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视觉技术资源的教学应用,而且是视觉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有助于丰富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拓展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面向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根据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教学资源、教学行为和教学理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器物层面,需要构建课程教学的视觉资源;在行为层面,应该开展课程的视觉教学行为;在制度层面,必须形成课程的视觉教学理论。视觉技术必须适应课程教学需求,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境中被重新塑造改善,才能逐步发展成为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评价需要分析是否立足课程问题探讨视觉技术的教学功能;是否基于教学关系反思视觉技术的应用方法;是否应用教学理论开展视觉技术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资源应用问题。系统分析了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发展的几个层面,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校本网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开放课程等不断涌现,门数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交叉的网络课程需要联系起来、相互支持,以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这就要求课程建设者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将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课程作为课程群来进行建设。网络课程群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的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网络课程体系。基于知识建构的网络课程群能够整合不同网络课程的知识,优化网络课程教学活动,支持学生跨课程的网络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群研究在理论层面多是面向具体学科的经验总结,在实践层面多关注具体案例,尚未洞察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关联。为了提升网络课程群的整体效益,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需要从分析框架、模型建构、促进策略、支持系统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网络课程群建设应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应用知识建构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过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未来教师"的角色期待和特征分析,我们提出了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构成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程序遵循如下基本活动线路:课程问题的生成与建构——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模拟——问题实质的诠释与探究——问题现状评价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炼钢原理与操作》属于典型的生产流程型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高职教学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口,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炼钢原理与操作》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建立了符合当前冶金行业用人要求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合包含两个基本层面的整合,即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黄瑞  马世万 《今日教育》2014,(10):27-29
课程改革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提高的改革,既是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一个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攻克的"硬骨头"。"课程整合"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理论界专家学者对"课程整合"研究虽不算少,但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育一线的案例鲜见,教师对于"课程整合"则是雾里看花般认识不清。为此,本期"前沿"栏目聚焦"课程整合",与读者分享的是"一线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整合"以及一位语文教师基于"语用"教学的课程整合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新课程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内容特色。信息技术与“05方案”新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这种整合在范畴上属于课程建设,需要符合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要求,应依据科学的整合原则,采用“建构性”课程教学设计,构筑课程链,形成“双主”型教学模式并建立自适应性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蒲娥  丁永旗 《考试周刊》2013,(2):179-179
作者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课堂的特点,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新课程教学需要方面的思考,探索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情况。旨在通过建构的评价标准推动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向着更深层次发展,最终达到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虽然已有多年的整合实践,水平有所提升,但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娱教"思想,探讨了基于"娱教"思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策略和评价等问题,希望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包括多个层面的内容。整合需要利用CAI开发软件、CMI软件和化学工具软件并利用网络获取资源。整合的原则包括:1.相关的学习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原则;2.最优化原则;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整合的模式包括:1.基于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2.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利用手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掌上实验室,可以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石敬珠 《化学教学》2011,(10):56-58
本文针对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师生对"化学复习课"表现出的困惑,从新课程要求的视角,对复习教学中的"温故"与"知新"、"考"与"教"、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块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力图在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体现化学复习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要遵循思想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等原则。深入发掘教材资源、人力资源、实践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是开发与整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设计并实施优化性策略、建构性策略和弹性化教学策略,可以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实现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普遍成为大学本科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已显现出不相适应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开始了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和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与"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该课程应用双语教学需要把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积件是在课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积件系统的建构体现为资源与系统、系统与需要间的整合。积件系统的应用不同于一般性程序操作 ,需要上升到策略层面 ,即要充分地利用其生成性与交互性 ,注重潜在功能的开发 ,增强评价的激励性与形成性 ,以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6.
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是资源整合的需要,也是双语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化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促进教师成长.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整合模式的建构,首要的是树立整合理念,充分发挥国贸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在双语教学中的互补性优势,从课程设置、课堂组织、专业实践、师资建设、教材筛选、教改科研、质量监控等维度进行思考,并把握课程整合模式应用的前提、关键、难点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从西南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课程改革的缘由出发,提出了课程建构的新思路在于突出课程的人本性、强调课程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并对"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课程教学实践新策略以及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必要的阐述,以期提高化学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论文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基本内容,从实践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进行剖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实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仿真技术,注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整合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试验,重点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等问题,推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科学的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资源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现行浙江省版初中《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有密切的关系,为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下列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