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车辆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热点领域,开展智能车辆的障碍物检测技术研究,是车辆辅助驾驶及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计算性能不断提高,一些新的算法或方法也不断被提出,而障碍物检测技术仍然是智能车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双目立体视觉相关的一些理论,对近年来的一些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分析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行人检测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中是否存在行人并通过分析给予精确定位的技术.在车辆驾驶中对道路上的行人进行迅速准确的检测,及时告知驾驶员进行避让,或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自动躲避是车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是无人驾驶的先驱技术之一.行人检测涉及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技术.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服务移动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所获取到的目标图像,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姿态估计的服务机器人跌倒检测报警系统,用以及时有效地完成老人跌倒的检测及报警服务。具体包括两方面:针对机器人视觉传感器获取到的图像,选取基于Par Affinity Fields的姿态检测方法对目标图像中的人体姿态进行检测,输出人体骨骼关键检测点;选取其中一些人体关键检测点,通过设置一系列角度阈值来进行老人是否为跌倒姿态的判定。实验数据证明本文所设计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案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道路图像识别技术在智能车辆、辅助驾驶、移动机器人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视觉的道路图像识别技术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道路识别技术,并着重对基于特征的方法进了阐述,提出了基于区域特征的分水岭算法及改进方法,然后就道路图像的边缘检测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引起的人因隐患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核心原因,其表现为驾驶人观察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动态视敏度较差,由视觉特性引起的驾驶疲劳和觉醒水平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纵观近30年,驾驶疲劳检测的方法大致分为车辆状态检测、驾驶员生理信号检测、驾驶行为检测以及驾驶员眼动特征检测4种。前3种检测方法条件要求苛刻、过程复杂,而且和驾驶人因中重要的视觉特性没有直接关联,所以成效不高且不易推广使用。近十年来随着视线跟踪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安全眼动研究以其准确性、可靠性和非接触性成为检测驾驶疲劳的首选。文章就眼动技术在驾驶安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有关驾驶疲劳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将其与基于视觉的眼动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了眼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和眼动视线特征等3大类5种指标对于驾驶安全的检测方法;同时指出了目前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安全眼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进行交通工程,人因研究和视觉特性研究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车道偏离预警技术是保障机动车驾驶员人身安全的重要驾驶辅助系统,而车道线检测与识别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车道线检测的阈值分割的常见方法和车道线拟合阶段常用的道路模型算法,并对每一种阈值分割算法和道路模型算法作简单的优缺点分析,文章最后给出车道线检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研究领域中,对道路上本车前方的车辆或正在超越本车的车辆进行检测与跟踪,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图像分割是AI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机器视觉技术中关于图像理解的重要一环。近年的自动驾驶技术中,也需要用到这种技术。车载摄像头探查到图像,后台计算机可以自动将图像分割归类,以避让行人和车辆等障碍。近年来传统分割算法不断被科研工作者优化和组合,相信会有更多的分割新算法井喷而出。  相似文献   

9.
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是行人检测,而行人检测对行人安全、驾驶员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此项研究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智能车辆等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行人检测通常可分为感兴趣区分割、目标识别两阶段。基于距离的感兴趣区分割法鲁棒性很强,可以克服行人服饰、姿态与光照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需配置仪器如立体视觉测距、雷达等,经济成本高,算法也比较复杂。基于统计分类的目标识别法以提取行人图像特征为前提,然后通过统计学习法建立相应分类器(如Adaboost分类器、SVM分类器等)。该方法稳定性、通用性比较高,不过需要以寻找有效、稳定的目标属性或者特征为前提。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测距手段以立体视觉的分割法所需的运算成本、经济成本会大大降低,因此基于立体视觉的ROIs分割技术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将运用立体视觉技术进行ROIs分割。由于轮廓曲线描述,受姿态、光线变化以及行人服饰等因素影响较小,边界是目标的分界线,是行人识别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车辆、交通、鱼类产量、大米外观、PCB产品质量检测等等,很多意想不到的领域都会应用到它,但却并不一定了解其是什么技术。本文介绍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研究进展,分析计算机视觉在车辆、交通方面的发展应用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计算机视觉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道路上的路况信息和障碍物检测。该方案可以发现潜在危险信息并通知驾驶员,达到辅助驾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9)
驾驶疲劳研究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研究方向之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车辆和人体的操作行为,二是基于人体的生理信号。本文总结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驾驶疲劳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驾驶疲劳研究应该朝着定量描述、阈值算法和多指标整合建模方向努力,最后对驾驶疲劳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行车安全预警是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出行安全是道路交通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阐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行车安全预警技术的构成,分析车道线检测、车道偏离预警、前车识别跟踪技术的特点,为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窦光宇 《百科知识》2002,(10):11-12
最近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脑波驾驶飞机的技术。他们将两个电极放在驾驶员的头部和耳部,再接通电源……这种新技术叫做人体自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视觉的道路图像提供了车辆运行局部环境的丰富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适用于自主驾驶系统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它采用了广义曲线的车道线参数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将图像的预处理算法和基于坐标变换原理的拾取算法相结合(即RRF算法),在感兴趣区域中成功提取道路边缘。最后,在2维计算机图像坐标系中重建车道线曲线,为以后的数据提取打下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7)
航拍影像为远距离对地目标观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尤其是随着无人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航拍影像数据可被获取,为该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车辆识别作为航拍影像场景下的目标检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为路况实时获取、事故监测、违章停车监控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该方向的研究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视觉、遥感观测等领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领域的大放异彩,与车辆目标检测相关的方法也推陈出新。本文将基于有关车辆目标检测的方法做一个综述,以期能够快速了解这个领域,并为后续工作做出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图像中检测出人体是计算机视觉应用中的关键步骤。Dalal等人提出的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sof Oriented Gradient,HOG)的人体检测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单一窗口人体检测方法,将其用于人体检测性能优于Haar,PCA-SIFT和Shape context等方法,但以HOG作为人体特征的人体检测存在向量维数较大、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为提高基于HOG的人体检测的速度,提出了通过一个由简到繁的级联线性SVM分类器将级联拒绝的机制与基于感兴趣区的HOG特征计算相结合的人体检测方法,既能保持Dalal算法检测的准确性,又可大幅度地提高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预警摔倒和防走失系统。采用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器,通过加速度、角速度与角度综合传感模块检测人体姿态。将此产品穿戴在腰间,人体姿态发生急剧变化时,传感器模块获取数据随即发生剧烈变化,判断是否达到摔倒的阈值,若大于阈值,发出告警信息,同时启动GPS发出当前所在位置的地理信息,将此信息发送至固定联系人。此产品能预防使用者摔倒,监护人也可以远程监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模块的性价比,选用价格低,性能稳定的模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进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计算机采用视觉观察和理解世界,提高自主适应能力。在这个技术中,正确合理的图像分割,是进行图像处理以及实现计算机视觉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以及应用,对计算机视觉的检测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树形图结构模型的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利用RGB-D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深度信息加入到人体姿态估计中。通过使用彩色和深度图像特征对人体区域进行检测和预分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人体深度观测模型用来改进人体表观模型转换机制。最后根据优化的图结构模型估计人体姿态。由真实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人体姿态估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