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细读是一个通过细读文本,不断地对文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文本逻辑中最重要的便是因果逻辑。深入地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就必须不断尝试探寻作家的笔墨安排和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情感发生的原因。在文本细读方面,笔者认为有三个因果逻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写作目的决定作品的情节设计,作者自身影响文中人物,古典诗歌与小说等文学样式受其固有的创作规律影响。综合起来看,文本是作者的世界观与情感的流露,是作者"故意"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写作情感的研究是建立在个体(主要指作家、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人类文化(包括情感文化)的逻辑起点上的.在此逻辑纵横轴上,不仅可以考察作家的情感积累空间,还可分化出许多写作情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谢正华 《语文天地》2012,(15):29-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师生的情感活动。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生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也要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4.
刘新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3):52-54,70
孙绍振是系统研究文学情感逻辑的第一人.情感逻辑有三个特点:自由化、自相背逆、绝对化.形象三维结构、审美价值三雏结构中隐藏着情感逻辑,而幽默情感逻辑则是完整、严密、自洽的.  相似文献   

5.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6.
语文读本充满作家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充满情感的生命个体,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转移"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在学习中理解作品,陶冶思想,培养情感,张扬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7.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8.
江西历年语文中考卷中文学类作品阅读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托物抒情类的名家散文,因其在表情达意上含蓄、曲折、隐晦,学生在理解主题、把握文意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试图从文中作者所选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以及情感逻辑演变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
逻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情感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要想把逻辑和情感结合起来,教材是这两者相结合的一个平台,良好的情感教学需要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0.
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成名作《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来分析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首先,从默尔索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入手,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紧接着,结合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的漠不关心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现的审美距离变化。最后,从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判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党史记忆依托同质性的“情感黏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特点与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是基于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汇聚.研究以“记忆之场”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记忆情感场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党史“记忆之场”的情感养成过程.党史记忆的场域经由不断宣传、组织、动员,唤醒、激活了过去的党史文化,并且在历史传统、当下目标与未来展望的叙事体系中被赋予与时代吻合的政治功能.党史记忆情感场域建构,以“政党—国家—民族”进阶链式补充了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昭示着国民深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认同,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共同体建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要做到情感教育,可以通过爱的教育、挖掘情感因素、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这几种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都旨在用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并最终积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逻辑属于智力因素,二者明显不同,却又相互依赖。教材知识体系、学习认识规律是逻辑与情感结合的基础,情感活动应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将逻辑教好学懂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中活跃着作家两道情感之流:一道是作家的创作热情,它推动着作家投入直至完成创作;一道是作为创作材料的情感,它融入作品,在艺术形象创造中具有联结、融合的作用,规定艺术形象面貌的作用,决定形象成为艺术形象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随着"仁爱"思想的发展,诸多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大量极具情感色彩的经典命题。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民爱物",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和二程的"万物一体",儒家仁爱思想的情感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仁爱的施予从人走向物,仁爱的性质从伦理走向生态,这便构成了这种情感逻辑的基本线条。但是,这种"仁爱"思想的情感在施与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个仿佛不可克服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两极,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而生活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活动的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文学创作是生活的缩影,同样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灵魂和主线,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灵感,作家就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必须具有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四种力量合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才能使教学做到"以理服人"、给予"批判的武器"、增强吸引力与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逻辑治疗认为,不合理的推理引发了人类大多数行为和情感的问题。逻辑治疗有四个基本的形而上学假设:人类从前提逻辑地演绎出其情感中认知-行为的组份;人类天生容易犯错,且其行为与情感推理的前提往往包含错误;行为和情感问题往往起源于绝对主义、完美主义的现实概念;人类具有一种天生的意志力量,这种意志力量可以被用来克服谬误的行为、情感推理。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相交融的产物。作家的主观情感、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审美理想以及作家的个性气质都在作品中有着若隐若现、或多或少的体现。对曹禺的《日出》而言,他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言艺术。学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学语言是审美化的结果,是作家创造的独特的语言意象符号。它打破语言逻辑及理性逻辑的规范,追踪“情感逻辑”和“想象逻辑”轨迹,在陌生化、语言的情感功能、象征几方面,体现出鲜明的超越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