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凡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青少年都经受过不同程度的心理性创伤,这种创伤会给个体造成短期应激障碍、长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焦虑和抑郁,对此,学校应重视并开展创伤教育。创伤教育的内容包括韧性教育、创伤后成长教育、认知策略教育、逆境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及其心理维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金云 《天中学刊》1998,13(3):84-86
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变化和影响。家长和教师必须采取措施、以维护和保持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理创伤会对人的一生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及时予以处理,就可能在某个时候忽然爆发,引起的其他问题,如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创伤是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它造成了自我心理伤害,在经历创伤事件时个体会感到恐惧、痛苦、羞愧、绝望、无助、麻木等,影响当事人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或身体健康,使其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或压力时形成“扳机”,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感受而备受折磨。本文中的案例就是因为中学期间的创伤导致在大学爆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给受灾同胞造成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有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如何让灾区孩子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这是一个需要亟待关注的主题。根据有关研究,在地震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的灾难以后,至少有50%的人口会遭受心理创伤,而高达67%的幸存者会有持续的心理困扰,而且,这样的心理创伤会拖延很久,一般而言,需要12个月才能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7.
替代性心理创伤是心理咨询师经常体验到的间接性的心理创伤,移情能力、缺少经验和社会支持以及人类的场景偏好等因素是导致这种创伤的原因。此创伤会给心理咨询师带来消极情绪和认知、低效能感甚至职业退出等影响。所以自我调节、提高专业技能并与同行联系是应对替代性心理创伤的良好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国外研究表明,受到性侵犯的孩子不一定出现心理创伤。说出黑色秘密后,家人和周围人的反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创伤疗愈。如果孩子能够及时得到家人,特别是父母的相信、肯定和保护,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健康成长,可以极大地消除性侵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迁季节》是苏丹作家塔耶布·萨利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是曾留学欧洲的东方人,欧洲的文化强制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造成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弗朗兹·法农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理论揭示了白人文化强制对黑人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并提出消除创伤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主人公穆斯塔法悲剧的根源以及叙述者最终获得救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春涵 《考试周刊》2012,(79):183-184
灾难对受灾者的身心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幼儿。身心的创伤及时地得到治疗、修复,它关系到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创伤的修复更是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对灾后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从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环境,宣泄幼儿的不良情绪,培养幼儿应对灾难的能力三个方面来对地震灾后幼儿的心理进行重建,希望修复灾难对幼儿造成的心理创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俞雪芽 《家长》2012,(11):28-30
不要认为缺少父母一方的爱已经对孩子造成伤害了,就对孩子百依百顺。肆意放纵,这样只会促成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只有爱和尊重才能治愈孩子心灵的创伤。  相似文献   

12.
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型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创伤(trauma)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生活事件)或强烈的情绪伤害造成心理损伤,尤其是与这些生活事件有关的天灾人祸所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目前心理创伤的评估主要采用量表问卷,如创伤性事件问卷、创伤应激评估量表等。心理创伤的治疗理论较多,比较常用的有心理动力学的心理创伤性治疗理论、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整合发展治疗模型,虚拟实现技术,以及绘画治疗、舞蹈治疗和阅读以及创作疗法。  相似文献   

13.
巴拉德是英国新浪潮运动的领军人物,其作品风格鲜明。作为巴拉德的经典短篇小说,《终端沙滩》是他早期表征二战心理创伤的书写之一,勾绘出了一幅战后人类的创伤图景。小说以超现实主义书写呈现创伤主题,其中的碎片式叙事结构和多重叙事视角、景观意象、时空交错的非线性描述等叙事策略勾勒出一幅超现实主义图像。从超现实主义书写的角度探究小说中的创伤主题,拓宽了主人公特拉文创伤经历的意义和效果,映射出战争对作为个体的特拉文和全人类造成的创伤,表征了巴拉德对二战后人类创伤心理的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14.
初中的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产生孤独感,这种现象本身不是病态,却是增加学生精神性创伤和造成不规范行为的因素之一。 造成女生孤独感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在于女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特征。十二、三岁的女生身体发育发生了重大变化,身高、体重剧增,乳腺形成,月经来潮,乳房突起等。生理上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出现了心理上与异性亲密接近的需要和能力。初中女生在心理上逐渐开始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小丽 《早期教育》2005,(12):29-29
父母体罚孩子,往往源于一时冲动,但是向孩子道歉或对孩子更加关心,都不能弥补孩子因被体罚而造成的心灵创伤。经常体罚至少会引起孩子以下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个体而言,在心理上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如惊恐、焦虑、无助感等;对学校而言,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管理者不仅要从行政的角度进行硬性管理,也要从心理的角度进行柔性管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衍生新的突发事件。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一、学生突发事件时间序列中的心理干预根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心理干预过程可分别从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即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事件中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汶川大地震灾难中伤员及家属进行以小组咨询为主,辅以个别咨询的心理危机干预。结果:10名伤员和9名陪护家属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增加自信,社会功能恢复,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平安地踏上归途。结论:地震灾难事件会对伤员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进行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植入正面社会支持系统信息和调动灾民自我价值感,可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在经历创伤后更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帮助他们迅速走出创伤并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在介绍大学生心理创伤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心理创伤的应激源及其心理表现,进而提出减少创伤的有效途径,为帮助大学生抚平心理创伤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伟 《西藏教育》2008,(4):29-29
初中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但是,许多西藏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内地初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这就会对学生稚嫩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因为这些同学不了解初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会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如果不迎头赶上,很可能会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伴随着战争、屠杀等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的出现,现代文艺作品开始思索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创伤意味着意识保护屏障的撕裂及对象征系统的破坏。在心理机制上,创伤以噩梦、闪回等方式重复地、逼真的出现,使创伤人物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创伤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时,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通过口头讲述、倾听、文字等方式,创伤记忆参与对过去的集体重建,是文化记忆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