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对比分析各国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工作强度的特征。研究发现,OECD国家呈现出教师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但工作强度分化的特点。按照工资水平高低和工作强度大小,将这些国家进行分类,基于收入-闲暇理论和货币与非货币性报酬理论,探索个体特征和制度特征与工资水平和工作时长的关系,进一步发现“时间长工资低”和“时间短工资低”的两组国家在教师性别、教师资质两方面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对教育技能的需求和生师比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比较后发现,非货币性报酬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教师劳动力市场有明显的雇主导向特征,对教师过高的准入技能要求可能对教育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根据FDI对工资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原因和方式的不同,引入与之相对应的FDI流量和FDI存量两种度量FDI数量的方式,建立FDI对工资影响的计量模型。以此模型对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FDI对我国工资水平产生正面的直接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间接效应,并就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为克服这种负面效应,文章提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及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资通过作用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经济增长。运用我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际验证工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较为显著。因此,提高工资水平是增加国内有效需求和人力资本投资、刺激技术进步,以此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研究理论进行梳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探讨,侧重于考察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企业成本、经济增长、工资、劳动力成本和就业等几个方面的经济影响。通过全面分析服务外包经济效应,我国或者我国的某个地区可以找出现实存在的承接服务外包的效应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1,(3):89-100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西藏、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科技创新投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对于不同种类的污染物来说,经济增长表现出的中介效应不同:对存量污染,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对流量污染,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显著。此外,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污染物之间呈倒"U"型特征,阐明了我国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境EKC曲线。由此提出,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投入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各地区的政府以及企业都应该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规制相关的科技创新方向,不仅治理眼前的流量污染,也要注重长久的存量污染。  相似文献   

6.
刘声 《留学生》2014,(5):45-4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自1990年以来23年就增长了128.6%;中国也从1990年的全球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更倾向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同时也包括了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7.
关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波动这一热点问题,构建一个封闭经济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重点分析总需求冲击和技术冲击对工资的动态效应。同时比较在不同的垄断程度下,我国制造业部门工资水平的脉冲反应。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一是总需求冲击使工资水平与可选择的工资水平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工资水平的效用为负,对可选择的工资的效用为正;二是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水平和可选择工资水平都出现了正向的波动;三是随着可选择工资的工人所占比例的上升,即工资粘性程度的下降,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幅度都有所降低;四是所有的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都是短期的,不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中叶起,秘鲁近百年的亚洲移民浪潮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移民占据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移民秘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主要表现在两国移民的个人目的、生存方式及两者对秘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差别则主要表现在两国移民的时代背景、政府的移民态度和政策及两国移民与秘鲁社会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以公立教育为主的国家,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是增加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跨省就业规模较大的现实背景下,研究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贡献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省域不平衡,并呈现较强的以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相关性;全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地区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中部省级教育财政支出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正向促进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验证了省级教育财政支出促进本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的效应与跨省就业规模密切相关的研究假说。因此,为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省级政府除统筹扩大教育支出规模以外,还需要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形成合理的工资定价机制,吸引人才到本地就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宏观行政数据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工资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我国高校教师实际与期望的工资水平和结构,获得如下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力,但缺乏国际竞争力;多数教师的年总工资以及各项工资构成要素均处于“被平均”状态,绝大多数教师对实发工资水平有更高的期望;高校教师基本工资占应发工资比例较低,与教师期望的基本工资占比存在一定差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期望工资提高的比例相比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显著更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3点对策建议:一是,关注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专任教师、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期望工资水平,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建立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投入,助力高校建立人员经费支出的长效增长机制。二是,优化高校教师工资结构,适当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占比;鼓励经济发达省份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工资标准,以增强高校教师工资的保障性功能。三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方面支持一流学科建设院系创新薪酬分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设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工资和失业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趋向于工资的最低限度(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同时,工人的失业问题也如影随形.作为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规律性描述,类似景象也显现于许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工资和就业决定模型,在现代经济学的表现形式下诠释了这种景象,进而将马克思的有关精辟见解在现代经济学语境下用于改进这种景象.  相似文献   

12.
The literature on the immigrant–nativ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gap is suggestive of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immigrant students in countries practising selective immigration policies. However, the origin of such difference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I considered both important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unobservables in the formation of immigrant–native achievement differences in 4 selective immigration countries. I found that, if the comparison is between selective immigration countries as a group and other European/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immigrant students in selective immigration countries perform better.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heterogeneous and different conclusions apply to each of the 4 countrie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uccessful immigration policies as screening devices, which induce a self-selection of immigrants with transferable and adaptive skills. Potentially important are also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how inclusionary and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of immigrants into the host country policies are.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非自愿移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非自愿移民研究涉及的范围甚广,笔者将这些研究分为非自愿移民带来的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非自愿移民过程中产生的安置补偿问题的研究,国家、社会和移民自身三方在移民过程中的行为与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和人力资本开发和就业的研究以及与之相类似的非自愿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其中解决非自愿移民贫困难题的最重要对策是进行人力资本开发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制造业就业目前面临着汇率升值和工资上涨的压力,经典经济学一般认为无论本币升值(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或工资上涨都会减少就业需求。本文利用J-J协整和脉冲响应技术对汇率和工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不利于制造业就业,而长期效果则相反;短期内工资上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不显著,而在长期则有较高贡献度。结论为:汇率合理升值和工资渐进增长有利于制造业长期就业水平提高,但短期内应预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就业振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在承接发达国家外包的同时,又大量进口发达国家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目前外包已经成为我国加速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媒介。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们对外包冲击劳动力市场的认识还很模糊,国外发展外包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对应性调整会否也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禀赋丰裕的国家再次出现尚无定论。本文以中国发包方的视角,整体和分组检验了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对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而服务外包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造业对进口中间投入品,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行业中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品的需求迅速增加,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和工资进一步上升。在初级产品生产行业中,国内R&D投资的增加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生产行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行业中,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能够缩小相对工资差距,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河洛地区一个重要的外来人口的迁入时期。河洛地区的移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周边国家的降民;因自然灾害自发移民或由政府安置在当地的外乡人;移居当地的士大夫或致仕官员。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是移民迁入河洛地区的重要原因。移民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显著增长、农田的大力开发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洛地区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论述,教育投资可以累积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劳动者薪资所得。然而,教育投资是否"一定"促进经济发展并提高个人薪资所得呢?台湾自1992~2001年间共增加了90多所大学院校。其中又以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占大宗,共计60余所。然而,随着台湾快速扩充大学校院的同时,亦出现了平均失业率提升、向东南亚等国引进外籍劳工不断增加之现象。本研究即针对台湾高等教育扩张前期的1992年与后期的2001年两个时点,利用Mincer的"薪资所得函数"加以扩充,来解释当前台湾人力资本投资与薪资所得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校教育年数与工作经验年数的增加都能提高薪资所得水准,而且在高等教育扩张后,教育程度对薪资所得之影响日益重要。此一结果显示,就台湾目前状况,不论是追求整体经济社会之经济进步,抑或追求个人薪资所得水准的提升,教育投资仍为一个有效政策,而高等教育扩张(包括技专校院)确实具有其空间。因此,1992~2001年间大幅将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政策显然有其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策略。为实现对西南边疆的开拓及控制,明初,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卫所制度,实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汉族移民,给黔东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富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初黔东南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明朝初年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情况,探讨明初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的社会背景、过程、类型、活动、特征及影响,总结汉族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下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今天.双语时代》2007,(8):108-116
移民究竟是福还是祸,美国的学者和民众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没人可以否认移民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同样,由美国移民衍生出来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中国的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以来,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移民政策的法律、法规,显示出该国政府对于国际移民更为明确的管理思路.即为了国家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引进适应哈萨克斯坦国情的国外移民.对哈萨克斯坦的移民政策调整思路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移民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