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的比喻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叫单永魁,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人。他说过书、弹过三弦,没读过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生于宣统元年,卒于1972年。他去世已经36年了。可以这样说.每当佳节或是清明.旁人祭扫坟墓、祭奠亲人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老人家。我自己做了个总结.我是世上最不孝顺的人——父亲死的时候我不在眼前,母亲亡故的时候我也不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要说的是:“印什么样的书,请用什么样的纸。”这话虽不长,却是我切身的体验。许多同志读书时,都喜欢在自己的书上写写画画。我也是这样,学习时,总要将自己的心得、联想、旁证、问题等随手记在书上,以利记忆、消化,也便于事后查阅。然而有些书的纸,一着墨水即洇,很难在上面写字。比如:《欧洲文学史(上卷)》,  相似文献   

4.
读了20多年书,以前做事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印在书上,而且是印在别人的书上。是在别人的书上作靶子、受批判吗?不是。虽然,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屡见不鲜,但我毕竟晚生了几年,没遇上如此厄运。是在别人的书上作典型、受表扬吗?也不是。我虽然自问工作干得不错,但无奈总与“英雄”、“模范”、“积极分子”之类的光荣称号无缘,所以总也没有成为别人“书面表扬对象”的福分。  相似文献   

5.
“有限”与“无限”的启示遇衍滨有一次,儿子问我:“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我说:“当然是无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他说:“那有本书上怎么说宇宙是有限的呢?这跟学校学的哲学书上说的也不一样。”我让他把那本书找来。原来那是一本讲天文学特别是现代...  相似文献   

6.
有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是读书要随手作笔记。并非一味在书上写字。有些书,版本平常又易于购置,在书的天地头和字里行间写下想说的话, 自然可以;有些书,版本贵重又属罕见,还是以不信手涂鸦为好。我有过教训。有一部五家评五彩印《杜工部集》,还有一部三家评五彩印《李义山诗集》,都是清代精刻本,现在不多见了。买来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在书楣上写了一些字。现在看来,评语很不精采,字又写得难看,十分后悔。好在“污染”不多,否则  相似文献   

7.
“存在”跟“有”的意思相近,可是又有区别。“有”通常有两种意思:“我有一本书”,这个“有”表示“领属关系”,(书“属于”我,我“领有”书);“有这么一个人”,“这种情况是有的”,这两句里的“有”表示客观存在,不表示领属关系。表示领属关系的“有”不能换成“存在”,“我有一本书”,不能说:“我存在一本书”,“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也不能说“中国存在着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说“存在”跟“有”的意思相近,是指“有”的后一种意思说的。请看下面一段话: (1)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在中国人民面前,不但存在着强大民族敌人。而且存在着强大的实际上帮助民族敌人的国内反动势力,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但已经有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高的觉悟程度,而且有了强大的中国解放区和日益高涨着的全国性的民主运动。(《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8.
朋友将我的《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五十个人》推荐给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说这是一本讲管理的书,这让我汗颜;许多《知识英雄》的读者说,他们从中学到很多管理的知识,这也让我汗颜。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是讲传奇的书,以故事取胜,其间的确讲到“中国最赚钱行业赚钱最多人的赚钱方法”,但这些方式、方法的介绍既不系统也不完备,都是为增强人物传奇性服务的,从没想到会是“卖点”。这让我萌生主持一个讲管理的专栏的想法。是为《计算机世界》报“企业方法”专栏缘起之一。  相似文献   

9.
报上登出了张景然要出版《点校赵忠祥(岁月随想)》一书的消息。消息称赵忠祥说,该书“若真成书我可能对簿公堂”,“现在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地作好自己的工作,而作为公众人物的自己不应该用太多的时间在这件事上,而希望能把工作干得更出色”(《无锡广播电视报》)。一位老教授很关心这件事,他问我:“你怎么看这个事?赵忠祥为自己书里的错字对簿公堂,他怎么说呢?”我看他的疑问有道理。书里的错字多,而且不是出于盗版,在青少年中造成了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生活讲究快节奏,什么都快,包括采访。 这和以前我所看过的诸如采访方法论一类书中的要求是大不相同了。那些书上告诫记者,在去采访一个人之前,一定要先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在一些中外记者自己写的书里,甚至谈到准备工作要一个月左右。即使短期准备,即使是采访不那么重要的人物,也要一周或两三天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2.
我进图书馆工作的那天,许多人都对我说:“你真幸运,进了图书馆等于进了“安乐院”。这工作又简单、又轻松……”我自己也认为是这样。进馆不久,我跟老馆员何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只见他两手灵活,动作轻快,一会儿就从堆积如山的书里选出了几十本书,我也选得不少,但经何老师一检验,他却说:“这是复本,这是受藏书比例限制的,这是不适合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和读者需要的,这是不成套的……我们不能见书就买。”他这样一挑,我选的百来本书,连一本都没有选上,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未必可以照搬。这是一篇看似要跑题的编辑手记,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廖一梅老师的书的感悟会和其他感悟一样,千篇一律。我喜欢廖一梅老师说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胡闹的,这不是吗?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未必可以照搬。这是一篇看似要跑题的编辑手记,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廖一梅老师的书的感悟会和其他感悟一样,千篇一律。我喜欢廖一梅老师说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胡闹的,这不是吗?  相似文献   

15.
女记者:我的梦想与骄傲韩小蕙尽管我已出的5部书全部是文学作品,然而在公众场合,每当我被介绍为“女作家”时,我总是更愿意说:“我是记者和编辑。”这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以它为自豪。我一点儿也不认为记者低于作家,新闻界低于文学界。人的高下,可以...  相似文献   

16.
书痴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打电话给我,自报家门说他是L,因为在书店里见了我写的书《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想带一本与我那书所写主题有关的。“有趣的书”来给我看。我想与他素味平生,不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一时不敢请他到寒舍来,就推说过些时候吧。  相似文献   

17.
读书宜杂     
每当朋友光临寒舍,站在我的书橱前的时候,总是说:“你可真是个杂家。”其实,“家”不敢说,“杂”倒是真的。理论、文艺,今的、古的,经济所限,书的数量不多,但种类繁杂,可谓书花八门。我想,新闻工作者(包括业余通讯员)读书杂一些为好。道理很简单:记者采访不可能老是在一个行业(其实一个行业也不只一门知识),编辑也不可能总编一类稿件。我也是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的.记得有一年我到医院采访,许多一般的病症、术语我都听不懂,采访感到很吃力。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这是我所读到的世界上最幽默的少儿小说。我在读书方面有一点点自负。所以,当张秋林先生向我极力推荐“布鲁诺和布茨系列”丛书,并建议我读一读的时候我吃惊极了,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感沮丧。我记得自己当时哑口无言,犹如挨了一闷棍似的。之后,我迅速地在网上搜索“布鲁诺和布茨系列”,可非常遗憾的是,网上关于这套书的资料并没有多少。但在一个私人主页上面,却保留了许多人对这套书的怀念和寻找。好书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带给读者永恒的快乐。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至今念念不忘当初这套书带给他们的快乐,还在为书中的种种细节的对错而喋喋不休。甚至还有人在为这套书的不可能再出版而绝望。这些人记忆力的清晰程度、认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正在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听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从头到尾读完这部本的人好像不是很多,我自己也是断断续续读了好多年,迄今还没有读完第二本。然而,这却是我深爱的一部书,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读下去,说得上是百读不厌。我甚至生怕读完了再没有了,就像小时候得到好吃的糖果不舍得一口吃掉一样。这两天  相似文献   

20.
1999年金秋时分,我出公差去北京,忙里偷闲,也为自己淘到了不少心爱的书。一天,在潘家园碰到一位对藏书票颇有兴趣的书商,聊起书票,他掩不住一脸喜色,说觅到了一张狄更斯的藏书票,图案很漂亮,有树有狗。可惜他当时没带在身上,无福欣赏到这枚珍品。说起狄更斯的藏书票,玩票的人都知道它的希罕。香港名作家董桥先生在阐述藏书票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时曾经这样譬喻:“藏书票有五百年历史。藏书人在藏书上贴藏书票,后世人从这本流传下来的书上认出前代藏书人是谁,凭添不少意义。万一藏书票的署名居然是狄更斯这样的名人,那么,不论这本书是什么书,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