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逻辑史专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名家、儒家和墨家,却忽视了对道家,特别是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逻辑思想的挖掘。事实上老子作为中国先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其言论与著作中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逻辑思维和逻辑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老子的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被尊为道家的始祖,其著作《老子》更是先秦道家的代表性历史文献,其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医学和天文等思想,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老子》一书所蕴涵的丰富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无为而治、人本管理、水式管理方略和辨证的管理艺术。老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家思想是怎样发展的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一简略介绍,供教学参考。一老子及其思想道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它的创始人是老子。《史纪》对老子的记载颇多矛盾,一般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归德)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的生平已很难确考。据说,他任过周王室的史官,有丰富的知识。反映老子思想的著作是《老子》,也叫《道德经》(但并非老子所作)。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中发现两种《老子》抄本,与现在流传的《老子》有所不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观念。但是,由于“道”在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多义性,使得《老子》之学异见叠出,众说纷纭。因此,本文试从《周秦道论发微》一书引起的诠释问题来说明认识《老子》思想诠释基础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巫史文化的演进及先秦儒道的渊源来探讨道家这一思想基础的来源。这可以有助于在不同的状况下(如传统文献诠释的差异,以及新文本的出现时等)有一基本的思路来理解道家学说。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文子》全面阐释了《老子》道家思想,同时也兼糅了儒家、法家、墨家等家思想,言语行文以说理论述为主,《文子》反义词较为丰富是其一大特点。本文通过对《文子》反义词全方位的共时描写,力求能为先秦反义词研究做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老子作为先秦百家的佼佼者,他所提出的以"清静无为"为主旨的道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老子一直强调寡欲、朴素等清淡的概念,但他的救世之心是非常急切的。这一点从《老子》一书中展现的理想的桃花源中就可以看出。老子的理想社会包括理想社会的形态、达到理想社会的措施、理论基础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思想被道家学派奉为其始祖,不仅仅对我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以来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道德经》包含三方面:一:常、道、反;二:无为、无不为;三:守柔、不争、小国寡民,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道德经》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层层分析,诠释《道德经》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和谐论、养生学思想,特别是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对心理和谐思想都有许多深入独到的见解。论文以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我内心的和谐三方面为中心展开,试图探讨其心理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把游说之术纳入“道”,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利用老子“崇阴尚柔”的思想揭示谋略的本质;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袭用,设计纵横学说的总原则;利用道家的辩证观念,总结纵横之术的方法。从《鬼谷子》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袭用与改造来看,《鬼谷子》的成书不可能晚于战国后期。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富含启发性的人生哲理。追求和平、渴望宁静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奥尼尔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反映出的观点和老子基本上是一致的。文章从对比分析老子的《道德经》和奥尼尔的作品出发,探讨了道家思想对奥尼尔作品的影响及二者在思想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与《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两本书的讨论较为热烈,文章很多,现仅据所见,撮述如下:一、《老子》研究对《老子》一书及其述作者老子的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  相似文献   

13.
在老子道家思想研究中,武内义雄认为在老子推重愚民政治这一点上,《老子》来自慎到法家学派之手。但无论是从“愚”所持有的素朴的词义出发,还是从对“民”的行为之方而言,不仅老子思想体现着对民生、民风、民主的关注,在切入点上折射着社会治理实践这一对象上民众和统治者的联系性,而且慎到的思想也无法与愚民政治进行简单的捆绑。换言之,不仅老子道家难与慎到法家进行简单的联系,而且两者根本都不存在愚民的问题。这是对武内义雄道家研究不得不重新分析和确认的。  相似文献   

14.
<正> 《老子》一书,在先秦两汉就受到诸子重视。《庄子》、《管子》、《韩非子》、《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重要著作,都先后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因而,老子被史学家司马谈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东汉后期,一些妖人、方士在《老子》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理论根据,于是将神仙术改为道教,方士改称道士,哲学家的老子也被神化为道教教主。此后,哲学家的老子便隐藏在经院之中,神仙家的老子则广传于世。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虽只有五千字,但它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宇宙观相当丰富的哲学著作,也是反映先秦社会政治观点相当丰富的著作.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在先秦和后世都曾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仪就老子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这两个最贴近社会生活的领域剖析老子的思想,看看老子到底是不是一如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那样是一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老子生当春秋战国之世(关于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时代,早在汉代即有不同说法,但把《老子》一书的作者定为老子,把老子的生活年代定在春秋战国这个大范围内却大体不会错)。这是中国历史上激烈变化的时代。由于以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  相似文献   

17.
本人通过对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作品《道德经》的认真研读,认为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坚守者,一个辩证法思想的体现者,一个养生之道的实践者,一个无神论的宣扬者……总之,《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壹、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之一,人们常老庄并称。庄子也是以著书立说教育后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影响后世,极为深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 “庄子者,蒙人(今河南商丘)也,名周。周常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相似文献   

19.
一、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资料,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可以从他对《老子》和《庄子》的评论及其运用中看得出来。对于《老子》,柳宗元有一段很重要的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说:“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焉?然皆有以佐世。”(《柳宗元集》662页)认为老子的思想只是孔子学说某个方面的变化发展,二者并没有根本的矛盾;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0.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