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27):11-15
在英国政府与BBC关于“政府是否夸大伊拉克武器的威胁程度”口舌之争中,英国国防部顾问凯利成为了牺牲品。在政府施加压力和遭遇记者围攻的情况下,这位59岁的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成员对朋友说.“不愿活在这样一个世界”,7月18日,他的尸体被警方发现,并被认定为自杀。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7月15日,凯利否认自己是BBC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在7月20日,BBC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发表声明,证实凯利是BBC报道政府夸大伊拉克武  相似文献   

2.
路璐 《传媒观察》2004,(4):30-32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公共电视台BBC今年遭遇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去年5月29日,BBC记者吉利恩报道导致两个月后消息透露人武器专家凯利自杀,BBC与英国布莱尔政府相互指责,开始了一场有各种力量在其中博弈的纷争与对抗。而2004年1月28日,英国独立法官赫顿公布凯利  相似文献   

3.
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之死把布莱尔的“伊拉克门”窘境推到了一个新高峰。但许多英国人仍然认为他有可能会在2005年的大选中继续当选,“问题在于,除了他,我们没有更有影响力的人”一名英国学者说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菜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在随后的进展中,吉利根的情报来源凯利的身份被英国政府泄露,凯利于2003年7月18日割腕自杀身亡,引发英国最高法院法官赫顿牵头的英国议会独立调查小组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5.
凯利事件对BBC来说最具杀伤力的是其消息来源单一,可信度有折扣。如此重大的新闻,BBC在操作中居然只根据单一消息来源就做出判断向全球播发,确实有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21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再次接受了英国"伊拉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对布莱尔政府参与发动对伊战争的公开质疑最早是由联合国武器核查委员会生物武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David Kelly)提出的.凯利博士生前受聘于英国国防部,参与起草了政府2002年9月24日发布的《英国政府对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评估》(Iraq'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The Assessm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此文件提到,伊拉克具备在45分钟内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英国媒体及各方舆论普遍对此表示怀疑.BBC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编辑苏珊·瓦茨(Susan Watts)多次就政府的这一论断对凯利博士进行采访,并在新闻节目和报纸文章中质疑政府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周芳  杨林 《新闻前哨》2004,(10):20-22
2004年初,发端于前年的“凯利事件”,因为赫顿调查报告的正式发表,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英国BBC与英国政府同时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现在,“凯利事件”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效应已经告一段落,但人们对于这一事件历史内涵的思考并未结束。文章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尝试就BBC的公信力体系进行粗略的探讨,本刊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8.
新闻榜     
戴维斯、戴克:BBC高层黯然去职 久负盛名的BBC正面临着其成立8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1月28日公布的凯利之死调查报告裁定BBC报道失实,BBC董事长加维因·戴维斯和总裁雷格·戴克相继引咎辞职,而布莱尔却因此避免一劫,这场持续半年之久的媒体与政府之战最终以媒体的失败告终。 BBC去年5月的一则报道指责英政府夸大伊拉克生化武器能力,以作为其攻伊借口,并指出消息源是一位政府高官。随后,英国防部首席科学家、特别顾问凯利被卷入,因压力过大而自杀。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刚结束,BBC即在一个晚间新闻节目中首次披露布莱尔政府在战前曾“肆意夸大捏造伊拉克的威胁性以获得更多支持”;7月5日晚,布莱尔亲自向BBC施压,要求BBC就其“不实”报道道歉,而BBC拒绝认错;一场BBC与英政府之间的舌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薛可  邓元兵  余明阳 《新闻大学》2013,(1):32-38,15
近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境敏感期”,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报道.针对2012年10月22日爆发的宁波PX事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网和英国BBC中文网两家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人民网和BBC中文网在宁波PX事件的不同阶段其报道数量、报道议题的设置和消息来源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性.同时,也结合城市规划学中邻避效应理论,对此次造成宁波PX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乒乓 《新闻知识》2004,(7):26-28
时下,被西方传媒界视为比美国媒体更具自由度的英国传媒界正面临着威胁。其起因于“赫顿报告”对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批评、指责和定论,尤其是报道、编辑和评论伊拉克战争的记、编辑和高层管理人士的被迫辞职。根据近期《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政府已经起草了一份肢解BBC的件,即  相似文献   

12.
滕原 《新闻世界》2008,(7):51-52
2003年5月29日,BBC第四广播电台“今天”节目播出防务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情报门”事件。布莱尔政府后来向媒体宣布:经过调查,  相似文献   

13.
从“凯利事件”看BBC的公信力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 ,公信力成为大众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 ,是媒介产品的信誉保证。它是大众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以及与社会系统的互动 ,在受众心里形成的对媒介的信任度、忠诚度和影响力。公信力不能简单地用视听率来解释 ,它应该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信誉保证体系。从“凯利事件”可以看出 ,BBC的公信力与“皇家约章”、视听费制度 ,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以及在公共关系方面的努力密切相关。英国与中国国情不同 ,但BBC作为公共媒介对中国视听媒介公信力的建立有着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5,(7):F002-F002
“第一时间报道新闻”(putting news first)是英国BBC世界电视台的宗旨。在推出这组系列广告前,BBC对亚洲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真正的新闻业”(real journalism)理念最能体现BBC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组广告中,特别突出了BBC记者在前线抢新闻的“玩命”细节。  相似文献   

15.
视窗·方法     
●BBC:正确比速度更重要BBC认为,准确性是BBC编辑价值观的核心和声誉基础。消息来源须可靠,证据须确凿并经得住核实,报道须使用清晰精确的语言。对于BBC不知晓的,应持诚实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人肉搜索"的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英国BBC在报道有关中国“人肉搜索”的新闻时,直接把“人肉搜索”翻译成“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为了便于西方读者理解,BBC还加注了“witchhunt”(搜捕女巫),形容在中国如火如茶发展的“人肉搜索”,就像当年人们群起围剿女巫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客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法新社就一篇涉华不实报道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道歉法新社在道歉中说.记者的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失实报道果真只是由于消息来源有问题那么简单吗?一向以“客观”报道自诩的西方媒体为什么总是犯类似的错误呢?标榜尊重事实的他们为什么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呢?我们可以从新闻客观性入手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实主要来自于消息源或曰信源,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用信源描述那些读者无法亲眼看见的新闻事物、人物的行为和文件公告等.因此,正确的消息来源观念便成为合格记者的首要操守.本文针对英国广播公司在凯利事件中对匿名消息来源的不当处理,探讨消息来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原则和规范手段.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速递     
英国保守党报告提出拆分BBC及其融资新建议 据新华网2月25日报道,由英国反对党保守党委托制作的一份报告在2月24日建议说,英国广播公司(BBC)应该被拆分,并逐步摆脱对政府拨款的依赖。据报道,BBC营业执照于2006年底到期,英国政府计划在执照延期时更改其经营模式,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提出具体计划。这份由英国广播政策集团编写的报告提议说,到了2007年,英国进入数字电视时代,BBC的大部分项目应该由订阅费甚至广告费等收入来维持,而政府拨给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广播、公布服务栏目和报道议会工作进程的频道。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29日,BBC播出了记者吉利根的一则报道。报道引述一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说,布莱尔政府为了发动对伊战争,授意在2002年9月发表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中。添加了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发动生化武器袭击的情报。这一报道使得布莱尔政府陷入了尴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