1928年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等研究目录学。他不但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目录学理论、中国目录学史和目录学史上杰出的目录学家及重要书目著作,而且十分注重现代目录学的研究。“他研究了分类法、编目法、标题法、检字法,倡导卡片目录的应用和标题目录的试验等等。对于西方目录学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4.
钱存训是著名的书史、印刷史、图书馆学专家,然至今未见学者专门探讨其目录学思想。大学期间,他就曾在《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一文中对目录学理论有所探讨,也编制了部分目录索引。赴美后,钱存训选修了艾西汉、谢拉等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开设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目录学的认识。其代表性目录学作品有《译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中国书目解题汇编》《中国印刷史书目》等。其目录编制思想先后受到刘国钧、杜定友、袁同礼、艾西汉、休谟等中西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的影响,可谓融通中西。钱存训认为目录是开启学术之门的万能钥匙,目录学素养应为图书馆工作者之基本素养,强调目录编制工作者应有奉献精神等等。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亦称版本目录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两汉刘向、刘歆父子首创《别录》《七略》以来,作为一个学科,虽然久行不衰,但直至清人章学诚的《校雠通义》问世,始奠定了我国传统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及至现代的更科学的图书目录学创立以来,传统目录学在研究浩若烟海的古籍中,仍不失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儒家的重经史诗文独轻小说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目录学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近代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伦明1937年在《讲坛月刊》第5-8期上连载的《目录学讲义》为基本资料,结合伦明的藏书实践活动,初步探讨了伦明重视目录学、强调目录学不等于版本学、目录学不等于目录的目录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目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4,23(6):77-79,59
姚名达关于目录的思想和成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突出,他对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功用、目录与图书馆的关系、目录的种类和派别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医籍考》为视角,探讨了其作者丹波氏父子的目录学思想与成就。作者继承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并运用于《医籍考》的编纂当中,而丹波氏父子也成为晚清直至近代中国传统目录学家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中外目录学比较研究论文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之后,于20世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踏上理论目录学时期的里程,在得天独厚的历史契机中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与社会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在时空以及具体内容之上构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一个完整的历史研究阶段."二十世纪中国目录学第一次面向世界,与异域目录学发生了广泛的接触和激烈的碰撞"1,从1909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中国第一篇译介西洋目录学的《图书馆》一文起,中外目录学的比较研究就已孕育其中.  相似文献   

11.
张靖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143-147
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是石刻拓片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深度揭示负载于石刻拓片之上的信息。传统金石目录学作为中国金石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其近千年的深厚积累,为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借鉴价值。而后者则通过规范化的信息揭示和组织,将金石目录中所反映的石刻文献信息全面而直观地提供给用户使用。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传统学术与现代理论的相互补益。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书商书目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述“征订书目研究”对提高中文图书采访质量的重要作用及国内相关文献对“书商书目”研究的缺乏和不足。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国内比较大的三家供应商的自编书目为例,从供全率、预告率、完备性、准确性、订到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寻求提高书商书目质量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提高中文图书采购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20世纪文献学家程千帆先生的生平及著述,以奠定其文献学家地位的代表性著述《校雠广义》为例,重点阐述他在将校雠学重建为一门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完整学科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最后总结他在文献注释、古籍整理以及整理出版他人遗著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敏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35-138
以学者们编撰的纳西族东巴经书目著作为基础,把书目的发展过程分为滥觞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提出书目应兼收文字经和口诵经、经书类别编排依东巴教作法仪式为主、著录项目全面详细有特色,实现以书目来总结经书研究成果,由书目来了解东巴经研究的基本格局与发展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重读近现代图书馆学典籍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图书馆学史是理解本学科基本特质的前提,阅读近现代图书馆学典籍不仅是了解学术史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打好图书馆学专业的基本功,建立起良好的学术感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亚洲主要国家的国民阅读现状及影响国民阅读的各种因素,如人口、公共图书馆数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中国国民阅读在亚洲所处于的水平和地位,并借鉴他国的经验以提高我国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开放获取论文引用优势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关于开放获取出版方式(OA)与学术论文被引次数之间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遵循OA论文引用优势的研究历程,从OA优势的提出,到可能影响OA效用的质量偏向和提早公开效用,从OA优势研究发展的角度深入进行回顾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抽样调查我国部分核心期刊的版权协议,通过分析协议中的条款,了解期刊出版商对于版权、自存档等问题的态度及其对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影响,认为我国期刊出版商的版权政策普遍较为严格,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建议,以促进机构知识库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雅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9-83
详细叙述20世纪文献学家汪辟疆先生的生平,主要概括汪辟疆在文献学领域四个方面的贡献,分别是目录学研究,读书指导上的观点和实践,唐人小说的校录和近代诗歌文献研究,总结他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非图书馆法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钊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00-104
全面总结南非图书馆法发展历史,以1994年为分界线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详细介绍南非现行图书馆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立法意义以及南非图书馆立法的三个特点--重视委员会的作用、赋予执法者一定的自主性和追求结果的可达成性;希望通过研究南非图书馆法的发展历史,对我国图书馆立法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