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学术、市场是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要利益相关方。基于伯顿·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型,从三种力量的相互博弈、调整与配合的视角出发,可以将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国家力量主导期、学术与市场力量上升期、学术主导下的三种力量整合期。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的变迁使三种力量在三角协调模型中所占比重、协调互动机制均有所变化,这一分析可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术导向与社会导向是西方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了价值取向是从学术导向主导向社会导向主导的转变,同时也向我们暗示:同时具有这两种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就当前现实而言,加强学术导向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变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体制涉及方方面面,影响的因素千差万别,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①这即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改革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同时也是明确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调节机制,指明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三者关系的大政方针。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寻求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关系协调一致政府、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实还是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作为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方式,是否适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主要取决于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育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行政环境。现实表明,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施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基础和社会条件,但实施高等教育治理,这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市场介入大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市场介入大学开始就朝着主导大学的方向发展。大学要想不完全为市场所控制必须有对市场的制衡力量。政府、社会都是可能的制衡力量,但作为一种大学外部的影响力量,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在自主和控制之间寻求合理尺度,与市场、政府、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实现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质量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达到其预定目标程度的衡量。高等教育具有多维性质量、多样性质量观。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有多样化的机制和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市场主导与政府控制的管理体制在不断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点,慢慢走向融合。原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大陆模式国家在越来越多地吸取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两种较为民主和分权的质量保障模式中,政府加强了多元评估的职能,对评估活动实施间接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何峰 《教育评论》2014,(1):12-14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社会控制的背景、内涵、途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设想。高等教育面对学术力量、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调控,应当合理平衡高等教育与三种力量的关系。就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而言,人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学术力量与高等教育运行的关系,保障高等教育能够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避免政府和市场的过多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有民营--高等教育走向第三部门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但总的趋势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力度逐渐减轻,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不断增大;换言之,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控制逐渐减少,市场介入越来越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兴起的“国有民营”办学模式便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制度创新,是我国高等学校从事业单位走向非营利组织的有益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第三部门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过程中,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和不发达的生产力及社会结构两个条件的约束;在此前提下,中国只能选择政府主导下的计划与市场统分结合的二元经济体制,而不可能实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间接协调下的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下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把计划与市场、总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和市场机制运行的短期要求,这是构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受内外两种力量影响,内部力量是指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力量,外部力量来源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实证研究中高等教育发展的代理变量及其影响因素千差万别。文章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测度量表基础上,以38个指标和2006-2020年间的省级数据测算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的发展水平,并分解为高等教育要素、能力和功能的不同表现。动态面板模型回归的广义矩估计(GMM)证实了由高校、政府、市场和社会开放系统共同构成的高等教育动力机制:在内部力量上,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前状况取决于过去高等教育的要素积累和能力实现,但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并没有滞后效应;在外部力量上,市场力量对高等教育既有正向推力,也有负向拉力,社会力量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地方政府力量对高等教育有挤出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高等教育自身和第三产业形成促进发展的存量增量效应;高等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政府投入、交通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形成路径依赖效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发展;信息通信和科技投入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利弊并存的合作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基本的制度创新模式:强制性创新模式与诱致性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基本制度改革应选择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模式,而高等教育具体制度的改革,则应选择高校为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办高等院校巨额贷款的风险最终归结为政府的财政和公共资源风险、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风险。化解这个风险的关键是找到适合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政府权力、学术权力、市场力量的公共政策平衡点,改革高等教育的两级举办体制,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大众高等教育的政府责任,明确经济发达地区省级以下政府支持高等教育的责任。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维度的重构与高等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维度的缺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典型特征,高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重构社会维度,建立起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社会维度之重构有其特殊性,面临着几对双重任务,其着眼点是在社会视野下达成高等学校、政府、市场之间的博弈,重新考虑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制度安排的供给与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印度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本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高等教育复合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复合治理模式就是将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高等教育单一治理模式有机整合的模式聚合体,其实质是规范了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控制、协调和分配高等教育中的权力。印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别受到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前苏联集权文化以及美国市场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立、私立高校都采用的"学者自治"型、公立高校所采用的"政府主导"型、私立高校选择的"市场导向"型三者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师资政策是高等教育政策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政策之一。在我国,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始终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政府计划主导的、封闭静态和实行编制、身份管理的高校师资政策体制。经过市场取向的改革,高校与社会、市场发生了直接关系,师资系统实现了开放与流动,师资管理实现了以岗位管理为中心的动态、激励的多维管理。但现行师资政策体制仍存在缺陷,需要从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和高校自身两个视角深化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办学体制改革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极为关键。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从“国有公办”逐步转向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这一改革历程既是高等教育外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也是高等教育主体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政府权责划分不清、高校及第三方办学的力量仍然薄弱、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化发展的现实困境。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办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规范化与国际化并存,坚持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深入落实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以及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们探索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吸收社会力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封闭发展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开放教育市场才能为高等教育发展拓展无限的空间。从现实的视角看,加大开放力度符合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主题。因此中国开放高等教育市场,既是历史的逻辑,又是现实的需求,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客观上面临着来自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影响,和两种不同力量博弈下的改革模式选择。师范生教育免费政策的存废问题,实质是反映了两种不同价值观指导下的不同的改革思路,是主张国家干预,还是强调市场配置,是实施“封闭型”师范教育,还是推行“开放型”师范教育,这都是百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基本价值的改变带来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各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影响下,我国也开始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管制、融资与投资主体等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边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