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高考造假事件入手,分析了种种高考造假手段对社会的毒化和危害,指出了司法介入是遏制高考造假的法律保障,阐明了查堵高考造假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考造假事件入手,分析了种种高考造假手段对社会的毒化和危害,指出了司法介入是遏制高考造假的法律保障,阐明了查堵高考造假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3.
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形式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渗透各阶层的各方面,造假的手段隐蔽高超,造假的渠道五花八门,造假的形式多种多样。参与人员从学生、老师到户籍民警、公务人员等均在造假之列;造假材料从姓名、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到出生年月均可重新改动。导致假学生、假干部、假职称、假学历层出不穷,造成有些人的档案“姓名前后不一样”,“参加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年龄越变越小”,“学历越填越高”等等,使档案在内容和时间上前后矛盾、面目全非,让人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4.
人事档案造假行为背后往往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动因.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思想,从直接成本与惩罚成本两个角度探析人事档案造假成本,并从人事档案功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人事档案造假收益,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衡量与比较,分析影响其成本与收益的关键因素,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一提二降三调整"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能否正确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伪造和篡改干部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升官骗官,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本文从分析干部档案造假的危害及滋生土壤着手,提出了干部档案造假的惩防必须从干部诚信教育、严格把关档案审核、普及干部档案信息化及执行责任制抓起。  相似文献   

6.
干部档案是组织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干部的必要手段,是干部任免、人员调动的重要参考凭证。本文主要介绍干部档案的清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干部档案的造假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干部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及如何杜绝或减少干部档案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济南市有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少交养老保险或早领退休金的目的,造假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目前已经悄然成风。2006年至今,已经查处造假档案3000余份。2011年2月18日《江海晚报》报道,江苏省如皋市检察院2011年  相似文献   

8.
干部档案的阳光管理——王亚丽事件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惊全国的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折射出当前干部档案管理还存在意识不强、程序不规范、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应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程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实行干部档案阳光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人事档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学生档案材料失真。学生时期形成的档案材料,可以说是一个人最早形成的档案材料。按档案制度要求,这些材料不得伪造、涂改、隐瞒,由本人和组织如实填写。但是,学生档案材料造假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和学位等方面造假。学生时期档案材料不真实,从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教学档案利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档案管理新思路:根据社会各界的需求,扩大归档范围;抵制造假防伪行为,加大审查监管力度;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万辉  朱海涛 《湖北档案》2012,(11):28-30
连日来,山西河津住建局局长薛新民因年龄造假等问题被免职,成为媒体焦点,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干部档案造假这一官场丑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监督的不断加强,弹簧年龄、虚假学历、注水履历、不实身份等干部造假问题屡见报道,"三陪女"宣传部长、"舞女"法官、司机局长  相似文献   

12.
档案作为记载公民基本信息的重要文件材料,是公民面貌的真实写照,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在公民入学、入职、入党、晋升等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原始性会直接影响升学、就业、晋升等环节的公正性,决定档案事业能否在法治化的轨道上稳步前行。通过对把手案例库中的184例档案造假案件分析可知,档案造假行为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出现过,且档案造假案件的上诉率较高。篡改档案、伪造档案、涂改档案、隐匿档案等行为破坏了档案的真实性,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化解档案造假的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当重视源头治理、提高档案队伍专业化水平、制定严格的档案审核标准、加大对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快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进程,以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数码照片造假事件给照片档案工作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数码照片造假事件,给照片档案管理敲响了警钟.本文从维护档案真实性、原始性角度,探索了数码照片的一些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杨珠 《编辑学报》2022,(3):291-294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处的中文造假论文为例,基于引文内容分析其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情况。调查表明:11篇中文造假论文共被有效引用34次;在定性为造假论文前被引用26次(占76.47%),在定性为造假论文后被引用8次(占23.53%,其中1次为负面引用);从引用情感来看,15次(占44.12%)为正面引用,18次(占52.94%)为中性引用,1次(占2.94%)为负面引用。建议加强发现造假论文的机构(个人)、作者单位与学术期刊等的沟通交流,督促造假论文尽快被撤销并在撤销声明中阐述具体原因;基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特点以及学术不端行为长期存在的现状,科研工作者应具备质疑精神,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借鉴和识别;关注造假论文的正面引用,应警惕连环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工作和经济建设需要,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洪泽县不断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并使干部档案工作做到“二无三不五到位”。“二无”,即档案中无假学历、无假年龄。针对假学历问题,该县利用近半年时间对干部档案中的原有学历进行了认真的核查甄别,共清理出假学历和“掺水”学历102份;对于干部新取得的学历,在通过电话、网上查询等手段核实无误后,再归入干部档案;针对少数干部年龄填写混乱,有意制造假年龄问题,该县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对造假的年龄多渠道地进行核实后,由组织部门统一出具“年龄认定通…  相似文献   

16.
翟战 《新闻世界》2013,(10):91-9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造假,笔者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采而写,通篇捏造;二是作风浮躁,渲染夸大。防范新闻造假,应该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在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突出、人事档案意识缺失以及全国打假的大气候的环境下,干部人事档案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内涵包括:概念上的新变化;管理上的新措施;处理上的新尺度。新常态下,档案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严格干部档案审核及日常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质量保障体制,以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影像传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摄影造假一直屡见不鲜,目前已有很多学界和业界人士就摄影造假的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本文主要从摄影造假的判定、摄影造假的类型和摄影造假的原因三方面入手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对摄影造假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对摄影造假的研究能够更深刻有力。  相似文献   

19.
从档案管理人员的视角,由公众疑问问题引题,回答了为什么会存在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哪些人在动干部档案?指出了干部及干部档案管理方面所暴露四个方面问题:干部档案管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制度设计有漏洞,管理执行环节有漏洞,干部使用过程中过分重视干部档案的信息价值而忽视前期考察。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对干部档案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二是加强纸质档案形成、传递、使用过程的管理;三是规范干部人事档案使用程序;四是加快推行干部档案数字化;五是抓紧修订《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或制定细则;六是建立健全纠错机制;七是健全公示与调查机制;八是处罚与监督并举;九是逐步剥离附着在干部档案上的利益,让官帽子的吸引力降下来。  相似文献   

20.
当今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干部个人情况也随着新时期干部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干部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置法律制度于不顾,大肆造假,以致档案内容与实际不符,如有些干部在个人任免、工资调整、学历、职称晋升等方面,弄虚作假更改个人档案材料,出现年龄造小、工资报旱、学历报高等现象,给干部人事管理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