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秋 《教师》2012,(35):102-103
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首先基于这一人群的职业幸福感,其中外在支持系统、个体职业应激能力、职业价值评判体系是构成职业幸福感的三个要素。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受的职业压力集群主要包括职业压力、“标签”压力、“被转型”压力。在压力集群中的价值澄清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的基础,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主要领域有三个方面,源自教育事业的幸福感、源自高校系统支持的幸福感、源自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南京高校371名辅导员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应关注辅导员需要与诉求,提升主观幸福感;推进专业化与职业化,增强心理幸福感;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预防其职业倦怠感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职业幸福感的分析认识,同时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步伐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李小玲 《考试周刊》2012,(7):153-154
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在对幸福感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获得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并从个体、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幸福感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基于ERG理论发现,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如下困境:物质待遇较低,获得感不够;人际关系紧张,归属感不强;晋升渠道狭窄,成就感不高。应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职业幸福感的物质保障;融洽人际关系,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内在源泉;拓展晋升渠道,增强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动力三方面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从加强自我反思、抓关键事件、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编量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淮安市5所高校240名辅导员与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探讨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重点比较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职业幸福感的差异性,以期为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均高于班主任。因此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创设职业氛围、改善职业待遇、提高职业能力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职业幸福感关系着主体的生存状态和工作效率。当前,高校辅导员整体职业幸福感不强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围绕提升职业幸福感,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建设,注重辅导员工作的外部支持体系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决定着整体的管理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其提升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影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要素的分析表明: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经济支持、技能培训和拓宽前景是高校培养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而明晰角色定位、建立合理职业期待、完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自我提升和学会寻找工作中的幸福则是辅导员自我培养职业幸福感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