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老年生态,特指高校全体离退休人员尤其是离退休老年教师,在离退休之后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活跃态势和景况:它既是高校可资利用的宝贵老龄教育资源,更是高校采取积极老龄化重大战略举措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最佳切入点:湘南学院从积极顺应该院老年生态活跃态势的管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独具高校积极老龄化特色的新路子,并同时构建出了一套适宜高校老年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老年学术生态,特指高校离退休教师在离退休之后仍旧热衷于学术活动的态势和景况。它是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登攀靓丽人生之巅而奏响的社会和谐音符,是高校可资利用的老龄教育资源和采取积极老龄化新举措的最佳切入点。湘南学院顺应该校老年学术生态活跃态势,以科研课题迎合为引力,以课题人才整合、课题成员驻点和多种文体表述以及与时俱进出书为推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独具高校积极老龄化特色,适宜高校老年学术生态养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老年学术生态,特指高校离退休教师在离退休之后仍旧热衷于学术活动的态势和景况。它是高校离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登攀靓丽人生之巅而奏响的社会和谐音符,是高校可资利用的老龄教育资源和采取积极老龄化新举措的最佳切入点。湘南学院顺应该校老年学术生态活跃态势,以科研课题迎合为引力,以课题人才整合、课题成员驻点和多种文体表述以及与时俱进出书为推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独具高校积极老龄化特色,适宜高校老年学术生态养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向老龄化社会快步迈进。新时期我国的养老体制和养老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高校离退休工作,面对学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的专家学者占比较高的离退休群体和当前老年工作新趋势,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和离退休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各老年群体中,精神慰藉需要最为迫切的当数高校离退休教师。在对高校离退休教师的精神慰藉需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会3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自我保健、提倡家庭和睦、推进社会保障等措施建议,不仅有利于促进特定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还能为其他老年群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新思想,大胆创新,为离退休人员创建"和谐社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根据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继续发挥老党员及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社区乃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和离退休职工“双高期”(高龄,高发病)的到来,老年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而伴随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离退休内退职工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亦会增加诸多变数,要正确面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老年工作形势,积极化不利因素为发展条件,就必须加强信息调研,加大信息交流和政策研究力度,着力进行老年管理体制和离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共享、共建、共融问题的研究,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推动油田老年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没有离退休人员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离退休干部头脑,统领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提高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实现老年人才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全面推进高校离退休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老龄化"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达国家,生产性老龄化的实践涉及老年人就业、志愿服务、照料工作等方面.其经验表明:挖掘老年人口的"产出"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举措;消除年龄歧视、促进参与、增强政策的包容性有助于扩大生产性老龄化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深入研究生产性老龄化问题,推动老年志愿服务和老年人才开发,建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以解决老龄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和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服务老年教育的重要职责。西班牙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高校服务老年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目前,西班牙以“大学推广模式”和“大学体验模式”为核心,发展出国际、国内及地方项目。其运行机制在顶层设计、协同治理、资源供给、监测考评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色,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老年教育的需求有机结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这一优质模式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高校服务老年教育及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在业人口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庞大而又特殊的队伍,分析,把握老龄在业人口的现状特点与变动趋势,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转化老年人潜在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老龄在业人口的现状特点是:在业人口在业程序偏低,与人口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称:老龄在业人口的化教育构成和职业,行业构成不合理,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就业程度,女性老龄人口的在业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应对养老、医疗、福利、社区服务等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老年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老年教育中,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突出。因此,积极探索我国老年教育,特别是它的重要内容——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对确保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老年教育既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城市社会老龄化形成的老年群体及其道德问题提出了老年伦理研究的必要性。老年伦理研究的对象是与老年人活动相联系的各种道德关系,即老年道德关系。老年伦理研究不仅要发掘老年人丰富道德资源的社会价值,更有责任研究如何促进老年人道德观念更新和发展的问题。除了老年人生问题的研究之外,老年伦理学更要着眼于围绕老年群体而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老年道德有其特殊性,包括老年群体道德地位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活动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心理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关系的特殊性等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皖北六市城乡老年人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运动时间好于农村老年人,但运动项目都缺乏多样性,农村老年人表现的更为突出。增强体质为皖北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城区老年人以住宅为中心、农村老年人聚集于村落采取小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设施缺乏和无人指导是影响城乡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此外,生活和经济的负担对农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也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性论与教育观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在逻辑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很早就自觉地将人性与教育关联在一起,可以说,人性论是他们确立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根据古代思想家们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的阐述,论证中国古代人性论与教育观的关系,试图去寻找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非常担忧和焦虑的问题,居家养老是一项化解未来养老沉重负担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当前家庭少子化、照护资源紧缺以及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速度加快,居家养老面临着照护人员缺乏、照护资金不足诸多现实困境。货币化子女赡养责任是挖掘家庭资源,缓解家庭照护缺位、服务提供不足之矛盾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对缴纳赡养费,民众支持程度尚可,认可度有差异。随年龄增长,对赡养费的支持度增加;成年子女的收入、教育水平对货币化赡养责任的意愿也有不同的影响。在劳动力流动的现代社会,有必要探索建立赡养费制度,并加以制度约束与规范,同时应善用文化软力量的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问题,不仅包括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类型,而且独具尊老、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这就使我国的老龄问题有自己的特色。再者,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新课题,我们只有摸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  相似文献   

18.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针对师者而言,孔子以此为师道立万世之法。自温故而言,“故”源自“六艺”为主的贵族教育,孔子将其开拓为以六经为核心的儒家教育体系,涵盖了古代经典、语文与历史的世界,形成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基本内容;“温”体现出中国古典教育涵泳自得的方法与注重生命体验的情感特点。自知新而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自礼归仁”的思想转型为核心,将周代贵族文化转化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文教体系。他们通过经典新诠、语文新解、古史新义等方式,开启了中国古典教育的创造性路径。“温故而知新”是中国古典教育的奠基,塑造了古典教育凝聚传统、开启新知、深入生命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彝族传统禁忌的成因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彝族的传统禁忌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二者相依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