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图像的传播变得日益便捷,对图像的观看与消费也越来越多,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发了网络舆论.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公众图像认知心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视觉化生存时代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师晟  李敏 《当代传播》2015,(2):111-112
公众的视觉认同是一种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为理性判断的视觉状态,它提升了新闻传播中公众视觉表达的领悟力,避免了视觉异化。公众的视觉认同依托于公共形象的新闻传播,建构新闻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重视视觉风险传播,把握视觉隐喻在新闻传播中的多重解读,从而增强新闻传播价值,推进公共形象传播与公众视觉评价之间的良性认同。  相似文献   

3.
别海燕 《编辑之友》2017,(7):33-36,43
当代视觉转向过程中形成的“有图有真相”的表述,成为图像传播的新规约,具有积极的价值判断意义.然而,在互联网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使用群体内部产生了难以弥合的数字鸿沟,数字土著与数字移民的群体分化对图像传播中“有图有真相”的新规约产生严重冲击.数字鸿沟易于导致对单个图像内容理解的分歧,易于混淆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图像传播意图,易于助推谣言性质的图像大肆传播,导致图像传播信息舆论场的分化,扰乱了真实信息的图像传播秩序.究其根本原因,追求视觉快感促使图像生产加速而导致图像过剩,图像信息传播不对称,图像难以成为我们在网络空间中视觉经验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舆论引导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舆论引导需考虑公众细分,以公众在舆论中的表现方式及卷入度为细分维度构建细分矩阵,可将公众划分为潜在舆论领袖、表意舆论领袖、行为舆论领袖、一般潜在公众、一般表意公众与一般行为公众.在监测、分析、影响舆论的全过程中,须识别不同类型公众的特性,把握舆论形成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策略,以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孟洁 《新闻世界》2012,(3):61-62
在视觉文化传播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影响力逐渐增强,正改变着传统的社会舆论格局。视觉元素渗透到网络舆论的环境中,与网络舆论的建构和作用交互影响,从而使网络舆论也打上了视觉时代的烙印,充斥着群体性的狂欢和与魅惑。本文试通过分析视觉文化传播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来厘清网络舆论呈现出的狂欢和魅惑的成因,以供反思之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新闻传播界的泰斗级人物,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是其传播思想最好的彰显.<传播学史>对该书的评价是:"不管是在出版的时候,还是在出版以后的岁月中,都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这样的表述是否过分"溢美",恐怕只有读过<公众舆论>的人才能有所体味.  相似文献   

7.
因本篇讨论的主角为记者,所以这里的舆论因新闻媒介的介入而特指新闻舆论。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此就记者作专门讨论)模拟公众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及体现的一致性意见。可见,记者在新闻舆论中是以公众代表的身份表达对于新闻事实的看法。因此在记者与公众之间就有这样的关系:公众是新闻舆论的主体,然而公众只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意义指向,他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自我确立的,而是由记者以模拟的方式确立起来的。更进一步可理解为,新闻作品里的公众意见并不是公众(一人或一群体)意见的完全表述或意见的总和,而是经记者选择、甚至加入…  相似文献   

8.
曾鸿 《新闻世界》2024,(3):14-17
舆论失焦造成新闻事件中心偏移,影响公众理性思考,加剧政府公共治理难度。掌握舆论失焦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与规律,预防舆论失焦现象的发生,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提升我国舆论引导和治理能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中几个主要的舆论失焦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构建的极端舆论环境、视觉化的内容传播、主流媒体纠偏功能的弱化以及平台审核把关标准的异化是造成该事件舆论失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舆论失焦的四条防治策略:公众精选新闻来源,媒体善用议程设置,平台慎用算法审核,政府及时发布真相。  相似文献   

9.
广告的传播给大家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国家对于广告传播的管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管理滞后于广告传播的发展,为广告传播中舆论的产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和扩散的平台。本文首先对公众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对广告舆论的概念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公众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影响情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黎妮 《今传媒》2013,(1):27-29
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舆论悬于虚空大地的图景,认为公众舆论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公众舆论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可能,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驰 《视听界》2013,(2):76-78
政府形象凭借一定的符号和媒介手段传播作用于公众,公众通过有效地解读符号接受形象信息,政府媒介形象塑造一直被视为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和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视觉化传播时代,媒介以数字技术、交互式传输为标志,具有虚拟性、消费性、大众性、复制性等特征,改变了单一单向的平面化传播形态,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表意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意味着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机制将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谈到公众舆论我们就不得不谈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一书,其在传播史上产生了影响深远。公众舆论,中国古代称之为"舆人之论",即众人的议论,但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公众舆论是什么。所谓公众舆论,我们通常认为是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共同的准确的倾向性看法。在李普曼看来,当时的社会条件要真正发挥公众舆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舆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拟态环境的影响。其一,传播者与受众的截然分立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中国的传媒生态,调动了普通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但社会化媒体在促进公众舆论构建的同时,由于其信息传播方式、用户特点、技术特性等因素,也限制了公众舆论的形成.要想实现社会化媒体在公众舆论中的应有功能,应从有效监管信息传播通道及内容、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渗透融合三方面寻求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杨小燕 《新闻世界》2013,(8):112-113
自媒体时代,沟通的自由性、交互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使公众意见和社会公意的表达有了现实的可能。2013年1月发生的80后美女副市长事件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引发公众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声。本文主要分析公众舆论情绪化的原因,并对正确引导网络时代公众舆论提出几最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日益呈现并不断扩大。网络舆论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具有不同观点的各大派别的公众有充分自主话语权对某一焦点话题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本文从"超女王贝事件"入手,试图从公众网络舆论的形成理性思考网络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师晟 《新闻爱好者》2011,(23):34-35
社会新闻舆论需要以视觉媒体效应的视觉艺术形式,来强化其传播的社会效应,视觉艺术通过视觉新闻的形象来传播出具有视觉效果的新闻内容。视觉传播的冲击力在社会意义的公德上,时刻关注社会责任和道德风尚对视觉敏感度的  相似文献   

17.
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网络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网络舆论传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可以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燕 《青年记者》2013,(14):20-22
舆论是公众围绕社会事件、问题或现象而发表的一致性意见。舆论引导则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借助各种传播形式,向公众传播一定的信息和观念,以影响其思想,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使党的执政能力经受着全方位的考验。高度重视舆论工作并且不断提高舆论工作的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包括如下重要内涵:确保官方舆论在社会公众中的较高的心理认同度,通过新闻舆论正确和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新闻传媒成为传播官方舆论、反映公众舆论和实现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交融的平台。本文将着重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媒体官方微博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公共事件中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强大的网络舆情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官方微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媒体在报道中更好地发挥正面传播效果和服务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