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结合《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试说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应是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应用”.  相似文献   

4.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对前两个版本课标的修正和提升。本文对其中“文化”的标准进行初步解读,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主要是语文课程“文化”内容的确定、语文课程“文化”体系的建构和语文课程“文化”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内容”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课程内容是依据语文课程目标选择的语文经验要素,是支持和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应然”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材编写的“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文件对语文课程内容应该有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间接语文经验)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直接语文经验)两大部分构成,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分析表述可按“领域”—“项目”—“要素”—“要点”的顺序框架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进行。这一分析表述框架可使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笼统模糊走向明确具体,从而构建系统完整、要素分明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改革确立了很多新的课程理念,由于实践者的曲解或误解,使得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走入诸如对“统一论”认识的摇摆不定、对“多元解读”理念的过度解构、 “作文创新”中的丢弃传统以及“多元评价”中的批评缺失等误区.  相似文献   

7.
课标对教学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语文教师需要在理解课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有的教师将其中的“运用”解读为“应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概念内涵、教学研究的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区别,又从语文学习整体角度分析了语言应用与运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9.
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了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语文课程目标将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过程。其主体包括作为“主要主体”的语文教师、作为“次要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辅助主体”的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其客体并不是各类课程资源本身,而是课程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主客体,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个进城打工的贫穷小姑娘从车窗口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扔下几个金色的桔子,这种人间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悲观厌世的"我"。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桔子》通过这样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却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论文从《桔子》的创作动机和背景入手,通过对"桔子"象征意义的分析,进而探究芥川内心深处矛盾而复杂的"明"与"暗"。  相似文献   

13.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的"生产"与"自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效率、效果等为研究内容 ,认为大学教育是一个“生产”与“自我生产”有机统一的双重“生产过程”,从人才质量的角度探讨了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批量产出”问题 ,研究并提出了大学教育的“自我生产”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婴儿”和“卵子”这两个词在中国哲学中经常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超出了生物学意义而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本讨论了老庄关于“婴儿”的理论和心性学家关于“卵子”的理论,以及它们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小说之所以新,是有着与传统完全颠覆的理论。罗伯-格里耶认为,新小说是不完整的小说,具有时间安排上的瞬间性、事理反映上的本真性、体系结构上的破碎性,因而与传统小说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连续性、在事理反映上存在矛盾性、体系结构上具备了严密性完全对立性。他所倡导的"空缺"论意义重大,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小说创作理论,因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商标翻译必须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主要以源语言地文化为导向,而同化翻译的技巧则立足于目标地的语言文化背景。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永恒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本文以语感为切入点,简略回顾了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历程,区分了“混沌化”和“科学化”这两种观念和做法,并指出语感培养应依靠语文教学的“混沌化”,而非“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