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夏日的清晨     
夏日的清晨,经历了夜的洗礼,接受着初升朝阳的沐浴,格外宜人,蔚蓝的天空,那样的远,那样的深,淡淡的织云,映衬出天空的玉洁水清,澄澈清纯。轻风中,晨光下,鸟儿,脆生生地唱着;花儿,轻盈盈地笑着;叶儿,亮晶晶地绿着,阳光中萌动着喜悦的生命,仿佛在孕育着一个个关于  相似文献   

2.
山的注视     
正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谈论它,讲述它的故事,探索它的起源,说说住在它上面的人。人们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研究它的构成,它的演变。然而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它还是它,不动,不听,不应。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几千公里吧,或者扔进大海。之后,山依然如故。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而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2,(10):23
火车,飞机,轮船,快艇,走过很多地方,洒下无数汗水,而我心里的文字,只想留给地图上那隅小小的尖尖角。鼓浪涛声白浪扬起千帆,激流交替婉转,阳光照耀沙滩,人儿笑眼弯弯。鼓浪屿的白天,人声繁扰,我静静独坐海滩。鼓浪屿的浪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激烈,倒像是水墨画中的兰,辗转含羞,如有所语,浪涛的轻声细语压低了盘踞海岸的树根,却激起了我万千思绪。北风寒,寒;细雨软,软。曾想起我到过的黄河,犹如勇武的双臂拥山抱岭,在我眼里却是凛冽的激昂,不似这般沉稳安然。地图上的涛声是家的旋律,我被心中的柔情晕染。  相似文献   

4.
蚌中落寞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好的、坏的,温馨的、痛苦的,情愿的、逃避的,结伴的、孤单的……这一切之中,属于后者的,却往往更容易让人成长。当生命慢慢地被大大小小的经历填满,质量日益增加,没有了缝隙,才终于明白,这份满当,就是生命的价值……沙粒入蚌,变成珍珠,就好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只可惜,我们体会不到沙粒的感受,如果一定要猜想,那便是孤单、黑暗、疼痛。殊不知,与这些痛苦"齐头并进"的,是珍珠的形状、光泽,尤其是价值。粗糙暗淡,因为经受黑暗,所以才富有光泽;一文不值,因为承受孤单,所以才价值不菲;铺于地面,因为忍受疼痛,所以才被捧于手心。  相似文献   

5.
成都的春天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雪,千年不化,万古长存.文人们借助它,演绎人生世相,折射社会风情,亦实亦虚,亦古亦今,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今天,时过千年,地变万里,我们依然可以倾听它的心灵脉动,体察它的热火冰肠,读它的洁白,读它的冷峻,读它的孤傲,读它的阴郁……凡此种种,遐想无限,感慨万分.我感觉,冰雪精灵,弥漫时空,千古有约,今天依然轻舞飞扬,飘洒在我们眼前,回荡在我们耳畔,萦绕在我们心间.……  相似文献   

7.
正青石的街道,向晚,紧掩的窗扉,粗粝的灰墙内,寂寞的女子放下半成的刺绣,听车轮辚辚,听马蹄达达,忍不住轻叹口气,今夕何夕,他乡故乡,是何处的过客,是哪方的归人,心念抵不住疲倦,苔痕也渐然暗去……能入诗的生活,倚赖这乖巧的景致,红颜刹那衰老,只这夕照滞重炊烟轻腾,千年传承,依旧鲜活。日升月落,岁月倏忽,这碎石青瓦的长街里巷,仿佛流动着旧时的呼吸,让人生出几许温婉的感动。鼓楼的坊巷是旧日福州城的中心,我与三坊七巷并没有多少可称道的渊源,我童年寄居在三保的外婆家,从小生活在台江码头的附近,做过许多年无拘无束的  相似文献   

8.
正1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吃。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  相似文献   

9.
风过无痕     
风来自无名的幽幽空谷,它吹向遥远的浩淼天空,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吹走的是人们的质疑,留下的是对信念的忠实,对信念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对信念的不舍,即使大风刮过,依然了无伤痕。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池莉笔下的男性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都认为池莉的创作有女权化倾向,其实,池莉对男性的解构也是极为深刻的,她以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轻轻地走进喧嚣热闹的男性世界,穿行历史,思考人生,把一个个平凡但并不单纯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从中体察人物的艰辛,透视他们内心的变化,在放逐心灵的同时,绵密细致地解读着男性的烦恼,挖掘男性世界的底蕴,诠释着主流文化下男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骈文独具特色。这表现在 :句型参差多变 ;文气疏散流畅 ;平实贴切又生动形象的典事和清新俊逸、情感浓郁的词藻 ;缠绵悲戚 ,蕴涵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索的个体情感等。这种深沉的个人情感化的骈文 ,既是卢照邻对六朝优秀抒情骈文的风格的继承 ,也是他自己文风主张的体现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及心态下对骈文的创新 ,同时也是走在时代文学思潮前列的文自觉对骈文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以词名家,其诗歌却因诗集亡佚而多不被重视。其诗歌主题表现为个人感愤、闲适自得、参悟人生三个方面;与主题相对应,其诗歌风格也呈现出雄迈峭劲与婉曲反迭兼容、朴拙厚重与清新隽永并蓄、偏重理趣与说教直白共存三种风格。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尺牍中充满了“呵呵”的笑声,这笑声表露了深挚的友情,张扬了率真的个性,袒露了宽广的胸怀,展现了抗争的勇气。“情”、“性”、“容”、“气”这四者的水乳交融。铸就了苏轼笑对人生的崭新生命范式。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诗作中,山水诗约占半数,而这些山水诗大部分是写于其漫游吴越时。在众多的关于孟浩然的研究中,大都是从整体上分析的,而对于其漫游吴越这段重要人生经历则研究得不够全面。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分析其漫游原因:(1)仕途失意后的选择,(2)养真全节的心态;(3)道教的影响;(4)历史文化的传承熏染;(5)自然环境的陶冶,以期对这位盛世隐者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和个人原因,辛弃疾仕宦期的词作表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孤独心境、恨世言愁情绪和思退心态。这四方面各成体系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复杂的思想内容,典型地反映了辛稼轩的遭遇和心绪,深刻地揭示出辛稼轩内心悲剧性情感,集中反映了辛词的悲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清代督抚毕沅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集经学家、史学家、金石考据学家于一身,一生中学术成果颇丰,其范围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史学家,毕沅在历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这体现在其编修史书,整理和修纂史地文献及金石考据等方面,其中很多成果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凡伟大的悲剧之所以能成立,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对于海子而言,他短暂的生涯中,实际走的是一条“不归”的诗学道路,即从对神圣乡土的怀吻到逃离现实的逼仄,从原始赤贫的生命冲腾而起直面内在生存的爆裂。在这条不归路上不断地闪现着弥散于大地的美学风景:乡村神圣、逃亡冲动、原始主义和内在爆裂。这些风景就是潜隐在海子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学和散家。他力主“崇真实、尚个性、贵简单”的散观;他的散或嘲讽针砭,或宽厚温和,或恋故土,恋亲朋,恋雅舍,均是他中西合璧式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学养丰瞻的艺术再现;他旁征博引,收纵自如,幽默轻松,闲适雅致,具有丰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