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一直受此教育与熏陶的学生的精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2.
李虹艳 《今日教育》2007,(2S):50-51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3.
一、变化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真正意义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以精神培养精神,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点燃情感,"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失了情感教学,那一定是失败的语文教学。因为不能点燃情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引导学校展开思维,就不能做到以情激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更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教师如果教育得法,就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震撼力,必然会作用于学生的理智、情感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一改被动、单一、封闭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让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呢?通过思考和实践,我认为,把活动引进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游戏、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游戏始终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对儿童实施教育和儿童个体进行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能否让游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答案是肯…  相似文献   

7.
徐舒 《现代语文》2004,(2):26-26,29
语文是培育人具有优美情感素养与优异智慧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怎样上好语文课以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渗透追求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生命教育内涵:认识生命,感受与获取生命内涵、存在及其延伸;体验生命,感悟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赢得情感与价值;完善生命,开启生命智慧,不断超越自我,达至精神自由。而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则是文本教学,即通过文本教学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创设情境,从感性体验入手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0.
张瑛 《考试周刊》2012,(27):29-30
语文是一门张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因此,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而且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标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就当前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2.
金国良 《教学月刊》2006,(12):32-33
面对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已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已是我们语文教育中的一大亮点。语文是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情感教育学科,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注意其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的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效率,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利用这些文本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抓句扣词,感悟言外之意,将思维与表达引向深处呢?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奠基生命的语文教育本质,教学创新才能大气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心中只有时时拥有这种认识与意识,课前的预设与课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传统教学对情感教育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职有效措施加强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宋莹 《农村教育》2004,(10):64-64,5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绽这种文化。《称赞》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小刺猬和小獾融洽的生活情景,多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看来,只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吴剑 《甘肃教育》2007,(12X):28-28
语文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运用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情感是语文的灵魂,而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