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机构,而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研究中心最重要的制度,是研究中心高效运行与创造成绩的重要保障.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评价机制、交流制度、激励制度和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特别强调其与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在运行机制上的区别,指出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其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构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炜  邹晓东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02,20(4):362-366
本文从学科和跨学科角度出发 ,通过考察学科、跨学科与大学学术组织发展的关系 ,并结合组织结构理论 ,构建出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 ,并对跨学科大学的自组织运行机制进行了理论和现实条件分析 ,以期实现跨学科大学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研究机构是高校设立的创新性学术组织.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跨学科研究机构的成立和数量增长都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表现不佳的机构占据有限的资源,在行政事务方面也存在重复设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美国高校通过虚体中心借用资源、虚体实体相结合、共享基础支撑平台等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学科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等问题.借鉴这些创新模式,建议国内高校在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定位、决策机制、竞争淘汰、资源调配、支撑服务等方面加强管理,统筹安排,实施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从组织发展趋势、聚焦领域等方面分析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建设现状,从组织目标、组织形态、组织管理维度剖析其组织建制。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参差、建制形式不灵活、管理机制薄弱等问题,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制定专门的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拓展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高校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组织跨学科研究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Bio-x计划在跨学科研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科学的跨学科战略规划、创新创业的组织文化、有效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实体运作的体制及项目驱动的机制、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等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斯坦福大学B io-x跨学科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中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的有效组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的体制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学科科研是大学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国内大学却遭遇体制困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科研运行的实际,以及对美国两所一流大学及其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架构分析,提出以学科资源固化为特征的院系管理体制是造成跨学科科研举步维艰的最直接原因。基于这一逻辑,本文提出从弱化学科概念和加强学校统筹两个方面来促进跨学科科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生产模式快速转型的背景下,跨学科研究作为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传统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基于单一学科和跨学科结构的科研模式之间存在多个层面的张力,给跨学科研究的长足发展带来诸多挑战。这一现象源于基于单一学科和跨学科结构的知识生产模式之间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即“跨学科悖论”。剖析这一矛盾关系,有利于深入了解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解其发展困境的呈现形态与内在成因,对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悖论”的管理学定义出发,对“跨学科悖论”的概念进行界定;从科学知识生产体系功能的视角,对“跨学科悖论”的成因进行分析;根据“制度性—认知性—主体性—组织性”的四维分析框架,对“跨学科悖论”的多层次内涵进行分析;以跨学科研究不同阶段的实践挑战为线索,分析“跨学科悖论”带来的影响。最后,面向不同维度的“跨学科悖论”,从制度设计、认知要素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组织结构创新等维度,提供“跨学科悖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发展与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主导科技潮流的主要力量,人类正处在跨学科大力发展的变革时代.跨学科发展与创新必然会受到传统学科体制的制约,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调控,首先解决组织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和日本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要组织形式与成功经验,并在美日两国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构建和相关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结构化访谈和多层次组织行为问卷,实证检验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与科学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显著影响其科学创新能力,高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的大学在科学创新能力方面显著高于低跨学科学术特征的大学。因此,加快跨学科学术组织与制度建设是提升我国大学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朱桂龙  彭有福 《软科学》2003,17(4):49-52
本文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网络组织的含义整合,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的定义,并介绍了它的特点和优势,总结出它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最后引用加拿大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网络中心的案例介绍了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海博威格研究所对美国跨学科研究中心的研究为例,评述了跨学科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述了对我国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作为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组织,从物质支撑、制度保障、合作氛围三个层面出发,从多方面积累资源、全方位构建促进机制、多主体推进跨学科研究着手,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这一运行机制作用下,SFC研究所实现了高水平发展,及时公开研究成果,扮演着时代发展的风向标;支持自主创业,演变为风险企业的孵化器;突破国界限制,成为了国际化研究的中坚力量,不断发挥着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我国成立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我国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特点和问题,认为高等研究院发展将从粗放走向集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可能会继续繁荣,跨地区、跨学科、跨单位的高等研究院将会有所突破,政府对高等研究院将加强管理,高等研究院的内涵将进一步模糊。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两类知识基础,构建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组织的象限模型,提炼一体式、合同式、平台式等3种高技术研究机构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国内外6个代表性高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案例研究,比较不同模式的研发导向、研发集成、资源配置、研发分工、成果转化特征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G企业的研究院是其所在企业集团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建有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平台,与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后,在乳制品营养、食品安全控制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研究,构筑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体系。G企业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博士后培养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利用政府、高校、海外资源,注重协同创新,在博士后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现状及其运行机制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炜  翟艳辉 《软科学》2003,17(5):62-65
本文总结了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三种基本模式,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利弊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大学学术组织再造工程的深入开展,从而实现大学学科结构调整,促进大学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8.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