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分析部分西方媒体利用图像歪曲"3·14事件"事实的方法、原因和图像产生的社会语境,指出西方媒介的涉华报道是"他者化"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外部表征,是一种文化自觉——通过对非西方国家的"他者"化的建构维持其文化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性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肇始于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由于第一次婚姻最初并不美满,弥尔顿曾试图离婚.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1):54-59
"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归因,对其间社交媒体的角色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了透视。本文认为,"后真相"是西方政治失灵和新闻失范的产物,而当下的西方媒体实践中的事实查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媒体秩序,后真相政治传播仍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4.
"独立媒体"的理念是西方新闻观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独立媒体",是指在财政、经费、所有权上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私人媒体。西方新闻观认为,只有独立媒体才能免受政府和党派控制,保持"政治中立",成为"社会公器"。长期以来,"独立媒体"与"新闻自由"一样,是西方自我标榜的招牌和攻击他国的大棒。其实,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使西方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走向垄断,所谓"独立媒体"越来越集中到极少数人手里。以新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以CNN、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并经常指责中国媒体没有"新闻自由",新闻信息缺乏客观和公正。然而,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的不实报道,引起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藏"3·14事件"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西方新闻媒体的真实属性,包括: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由来;西方新闻学的理论归宿;西方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西方媒体与市场经济、利益集团的关系;西方媒体仍是后冷战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新闻界,"采访悲伤的人,特别是在事故中失去了配偶、儿女或父母的人"常常被记者们认为是最害怕的采访任务,这在西方新闻界被命名为"侵扰伤痛".对于这一特殊任务,西方新闻界以"最小伤害"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李晓标 《兰台世界》2016,(5):143-144
英国旅行家宓吉的行纪,不仅为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内地中国的内蒙印象,更完善了西方"中国形象"的丰富内涵。依据宓吉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内蒙印象的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表面上是西方理论和中国实践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却是中国海派学者和本土学者对西方理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问题,由此滋生出两种不同的症结.海派学者的要害在于"据外律中"并亦步亦趋于西方的学术话题,忽略了西方理论的"效度"问题.本土学者的要害在于"食土不化",因无视西方图书馆学业已取得的现实成就以及一些公认的学术规范、研究准则而缺乏理论"深度".以一种专业程度很低的方式从事研究,导致大量低水平高重复、只见材料而缺乏理论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11.
以2019年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孙杨被拒"事件为切入点,运用了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以"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为基础,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自我"和"他者"的对立的角度,分析体育舆情事件中中西方民族意识冲突的原因和影响。研究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与西方运动员的文化优越感和集体主义社会的"耻感文化""面子文化"有关联,还与运动员所处的工作场所属性有关系。其次,在自我与他者的对立中,孙杨在西方主流项目中获胜,总能够引起西方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体育传统观念造成的奇观。总的来说,孙杨缺少与西方运动员、媒体交流的机会,该事件的发生从积极的方面促进了各组织和个体的调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超越"拿来"走向原创——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受制于西方的技术图书馆学、科学图书馆学和人文图书馆学这三大话语类型。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技术、科学和人文信念有其深刻的社会传统和认识论背景。而传统和背景是不能直接"拿来"的,这也许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在学舌西方时总是不得要领的主要原因。中国学者应该"知耻而后勇",超越"拿来",走向原创性的学术诉求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烟》是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关于中国题材叙事作品中备受西方世界肯定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对中国人抽鸦片过程的详细描写和西方人"我"成功戒掉鸦片的叙事,反映了西方作家在西方文化体系下对于中国的一种言说。  相似文献   

14.
"福尔摩斯"的"盗贼"妹夫在中国5000年历史的积淀中,有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家族观念。如果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还算符合人类本性的话,那么有些关系就让西方人不知  相似文献   

15.
<正>从1840年后至1949年之前,是中国体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西方体育作为"西方文明"的物化载体,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是这个时期。它是随着西方的洋枪洋炮和西方的传教活动一起撞开中国国门的,各国列强的武力入侵和文化入侵是西方近代体育活动传入中国的外因,而中国人为了发奋图强、寻求改良之路而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一系列的改良新政,是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自拉萨"3·14"事件以来,海内外的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西方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的歪曲报道,让一向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新闻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再一次暴露于世人面前。西方媒体极力鼓吹的"新闻自  相似文献   

17.
徐宏力 《现代传播》2001,1(2):16-21
西方现代传播对于东方文化"维模"(Latency)产生了极大压力,西方现代传播中的文化糟粕对于东方民族产生了内在的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应该发挥集约力量,组织大兵团作战,带头建立起能与西方学者进行对峙交流的"东方传播学派",开发积累东方智慧中的传播学资源,抵制趋同论的"世界主义",反对封闭论的"民族主义",为建立平等、健康的国际传播秩序进行对策研究.东方传播学的最佳状态是与西方传播学相济发展,最高境界是"比较传播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明清西方传教士对儒经的译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宗教比附,宗教融合与比较、文化汲取,这一历史轨迹体现了西方对儒家文化从"侵入"到"汲取"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邓备  彭祝斌  杨露 《新闻界》2015,(3):31-34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两份西方主流财经报纸建构的成都形象及成都官方塑造的成都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成都从最初在国际上的默默无名,到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议程,但是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对成都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西方主流财经报纸提及"成都"时,主要采取中性立场;成都官方力推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象,要获得国际主流财经媒体的认同,还需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兽首拍卖事件引起了中西方媒体大量针锋相对的报道.本文对中西方传媒兽首报道话语中的意识操纵技巧及其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在这次事件中,法国当事人和西方传媒通过"纵容反道德"、"事件奇观化"和利用拍卖规则这一专业知识所"编制的思维程序"这三种技巧,分别完成了从"道德"到"法律"、从"强盗"到"讹诈"到"无赖"再到"报复"、从"怒贝"到"讽蔡"三种转换,从而达到了显著的意识操纵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