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做的是普普通通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就继承和发扬创新科学文化知识来讲,教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往往把教师比做“蜡烛”、“春蚕”、“人梯”、“泥土”等等,这既是对教师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但是最近我在一期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蜡烛’、‘春蚕’、‘泥土’、‘人梯’,见鬼去吧!”(《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说教师当蜡烛太软弱,当春蚕和泥土太窝囊,当人梯不持久……总之,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说老实话,读了此文心里不知啥滋味,说同意,不敢苟同;说不同意,自己是个小学教师,人微言  相似文献   

2.
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给我出了道脑筋“急转弯”:“你刚把门打开,突然看见一堆牛粪,是报警还是大吃一惊?”“当然大吃一惊了。”“好呀,大吃一‘斤’?”“不,是报警。”“也行,你把牛粪‘抱紧’吧。”女儿一阵大笑,但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相似文献   

3.
再谈《屈原列传》中的“日”新疆/程志兵《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这句话历来较为难解,教参上认为是衍文,说:“如果是上官转述屈原的话,‘曰’字则为衍文,应去掉;如果直接引屈原的话,则‘以为’为衍文,应...  相似文献   

4.
陈世荣老师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9期上发表了《小学教师不宜搞教科研》。陈世荣老师认为,“对于既有的先进科研成果还没有简便地‘拿来’为我所用,为什么一定要亲自‘赤膊上阵’去‘科研’一番呢?”对此,我有以下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窃以为,仅仅作个回答还是件很容易的事,倒是“做”字值得我们去深究。做到什么程度算是“教书匠”,又做到什么程度算是研究者呢?只有拷问到这个层面,我们的讨论才有意义。由此。笔者以为,“从‘教书匠’到研究者,再到‘教书匠”’应是值得我们倡导和推崇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6.
《山西师院学报》1980年2期上有冯彦山同志的《鲁迅〈自嘲〉中的‘千夫’究竟指什么?》文章的结论:“‘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理由:“一、从‘千夫指’的来历看,‘千夫’不是‘敌人’。”引《后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即“千人”,不指敌人。二、“从‘千夫’本身考察,它不能解作‘敌人’。”“三、若把‘千夫’说成是‘敌人’,‘指’就不好解释了。”  相似文献   

7.
说“酷”     
要说赶时髦,我敢说,谁也赶不过我们班的小魔女刘杨惠子。最近这段日子,小魔女的时髦语是“好酷哦”、“酷毙了”。问小魔女什么是“酷”。“连‘酷’都不懂?”小魔女一脸瞧不起人的表情,“‘酷’就是‘酷’嘛!”我们还是不懂什么叫“酷”。去问罗老师,罗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英语单词“cool”,说:“‘酷’就是从这个英语单词音译过来的,原意是冷静,汉语的意思是形容程度深。”我们还是不明白,罗老师说的意思跟小魔女所说的“酷”,好像不是一回事。“当然,”罗老师又接着说道,“现在人们所说的‘酷’已完全是另外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8.
李冲 《语文教学之友》2005,(11):F0003-F0003
去年3月15日《报刊》上有“力争到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语,俞敦雨先生撰指出:“‘左右’改为‘前后’才对。”“左右”为何要改为“前后”?俞先生作了如下阐述:“‘左右’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如‘年龄在30左右’,‘收入2000元左右’。面‘前后’则用在表示特定时间的词语之后,指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一天,“的、地、得”三兄弟碰到一起,它们唉声叹气,各自抱怨:有些同学看不起它们,在该用的句子中不用它们;而有些同学呢,想把它们派上用场,可又不会用,于是就把它们东拉西扯。“三兄弟”实在忍无可忍,就决定开个讨论会。“我们都是助词,作助词时都读‘de’,但在用法上是不同的。”“的”老兄迫不及待地说,“我是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词性的,如:美丽的风光、宏伟的建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博大的胸怀等,这里的‘风光’、‘建筑’、‘任务’、‘胸怀’等都是表示名物的词。”二兄弟“地”等得不耐烦了,赶快抢过话头说:…  相似文献   

10.
朱文献先生在《语文课本中的“比况短语”》(贵刊94年第三期)一文中说:“比况短语作状语时,‘似的’也可写作‘似地’,……”但根据新语法体系可将结构助词‘的’、‘地’合并为‘的’的精神,今后在运用比况短语作状语时,可不必再分出一个‘似地’来。”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我一直采用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方法。那是一个天色阴沉的星期天下午,一个可爱的女生在路上碰见了我,面带微笑地喊了一声“老师好”,我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我根本不认识她。”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想了半天,我也没想出她到底是谁,只好满脸堆笑,极不自然地应和道:“哦,我知道了,你好,你好!”  相似文献   

12.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不经意间在成长博客网的“日志精粹”栏目中,看到网友“心灵捕手”的《谈刻苦学习》一文,其中写道:”面对学习中的‘苦’,我们难免意志不坚定,彼时就会有很多刻苦学习的事例来激励我们。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铁杵磨成针’等。然后我们的斗志往往又被激发出来了。”读了这段话,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高中时代读书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我省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但“普九”的程度和水平都还有待提高。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十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把‘普九’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实现‘普九’的贫困地区要按规划实现‘普九’目标;已实现‘普九’的农村,重点抓好‘普九’巩固提高工作。”本刊本期推出《无坚不可摧》一文,着重推介泸溪人民抢抓住机遇,“以扶贫促‘普九’,以‘普九’促扶贫,”实现“普九”扶贫并举攻坚的经验,相信对各地是个借签…  相似文献   

17.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读鲁迅散文〈雪〉》在解释“大阿罗汉”时说:“‘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一句,‘罗汉’之前加一江南民间习用口语‘阿’字,不仅突出了罗汉傻乎乎讨人喜欢的样子,而且使孩子们亲热、欢悦的感情溢于言表,著名的无锡泥塑‘大阿福’我们不就是这样称呼的么?”  相似文献   

18.
袁枚《祭妹文》中“四肢犹温,一日本瞑”,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教参》译作“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于祥龙老师认为“如果把‘一目本瞑’理解为‘一只眼晴还没有闭上’,就意味着‘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这种现象显然有浮于事理,不符合生活实际”;实际上“‘一目本瞑’在数词与名词之间省去了一个量词”,这个量词“是‘双’更合理”。(《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4期)这种看法与语言实际、生活实际都不相符。大量语言材料说明,文言中表示成双的器物方法有二。其一是名词前直书“双”“两”。例如:“其所凭之…  相似文献   

19.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