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桑拿浴后渐增负荷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0名身体健康的体育系男子大学生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浓度(HLa)、通气阈值(VT)的变化,并与常温条件相同运动负荷时相比较,探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时的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在桑拿浴后,恢复期常温条件运动时,VO2max、VT及运动时间都比常温条件增加,同时HR和HLa浓度有所下降,表明桑拿后恢复期可能具有“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指标对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进行新的评价。方法:选取女大学生志愿者34名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12)、实验一组(n=11)及实验二组(n=11)。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进行为期8周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每周5天,每天1次,其中实验一组每次连续做2遍广播操,实验二组每次做4遍),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相关锻炼。用polar心率表(S810i,芬兰)记录了做广播操前、中、后即刻、后5分钟的心率及锻炼开始前、锻炼4周后、锻炼8周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并采用专门软件对5分钟间期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做第八套广播体操运动时RMSSD和H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降低,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D和L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LF/HF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均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运动后5分钟恢复。②无论是实验一组还是实验二组经过8周的广播体操锻炼,可使安静时SD均呈现显著降低。结论:广播体操锻炼时表现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总体效应可持续至运动后5分钟。8周广播体操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安静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长期运动训练和急性运动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心电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预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大组:间训模型组(n=8)、急性运动模型组和对照组(n=8),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急性间歇运动组仅进行急性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n=16)不运动,在心脏模型制备时对照组随机分成对照模型组(n=8)和对照假手术组(n=8).运动训练结束后,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但对照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而不结扎.缺血/再灌注过程实行全程心电监控,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后,测定血清心肌酶.结果:经间歇运动训练和急性间歇运动处理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心肌酶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或P<0.01);缺血30 min及再灌注40 min间歇运动训练组心电图ST段、T波面积和QT间期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或P<0.01);再灌注40min急性间歇运动组心电图ST段、T波和QT间期明显低于对照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间歇运动训练产生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急性运动主要产生抗心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时间桑拿浴速降体重的效果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健康成年男性8人.受试者采用桑拿浴进行速降体重,实验按照温度条件60℃、70℃、80℃及各温度桑拿时间10 min、15 min进行分组,共分为6组,分别为60℃10 min组、60℃15 min组、70℃ 10 min组、70℃15 min组、80℃10 min组、80℃15 min组.桑拿实验采用间歇式桑拿浴法,每次桑拿10 min或15 min,间歇5 min,5次桑拿为一组.每组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体重、力量指标、反应时、血液及尿液电解质,实验前测试结果作为对照组,实验后测试结果为实验组.结果:1)各组实验后体重均非常显著下降(P<0.01),脱水百分数范围为1%~3%,受试者在70℃15 min组与80℃15 min组中,脱水百分数较大;2)受试者在60℃,15 min组实验后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P<0.05);70℃,10 min组实验后坐姿蹬腿显著上升(P<0.05);70℃,15 min组、80℃,15 min组实验后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P<0.05);80℃,10 min组实验后反应时显著下降(P<0.05),坐姿蹬腿显著上升(P<0.05);3)对血清电解质影响较小的是60℃,10 min组、70℃ 15 min组、80℃ 15 min组,对尿液电解质浓度影响最小的是60℃10 min组.结论:1)在本研究采用的6种间歇式桑拿方法中,从脱水百分数来看,70℃15 min、80℃15 min快速减体重效果较好;2)60℃~80℃桑拿速降体重对肌肉力量、反射能力有轻微影响;3)60℃10 min桑拿速降体重对机体电解质代谢的不利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认为,最适合的赛前桑拿浴速降体重方法为70℃15 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8周有氧运动对IR小鼠肝脏糖异生及FNDC5/Irisin/Akt/FoxO1/PEPCK/G6Pase信号的影响。方法 5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16)和高脂膳食组(HFD组,n=34),干预12周建立IR模型。建模成功后,IR模型小鼠随机分为IR安静组(IR-Sed组,n=8)和IR运动组(IR-Ex组,n=8);Con组随机分为Con安静组(Con-Sed组,n=8)和Con运动组(Con-Ex组,n=8)。Con-Ex和IR-Ex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18 m/min, 60 min/天,5 d/周)。12周建模后和末次运动后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末次运动48 h后取血和肝脏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体质量、FINS、FPG、HOMA-IR和AUCBG均升高(P<0.01),ISI、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均下降(P<0.01)。与IR-Sed组相比,8周有氧运动后IR-Ex组体质量、FINS、FPG、HOMA-IR和AUCBG均降低(P<0.01),ISI、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刘建红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4):56-57,60
为探讨桑拿蒸气浴对运动后血乳酸代谢的效果,三组运动员在运动后分别进行30min桑拿蒸汽浴、一般性的整理活动和静坐休息.结果提示: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在恢复30min后,一般整理活动组明显低于静坐休息组(p<0.05),桑拿蒸汽浴组均明显低于一般整理活动组和静坐体息组(p<0.05).结论:运动后进行适当桑拿蒸汽浴有利于血乳酸的代谢和体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快速减重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快速减重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受试者正常水合(0%BWL)、桑拿或运动脱水快速减重2%(2%BWL)、4%(4%BWL)3种不同状态下的血液流变性的指标,观察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VR)、红细胞聚集指数(A1、A2)等指标的动态数值。结果:(1)2%BWL和4%BWL时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Fi)、TK、VR、A1、A2明显升高(P﹤0.05);(2)4%BWL时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2%BWL(P﹤0.05);(3)桑拿快速脱水组与运动快速脱水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同等程度脱水程度下相比较,有差异,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减重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显著性变化;快速减重的程度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密切相关;快速减重对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影响,关键在于快速减重的程度,与脱水方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颜军  陈爱国 《体育科学》2005,25(11):51-54,57
研究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n=8)、心理应激组(n=8)、运动组(n=8)和运动心理应激组(n=8),实验后测定各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导致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运动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凋亡与心理应激组比较显著下降,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提示: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可通过影响相关调控凋亡基因降低心理应激导致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通过降低心理应激的反应强度来降低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鼠跑台试验,了解运动前肌糖原储备不同对大鼠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88只6周龄Srague-Dwley大鼠,经处理分为正常(n=40)、低肌糖组(n=40)和空白对照组(n=8),经过坡度零,速度18m/min,时长120min的跑台运动.分别在运动30min,120min,运动后3h,运动后6h时宰杀.结果:运动引起血清胰岛素、瘦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运动30min就上升到了峰值.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生长激素在组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时,运动前肌糖原差异对大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深刻,而对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瘦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和运动训练对大鼠股四头肌运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提高机体糖代谢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更好的指导运动训练、增强运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有效提高能量代谢中成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结果:(1)力竭时间,D组大鼠力竭时间相比其它3组极显著延长(P〈0.01);C组显著长于A组(P〈0.05);B组极显著长于C组(P〈0.01)。(2)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含量安静状态下,D组极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C组和B组显著高于A组;定量负荷,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极显著高于A组;力竭即刻,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显著高于B组,B组和C组都显著高于A组;力竭恢复12h,D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显著高于B组、C组,A组极显著低于B组和C组;力竭恢复24h,D、C组极显著高于A组,B组显著高于A组。结论:(1)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和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提高运动能力;(2)单纯饮用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和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3)运动训练结合饮用复方中药制剂在增加大鼠股四头肌肌糖原的含量,减缓运动过程中肌糖原较少,促进恢复过程中肌糖原的合成效果最明显,提示复方中药制剂能够促进机体糖代谢能力,更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IL-8表达水平与运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2名研究对象运动前后IL-8的血清水平。结果:12名研究对象运动后的IL-8血清水平较运动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对IL-8的表达有明显影响。IL-8在炎症及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高强度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后的雄性SD肥胖倾向大鼠30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5组,分为:OC、OCC、OLC、OMC、OHC,经8周干预后,测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1)肥胖指标:OLC、OMC、OHC与OC、OCC的麻醉后体重、体脂肪以及体脂百分比相比降低(P<0.05、P<0.01).(2)肝功能指标:血浆白蛋白值OMC与OCC相比明显增加(P<0.01);球蛋白值OMC与OC、OCC相比增加(P<0.05、P<0.01).OCC组与其它组别的谷草转氨酶值相比明显下降(P<0.01); OHC组与其它组别的总胆红素值相比增加(P<0.05).(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A结合运动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不同运动强度结合CLA干预后,高强度运动减肥效果最明显,中强度运动增加大鼠血浆相关蛋白,高强度运动增加总胆红素的量.CLA结合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与CLA对青春期肥胖大鼠内脏脂肪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脂饲养大鼠建模7周后,取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CLA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运动方案为跑台坡度0°,速度为21-25 m/min,总运动时间60min/天,5次/周,给药方案为运动后即刻灌喂1.6g/kg剂量的CLA,共持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及组织,测肝肾功能和内脏脂肪重量。结果:8周干预后,运动组、运动+CLA组的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及体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LA 组(P<0.01,P<0.05),对照组和CLA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运动组、运动+CLA组谷草转氨酶和谷草丙比数值明显高于CLA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组、运动+CLA组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对照组、CLA 组有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周运动与 CLA干预可有效降低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体脂率,运动结合CLA能显著减少内脏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降低体脂率,具有明显的减肥效果。运动和CLA干预有一定的保肝作用,对肾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离心力竭运动后不同时刻大鼠骨骼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离心力竭运动所致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机制,为科学运动训练及运动恢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12h组、24h组、48h组和72h组,以速度16m/min,坡度-16°进行跑台运动,运动100min,休息5min,再运动100min,在不同时刻观察大鼠肱三头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肌浆网Ca^2+-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随后开始恢复,运动后24h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运动后48h已完全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离心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肱三头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随后逐渐恢复,运动后24h明显恢复,至48h已完全恢复,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可以间接评定运动后骨骼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及恢复阶段大鼠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天反复力竭跑台运动后即刻、24h和48h SNr内PV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PV阳性细胞和纤维集中分布于SNr外侧约2/3的区域,SNr内PV表达水平在短期内显著下降(P0.01),恢复24h后明显回升(P0.01),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SNr内PV表达水平短时间内显著性的下降,同时PV阳性表达集中分布于SNr的外侧区,此区域与SNr接收纹状体腹外侧区神经投射区域相一致,是参与基地神经节运动调控的重要脑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甲醛对运动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服用刺五加后的作用。方法:采用人为模拟不同程度甲醛染毒环境进行动式染毒,甲醛剂量分别为0.8mg/m3,2.4mg/m3。每天染毒30min,每周6次,连续4周,刺五加的灌胃剂量为104.17mg/kg,测定运动大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2.4mg/m3剂量染毒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染毒运动组与染毒运动组相比,0.8mg/m3剂量染毒服药组大鼠心肌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染毒运动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染毒运动组(P0.01)。结论:甲醛可以降低染毒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造成心肌组织氧化性损伤,而灌服中药刺五加可以有效缓解其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对青春启动前期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为增强肥胖学生体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9~11岁小学生60名,其中正常体重26名,单纯性肥胖34名(对照组、干预组各17名)。肥胖干预组进行了60%~70%HRmax×40~60 min,4次/周,共22周的有氧运动,活动内容以趣味性体育游戏为主。研究结果: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儿童的身体成分,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变现为:BMI均值下降了1.69,体脂%下降了5.29%,肌肉重量增加了2.67 kg(P〈0.01)。心率恢复率提高了2.48%,肺活量体重指数提高了6.91 ml/kg(P〈0.01)。50m×8提高了0.18 s,立定跳远提高了7.31cm,实心球提高了1.01m,象限跳提高了5个/10 s,坐位体前屈提高了2.89 cm,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22周趣味性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学生肥胖程度,提高肥胖学生的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过16周有氧训练,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脂质的变化,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运动应激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KM小鼠随即分成有氧训练组(E组)、运动应激组(0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E组经过16周有氧训练后与0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实验,测定力竭运动后心肌和血清中MDA、SOD、CAT、T—AOC、CK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经过力竭运动后心肌SOD、CAT、T—AOC含量,E组与0组相比增加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16周的有氧训练后,小鼠对运动应激引起的氧化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小鼠的心脏组织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程度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