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存在目的缺乏明确性、内容缺乏全面性、过程缺乏持久性等主体性缺失问题.通过"慎独"精神教育,有益于学生党员树立道德人格、健全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加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在"慎诚"、"慎隐"、"慎微"、"慎恒"四个方面努力践行"慎独"精神.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密云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834年,前身为"白檀书院",迄今已经有179年的历史.目前有36个教学班,1463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12人,其中市级骨干4人,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校级骨干教师11人."恕,慎,诚,敬,俭,让,勤,恒"是学校古老的校训,"幸福学习,成就人生"是学校如今的校训,体现了现在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幸福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而进行的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没有学生"幸福地学".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1-F0003
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6年的新疆师范学堂。1934年新疆师范学堂更名为省立迪化师范学校。1946年迪化师范学校又更名为省立迪化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新疆教育学院在第一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新疆教育学院是新疆培养双语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十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新疆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春晖中学的创办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经亨颐,字子渊,浙江上虞人。经亨颐一生历任浙江一师、上虞春晖中学和宁波省立四中校长。多年来,经亨颐对“政府摧残教育”“、乱我清静教育界”不满,春晖中学依其“以哲人统治之精神自谋进行”的思路办学,“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其兴学目标是:发展平民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国民。春晖的校训是:勤、慎、诚、恕。他期望学生弘扬古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精神,从改造自己做起,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春晖,经亨颐尝试推行教员专任,学生自治、教学自主,学制改革,男女同学,还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这一切迥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汇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界留下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谈。  相似文献   

5.
怎样强化校训教育北京崇文区回民小学王慕兰李乃成洪流校训是培养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确定校训至关重要。为了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为了使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校训赋予“勤、慎、诚、敬”...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订立的"诚毅"校训,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诚"是对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做人以诚,诚实守信,有利于养成学生诚信的学术道德;"毅"是对做事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克服困难,毅力而行,对培养学生勤奋精神,立志科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继承陈嘉庚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80、90年代对教师形象的设计多局限于一种师范人格,这种"师范人格"的特点是:完美,"目中无人",抹杀个人的特点,笼统的理论探讨替代局部的具体情境的探讨.这种"师范人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设计也是不合理的,它反射出教育理论工作者深层的保守心态.本文试图在借鉴相关理论、实践和适应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教育实践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以"非师范人格"来替代"师范人格".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改革和发展教育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离开了教师的现代素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具备现代素质的教师、才能引导学校教育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启动.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工作母机,其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对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更为迫切和重要.提高师范教师素质,优化师范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本文就师范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教师队伍的管理等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的自身修养、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行为、举止;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如何做一个富有魅力的校长,引领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向着学校美好的目标前进,走向辉煌?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悟出了"八字经"——公、廉、勤、诚、谦、慎、恕、礼。一、"公"——要求校长做事公平、公正"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校长要做到公平、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04年(清光绪29年)肇源文高等学堂附设的师范馆,是甘肃省第一所师范学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百年沧桑,艰难跋涉,校址屡更,校名数易,于1971年正式定名为兰州师范学校,1983年定址于安宁区桃林路中段。兰师百年兴学,以“公、诚、勤、勇”为校训,历经世纪风雨的淘濯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开创了百年树人的春秋伟业。在刘尔?、杨廷桢、张映川、李实、张谦等名师以及一代代园丁的哺育教导下,培养毕业生25000名,其中有20世纪40年代初在地下党员教师张一悟、陆长林、陈成义等同志影响和…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在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内容:以“礼、诚”为本;“勤、恕、廉、明”为要义;军事训练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并举。其治军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只有将多民族大学生人格"成人"的教育作为衡量其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明确人格"成人"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形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人格的境界,加快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进程,为受教育者明辨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多种问题,更为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育中,师生的本质关系是教育性的。一方面这种交往关系发生在教育情境中,因而包含着接受教育的希望和进行教育的意图;另一方面,师生交往本身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相遇,教师的人格精神必定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启迪和影响。特别是师范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中,这种启迪和影响不单纯只影响被教育者,还可能影响到将来他们的被教育者——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为学以真"指向办学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要求师生以求真、求是的态度为学;"立身以诚"指向人的内修和外达,要求师生能诚笃为人,诚信处世。"为学以真,立身以诚"是作为学校的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灵魂,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更是学校全体教师恪守的为学和做人原则。因为,它是教育的本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理想的教育对教师的本真呼唤,更是为人师者永远的追求和坚守。  相似文献   

16.
初等教育是指以培养小学和幼儿教育师资的教育类专业。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初等教育师资培养是指在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我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堂师范馆和通州师范学校创立至今,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级师范在  相似文献   

17.
杜阮小学     
正杜阮小学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特色鲜明、各项工作成果丰硕的规范化学校。创办于1929年,曾命名为宣德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565人;教师7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1人,占在编教师的81%;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8.2%。学校坚持"宣德立人"的办学理念,以"勤、俭、谦、诚"为校训,发扬"好学、守纪、友爱、向上"的校风和"勤、严、细、活"的学风,全体教师"爱生、善教、求实、进取",开创了"以德育人、以艺术育人、以写字育人"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一  相似文献   

18.
师范教育作为专门培养中小学师资的行业教育,培养着明天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履行者,师范学生将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的使命,其品德发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康和文化专业基础关系着明天的中学教育的发展,师范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对其专业精神的关注不仅珍贵而且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向度加以考量。调查发现:师范高专职前教育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影响特征明显;师范生专业精神主要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技能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师范高专教育当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立德育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论"师范精神",是指固化于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探索真理、追求正义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形态."师范精神"的陨落,源于功利主义思潮的盛行等多种原因,其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的迷失、群体精神的萎靡和人的自我心理矛盾的加剧."坚守师范精神"话语的当代教育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形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性品质;其具体体现,依赖于师范精神显现的基本依据,以及个体对人生意义理解的深刻程度等;其基本条件是个体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意志;其内在本质因素,是精神世界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