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作文写作应该是一种对话:是学生自己逐渐认识大自然,进而运用文字和大自然的对话;是学生自己逐渐认识人类社会,进而运用文字和人类社会的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进而运用文字和学生自我的对话。对话的终极是学生自己和他自我的心灵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3.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这是安阳文字博物馆的前言,它准确鲜明地指出了语言文字对于人类的巨大意义。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像语言文字一样,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知识、思想和希望,也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替代语言文字,来推动人类生存、繁衍和不断进化。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工具之一,又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普遍性而彰显其特色。文字的起源远远晚于语言。文字的成熟发生在农业化的后半期,从最早成熟到今天,经过了大约5500年以上。地球上的许多民族都曾创造过自己的文字,但只有极少数发展成熟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  相似文献   

4.
1文化与人的发展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一旦形成就对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首先,文化发展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本质。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文化自始至终充当桥梁作用。人类在蒙昧社会中先是用木棒、石器显示自己与动物不同的本质的特征,接着用火、特别是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显示自己特殊的智能和本领的。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陶术以及畜养、繁殖动物和种植植物,成为万物的灵长。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人类掌握了铁器的制造以及因此而来的火器的应用和文字的发明,把自己推向一个文明时代,从而显示自己作为人的才能和本领…  相似文献   

5.
我读故我在     
哲学大师笛卡尔有句名言叫“我思故我在”。我偷换了其中一个字而变成了“我读故我在”,并以此作题目,谈谈我的读书观。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思想而动物则不能。难怪笛卡尔又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显然,人类是靠思想而最终不断成就自己和发展自己而成为万物之灵的。但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智慧与思想的传播则是通过文字来加以充分完成的。如果说人类没有那些太多的文字发明,那么人类的发展进程就会大大减慢,甚至有可能停步不前。而文字的产生,纸张的发明,作为传播思想与文化的书本也就出现了。阅读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论口语交际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曾经指出:“有声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的进步力量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脱离野蛮与蒙昧,迈进文明王国的标志,也是人类赖以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之与人类,就好比人之与水和空气,没有语言,人类便无法生存。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靠有声语言即口语进行交际。文字产生以后,出现了书面语,弥补了有声语言一发即逝的缺陷,使人类信息交流的存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功能的削弱,口语的直面性、灵活性、情感性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曾经指出:“有声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的进步力量之一。”语言不仅是人类脱离野蛮与蒙昧,迈进文明王国的标志,也是人类赖以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语言之与人类,就好比人之与水和空气,没有语言,人类便无法生存。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主要靠有声语言即口语进行交际。文字产生以后,出现了书面语,弥补了有声语言一发即逝的缺陷,使人类信息交流的存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功能的削弱,口语的直面性、灵活性、情感性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8.
何富镯 《现代语文》2008,(11):42-43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心灵,阅读生命。好的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通过与阅读文本的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文明委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文明委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列人文明城市建设竞赛活动检查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文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民族语言的规范化、文字的标准化进程交织在一起的。晤言文字是否合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人表情达意的方式,人们通过写,抒发内在情感,得到精神满足;通过写,传达信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交流;通过写,记录信息,定格历史,为后人再现古都风貌,重温旧时往日。千百年来,人们通过不同的"写",传情达意,抒发情感。通过"写",引起人与人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不断丰富人类精神体验;通过"写",记录历史发展脉络,总结生存生活经验,让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籍成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在为人类思想注入源源不断养分的同时,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昌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在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互动更加频繁的背景下,"网民"这一新的群体应运而生,他们通过网络获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信息,靠文字传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网民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强烈共鸣引发了一种重要网络文化现象,即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大面积传播。所谓"言为心声",网络流行语作为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了网民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体现了他们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一位艺术家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一位好演员 ,重要的不是让人记住他的名字 ,而是让人记住他演的角色。”其实 ,角色问题并非演员的专利。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每个人都面临着如何扮演好自己角色的问题 :你是教师 ,必须为人师表 ,不误人子弟 ,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你是医生 ,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医风 ,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你是记者 ,必须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不搞虚假报道。正如俗语云 :干什么吆喝什么。只有每一个人都找准自己在社会的位置 ,演好自己所担负的角色 ,各就各位 ,修其身、谋其政、尽其职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保障社会…  相似文献   

13.
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人文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社会科学以“人”为研究对象 ,它通过历史展示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语言、文字、逻辑来训练人的思维 ;通过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预测与决策学来培养人驾驭社会的能力 ;通过心理学、行为学、公关学协调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系 ;通过美学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塑造完美人格。总之 ,人文社会科学可以使人了解历史、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一、从工科院校学生现状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年文字可考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先人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发展了辉煌的教育。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和  相似文献   

15.
<正>表演课本剧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环节,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好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表演课本剧,明白了原因,表演好每一个细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要表演课本剧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社会中,知识和文明的载体已经越来越丰富化,由早期的文字为主,到声音、图像、视频……种类越来越多,每一种载体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表现力。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因为文字可以传承知识,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取得进步。文字记载了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双语教学的价值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双语教学的价值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活动。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 ;与语言相关联的文字是承载人类文化的载体 ;文字语言又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媒体。由此双语教学势必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 ;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发展国家的文化 ;有利于学生形成可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思维 ,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因而双语教学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形成“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这种素养有价值吗 ?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是其能否为社会做有益的服务 ,服务的前提是社会有所需…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芳 《大学时代》2006,42(3):39-41
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道路深刻反思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蕴含着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要求人们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就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应该教学生学会什么?一、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生存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类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 ,学会生存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个体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 :“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 ,作为社会的人 ,必须懂得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并以此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和改造人们的生存条件 ,这实质上就是人们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在人与…  相似文献   

19.
从德育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从具体内容上讲,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感。从社会实质上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并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调查表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作用和受益程度,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但是他们对个人责任,特别是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知行分离特征,即能认识到但往往做不到,产生知行脱节、学而不思、述而不作、知而不行等。  相似文献   

20.
阅读断想     
一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文字的创制。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夜鬼哭",这或许是对人类"文字神圣"心态的最佳注脚。阅读,便随着文字的诞生而出现。从此,人的生命便摆脱了自身的局限,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进入到无限广阔的历史空间,我们才能够在更阔大的背景下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