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课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远景,那种洋溢着智慧和激情的体育课堂确实令人神往,可是,如何把新课标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体育教学之中,如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那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呢?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我们陷入了沉思:这样教学行吗?还可以怎么做?到底应该怎么做?有了这种研究的心态,有了这样反思的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需研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必须把想法和做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切磋、探讨,于是便产生解决不同层面问题的说课。此时,说课已不必拘泥于“四大块”模式,不拘形…  相似文献   

2.
潘玥 《体育世界》2011,(2):84-85
体育课堂模式的转变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从“放羊上山”到“赶羊下山”,从“齐步走”到“自由表演”,从“强身健体”到“体智兼备”,从“单一课堂”到“多模块教学”,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透视着新课程理念已经完全渗透到中学体育课堂的阵地中来,中学体育的课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体育课堂模式也正从传统不断走向创新。  相似文献   

3.
杜修民 《体育师友》2012,35(4):43-43
课余时间或者课堂学习中学生分组练习时有点“闲空”的时候。我就会与学生谈谈心,交流一下思想,问他们上体育课的感受,对上好体育课还有什么要求以及对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等,这时候学生们便会一哄而上,围到我的身边,高兴的说:“老师,我们可喜欢上体育课了,对现在的学习方式就非常满意。”每当听到这些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呼声,一种幸福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我知道自己刚从事初中体育教学才两个多月,  相似文献   

4.
让爱沉淀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三年了,每一次走进课堂,总会有那么一种喜悦袭上心头:老9币变了,孩子变了,一切都变啦!……瞧,当我坐在一年六班等候着上课的铃声时,高兴的心情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有的明知故问地凑上前问一句:“老师,这节课上体育呀?”有的走到我的身边好奇地问一句:“老师,这节体育课上什么?”座位上的同学有说有笑,偶尔还会发出“哇噻!又可以上体育课啦!”坐在讲台前的我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笑了。  相似文献   

5.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体育新课堂要求从“素质、技能训练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过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相似文献   

6.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有效性的评价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指出有效体育课堂应是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课堂,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创新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指明了创新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建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人实施阶段?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当课稃改革进人实施阶段,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因此,“让体育教师与体育新课程一起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整合,iPad悄悄走进了课堂。iPa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如何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课堂效果值得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深入思考,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地整合。文章主要就如何运用iPad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一些思考和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我走进高中体育课堂,宣布要做“喊数报团”游戏时,听到的是一片嘘声,“老师,这个游戏太没意思了”。的确这个游戏太老了,且根本没有“技术”含量,老师喊数,学生就迅速与邻近的伙伴按所喊出的数字抱成团,余下不能按数字成团的人为“失败”者。对高中生来讲,特别是对已经做过的学生来讲,再做的确很难有兴趣。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课堂是我们探索实践的园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不同角度、不同观念的教学改革的经验丰富着学校体育教育内涵。我们“实践探索园”欢迎广大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改革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1.
谨防体育课堂教学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浩 《体育教学》2006,(3):50-51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教师自此以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传统体育教学,致使新的体育课堂教学顾“此”失“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顾了“主体”,失了“主导”过去我们的课堂长久地被教师主宰着,教师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或是道具,教师完全操纵着课堂,课堂上教师往往是“一言堂主”,纯粹是教师说了算,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便沦为了“接受的容器”,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当新…  相似文献   

12.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文化如何重建,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善待课堂中的“意外”,是重建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教学越来越有利于学生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也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新旧课程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击.真想要“新足适新履”地走进新课程,首先要提升面对问题的真诚和勇气,然后寻求不同层次的多元对话,切实帮助广大体育教师从新课程的困惑与矛盾中走出来,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燕 《体育教学》2006,(5):58-58
【课堂插曲一】由于队列练习较为枯燥,所以每当我在课堂上宣布进行队列练习时,队伍里往往怨声一片,我戏称为“队列综合症”。一次当学生的“队列综合症”再次发作时,我略作了停顿,假装妥协:“那么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比赛吧。”学生兴趣立即高涨了起来“。我们现在分成四大组,四个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已进入课堂,许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可喜的课堂教学局面。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足,以至于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相差甚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移植改造创新--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内容作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传统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一移了之,关键还在于“植”,要以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加以培植,使传统的内容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目标引领内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先确定目标然后在目标统领下确定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学习目标引领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体育老师如何制定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但许多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设计课堂学习目标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对理解体育新课程要求的目标体系出现了一些误差。如制定的目标仅仅停留在表面,大而空、可操作性差、难以测评、与新课程理念出现偏差等。  相似文献   

18.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能让评委,听课教师,乃至学生都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可笔者最近看到几节课改标兵的体育教学,师生之间那有板有眼、规规矩矩、有条不紊的现象,怎么也让我愉悦不起来。原因是教师在课前限制了许多框框,才有今天这“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的“完美”教学。殊不知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好课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思维创造的进发,是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的体现,我们不应该追求那样“完美”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升华的过程中进发出一种激情,或多或少地创造出“越轨”行为,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因“越轨”而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9.
钱亢 《体育教学》2008,(3):23-23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加大,教学内容随之扩充。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自主发展,因此我尝试拓展课堂教学辅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课堂管理,进入学习状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谢明 《网球》2011,(8):58-60
当我们旅行在温网的时候,我们总免不了讨论他们行事的规则,当我们试图去描绘全英草地俱乐部或者观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上“非常英国化”或者“典型的英国人”这样的词语,因为一旦走进这里,我们都会形成一种英国程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