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晋唐五代时期,江西涌现了陶渊明《搜神后记》、胡慧超《神仙内传》、卢肇《逸史》、王毂《报应录》、王定保《唐摭言》、沈彬《张怀武》等一批小说作家作品,这些作品以江西大地为环境背景演绎故事,再现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真实地记录了3至9世纪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历程,多层面地反映了江西民众的生活风貌、世态人情和社会心理,是那一时期江西民众的生活史、心灵史和风俗史,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文学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有明一代,江西涌现了李昌祺等十九位小说作家的二十六部小说作品如《剪灯余话》等,这些作品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内容丰富,兼及志怪、传奇、轶事、琐闻等题材,真实地再现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多层面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生活风貌、世态人情和社会心理,是那一时期民众的生活史、心灵史和风俗史,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文学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阿英所著的《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和《小说四谈》,统称《小说闲谈》系列,主要收录了关于通俗文学研究的学术札记,保留了古代小说、弹词、戏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体现出阿英的治学思路、方法与特色。其文献学价值,可从收集、利用、整理资料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殷芸小说》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芸小说》是六朝重要小说之一。文章在初步探讨此书的一些问题后,指出姚振宗以《殷芸小说》为“《通史》之外乘”的说法错误,并评价了它在保存六朝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内容上注意到它的俗化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同性恋蔚然成风,笔记、小说十分发达,因而涌现了众多的男风小说。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不同文本,从文本价值期待及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以男子与男子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男风小说中温文尔雅、情意绵绵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7.
小说本属子部,到初唐刘知几将其归于史部之后,唐代出现了一系列补充正史的“史化小说”,包括刘Si的《隋唐嘉话》(又名《小说》),阙名《大唐传载》、李肇《唐国史补》和高彦休《唐阙史》等,既有对小说史学意义的纯粹化,但也有对小说趣味的追求,表现了和以唐传奇为代表的文学小说不同的文体风貌,最后,在孙光宪的《北梦琐琐言》里,呈现了史化小说与文学小说相合流的倾向,在北宋初将中国小说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晋原平《权力场》、王大进《欲望之路》、汪宛夫《机关的滋味》为代表的"另类成长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在城市和权力路上的人生追求、青春的幻灭和躁动,情爱与婚姻的官场捷径、失败与沦落的悲剧宿命,表现了某些身在官场的知识青年追求权力、又被权力作弄的必然性,对当今知识青年的价值选择与人生追求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建阳、南京等地编写小说的江西作家队伍颇为可观,如在建阳的朱鼎臣、吴还初、涂德孚、邓志谟等,在南京的周文炜、吴敬所、何大抡等。此外,明代后期广为流传的中篇传奇小说集《重刻增补燕居笔记》的作者何大抡应为抚州临川人。  相似文献   

11.
《龙王公主》和《海的女儿》分别出自中国的陈玮君和丹麦的安徒生笔下,不同的文化圈造就了作家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心理,进而或隐或显的影响到其创作的风貌。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都是自身文化的反映。文章致力挖掘这两篇题材相似的文学作品因作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对两篇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西方在长辈与晚辈关系、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14.
《焦氏易林》历来被认为是西汉焦延寿的作品 ,但自明朝起便有人怀疑不是焦氏所作 ,而是东汉人崔篆所撰。本文运用详实的文献并结合《焦氏易林》文本内容 ,认定其确为焦氏作品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是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写成的,拓有明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判运动的烙印.把杜甫说成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统治阶级的立场,而为地主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尤为不妥.应重新加以评价,还杜甫伟大诗人的本来面目.郭老少数作品的失误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原因,不过,这与其全部作品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仍不影响郭老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的光辉地位.  相似文献   

17.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羊的门》和张宇的《软弱》都是以豫中平原作为故事发生发展背景的长篇小说,一写乡村,一写都市,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从各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豫中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对作品中蕴含的豫中文化展开论述,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具体表现,以期对豫中文化做较为全面的阐释和总结,两位作家对豫中文化既有感性的直觉,又有理性的认知;既有认同肯定的地方,也不乏反思批判之处,从而使作品的文化主题得到了深刻的发挥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道藏》及《藏外道书》中有大量的仙传,这些仙传通常采用史家传记手法写作,由于其中多虚构成分,故今人一般以仙道或道教小说视之。仙传之所以会采用纪传体写作,是由于作者认为他们所记都是真人真事,只有依据史家实录原则来写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具有可信性。今人一般将仙传分为单传、类传和总传三类,也有将其分为像传和文传两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