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成龙之鉴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是被康熙皇帝嘉许为“天下廉吏第一”的大清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形象地再现了于成龙的历史。“于成龙热” ,对当前深入开展的反腐倡廉、整饬党风 ,不乏深刻鉴戒。这里姑且不深入研讨“清官”现象 ,于成龙不过是封建帝王手下的一个廉吏 ,他的勤政廉政是为大清王朝的长治久安。难怪康熙对他推许有加 ,又是“廉吏第一” ,又是“清官第一” ,一个劲儿给他加官晋爵 ;笔者更看重的倒是老百姓对于成龙的态度 ,民心是杆秤。当山西永宁人于成龙于45岁时以副榜贡生授广西罗城知县时 ,他身处穷、荒、蛮…  相似文献   

2.
眼下正在中央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艺术地再现了于成龙的自甘淡泊、勤政爱民。那么历史上的于成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虽说年已45岁,但仍“英气有余”,想做番事业。于成龙家境并不富裕,他典卖房屋田产才得以到罗城上任。然而县衙四壁徒然,猿、虎白天在庭院中  相似文献   

3.
我演于成龙     
于成龙是个清官,在忧国忧民的意识中,我就爱看清官戏。 在开机仪式上我说过一句,“我是背着一架山来闯鬼门关的”。 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前,我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20集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送审带。看时我无法入戏,心总在戏外,脑子闪现的,全是当初这些戏拍摄现场的情境。至今回忆起来,还不免心有余悸。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心总是乱乱地,不知从哪儿说起好。《一代廉吏于成龙》可以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戏。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应产生的社会效应,由评论家和观众去议,我还是从我说起吧。 在我四十多年的演戏生涯中,涉足影视也有十五个春秋了,担当主演的戏也拍了好几十部,但从来没碰上像于成龙这样的角色,把我折腾得好苦、好苦……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凝重生动的画面再现了于成龙清正廉明的一形象。有读者问:历史上是否真有于成龙其人?倘确有之,其生平事绩如何? 康熙何以屡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为回答这些问题,本版特请清史专家王俊义先生作一介绍。 据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不仅确有于成龙其人,而且,他在清代顺治、康熙时期,还是一个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称的著名清官。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谥“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皇帝之所以屡称于成龙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确因于成龙终其一生在各地任职时,都能保持“志行修洁”、“固守清俭”的高风亮节。同时,又能关心黎民,“为政宽惠”,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惩贪除霸”。他抱定“驱除贪吏,拯救生民为务”之志,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兴利除弊,政绩昭著。特别是在康熙的初期,尚值战乱频仍,百废待举之际,尤须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减轻百姓负担。但在当时的官场中,虽也不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但更多的官仍是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朋比结纳。为使清朝的统治稳固,社会秩序安定,就必须清除各种腐败现象,倡导各级官吏为国为民,勇于任事,廉洁奉公。康熙所以一再肯定于成龙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正是要树立一种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痛恨馈请之风 由于当时的官场中,馈送、请托之风盛行,这是各级官吏之间朋比结纳、狼狈为奸的一种手段,大小官员为求得庇护与升迁,便巧立名目,钻营馈送,每每借名冬夏时令,端阳中秋佳节,或是上司的寿诞婚丧,相互攀附馈送。且形成逐级上送之风,各州、县官馈送督抚提镇司道,而督抚提镇司道又送中央的部院大臣,上下之间辗转因袭,几成定例。一些督抚大臣竟明文规定,某州县属上等,某州县属中等、下等,依此派定数目,按数收受,而且馈礼额数甚巨。如康熙时的大学士徐乾学,因发放其门生李国良为江苏按察使,李为感谢“师恩提携”,竟一次馈银一万两,并另送“节礼四百两,生日礼一千两”。在这种风气之下,“大吏盘剥卑官,卑官虐害军民”。最后受害的仍是下层百姓。因而,当时就有人指出:“今百姓大害,莫甚于贪官蠹吏”。 于成龙对于官吏之间结纳馈送的陈规陋习,深恶痛绝,坚决反对,每到各地任所,均采取各种措施,明令杜绝,康熙十九年,他由福建布政使升任直隶巡抚,到任即告诫各州县,且勿在征收百姓钱粮时私加火耗,馈送上官。但大名知县,却不听劝戒,仍因循陋规,向他“呈送中秋节礼”。于成龙不仅严词拒收,而且为此特发了《严禁馈送檄》,通报了大名县知县的所作所为。同时,于成龙还以此为例,转申所属官吏,“嗣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并行题参,决不宽姑”。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又升任两江总督,仍以为既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兴利除弊条约》,再次义正词严地斥责了馈送风。《条约》中说:“本部院访得两江官员,自上而下无不递相馈送,视地方大小区别等差,盈千累百,目为旧规。”他还指出,在此种恶劣风气下,上司对所属官员,不论“官评之贤否,吏治之勤拙”,但“凭馈送之多寡,决定升迁贬黜。”而馈送之钱财由何而来呢?于成龙一针见血地指出:“此等馈送,不出于钱粮之加征火耗(按:指在正赋之外,私加之征派),则出于词讼之贪取赃私”,实际上完全是“以小民之膏血,供多官之结纳”。有鉴于此,他严正宣布:自己一定“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  相似文献   

5.
随着眼下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央视一套的热播,该剧的主题歌《长歌行》也飞速传扬开来。就是这样一首好歌,差点儿没能问世——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原本还不想接这活儿呢。 徐沛东说:“我开始并不想接这部戏的音乐,一是忙,二是主观地认为这类反腐倡廉的戏没什么新意。后来中纪委的有关领导和导演请我看本子、片子,我一下被吸引、被打动了,看完后我最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部好戏,非常感人。” 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为该剧创作主题音乐时,曾反复好几次,将已设计好的音乐一次次推翻,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他说,“《于》剧不是戏说,也非悲剧,而是一出平淡中蕴藏震撼的正剧。于成龙在历史上并不出名,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开始我想把音乐做得有气势,但后来我觉得突出人性化和情感更易打动观众,创作中我在流行音乐的曲风中借鉴了歌剧的写法,旋律渐渐浓烈,催人泪下,整整用了一个月写完全部音乐。” (《西安晚报》2000年12月4日)  相似文献   

6.
台湾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在港台地区深受欢迎;广州电台正播讲的《七侠五仪》,里面也有很多包公的故事。于是乎,本来是家喻户晓的包公,他的名字和形象又更加流传了。是传统剧目、演义小说、民间传说里,包公被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甚至宣扬了封建迷信,有的故事是不足为信的。本文说的,却是历史上真实的包公。  相似文献   

7.
成龙请来一班空姐宣传《成龙的特技》。由环亚电视摄制,巨星录像发行有限公司发行的《成龙的特技》DVD及VCD在一月二十日正式上市,成龙联同十位漂亮的空姐,出席特别为他举行的记者会宣布此事。《成龙的特技》由成龙亲自监制及导演,是继《成龙的传  相似文献   

8.
成龙,是大家很熟悉的演员,主演了《醉拳》、《警察的故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影片,一曲《真心英雄》不知鼓励了多少踌躇失意的人。然而,若没有经过对自身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演艺形象的艰难转变,或许直到现在他只是“虫”而不是“龙”。谈及中华功夫,人们自然会想起“两条龙”:李小龙和成龙。在成龙之前,功夫片的偶像是李小龙。李小龙英年早逝后,导演相中了成龙,希望把他塑造成李小龙的接班人。但最初按李小龙的戏路初拍的几部成龙作品,票房极度萎缩。人们发现,成龙憨实和蔼的外表和极具亲和力的内质,其实不宜专门演绎铁血硬汉的形象。后来,成…  相似文献   

9.
清官之乐     
近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技扶植清官。他常常不是等清官死了之后才去考虑论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活着的时候就予以表彰重用。像大小于成龙、傅拉塔、张鹏翻、彭鹏、郭腊等,都是康熙发现并加以重用的廉吏。为了勉励地方官员做廉吏,康熙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词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四,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为清官甚乐”!这是康熙的看法。细细想来,不无道理。清官衣乐何乐文…  相似文献   

10.
文字难度好莱坞制片人和导演杰瑞·租克尔197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他的学士学位。祖克尔完成的喜剧片有:《无情的人们》、《飞机》和《肯塔基州烤电影》以及电视连续剧《警界精英》。  相似文献   

11.
《超级市长》《跳跳电视台》!随书附赠马小跳跳跳棋"“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连续32个月荣登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和动画片正在紧张拍摄制作中,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欢迎“与马小跳过招”,参加各种有趣好玩的活动这两本“马小跳”新书是写马小跳当市长、当电视台导演的各种好玩、有趣的故事。马小跳当然不可能当真的市长、真的电视台导演,但马小跳和他的小伙伴们积极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用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和聪明智慧赢得了评委、老师、家长对他们的理解、支持与肯定,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青蛙反击战     
青蛙们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剧名叫《青蛙反击战》。导演是机器青蛙。青蛙们去找电视台的台长,要求播放这部连续剧。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反腐倡廉和家庭婚姻的电视剧洪流中,《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这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是根据被授予比利时“国家英雄”勋章的钱秀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讲述一位留学比利时的中国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营救反法西斯战士的故事。1999年5月7日,《环球时报》的“国门内外”版刊登了驻比利时记者丁刚的《比利时有条“钱夫人路”》一文,一段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渐渐撩起她“神秘张雅文跨国采访的面纱”。同时也立刻引起了黑…  相似文献   

14.
由神州第一笑星赵本山制片、导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二)正式公演了。《刘老根》(一)反映了穷则思变的农村故事,《刘老根》(二)则表现了小康路上富而思进的农村新貌。质言之,剧中主人公刘老根在与时俱进。 仔细看过22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二)后,第一感觉是这不愧是一套老少顺口的精神年货。该剧在主题开掘上重在反映新旧两种观念的严重冲突,为剧情需要,还为刘老根与龙泉山庄设置了一个实力雄厚且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风舞山庄与它的总经理顾小红,顾小红这个年轻漂亮又沉稳干练的商战行家治得刘老根死去活来。而18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一)中刘老根、韩冰、丁香的矛盾纠葛则用作陪衬,刘老根与药匣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力量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妻儿已熟睡,我正专心致志地品读着电视连续剧《恩情》,电话铃声骤响,我很不情愿地拿起话筒。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挥舞金箍棒朝白骨精打去,白骨精突然化成一缕青烟,不见了。这电视是怎样拍摄的呢?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原来当孙悟空的金箍棒正要落到白骨精身上时,摄象机立即停止拍摄,演员、布景都原地不动。这时导演让饰白骨精的演员走开,她站立的地方放置烟火,点燃后冒起青烟,摄象机恢复拍摄。到放映时便出现只见青烟、不见白骨精的镜头,似乎白骨精化作一缕青烟溜掉了。在神话、童话故事片中,根据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7,(7C):94-94
1993年,人们从《旋风小子》一片中认识了一个稚气可爱又英武十足的孩子——释小龙。从此,他就以可爱的小光头形象频频出现在少林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如今,他已经拍了二十几部电影和数十部电视连续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小侠士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推拿》,采用的是"心灵叙事"模式,更注重、偏重、看重小说中盲人间的心灵激荡,并以此来推动小说进程;而康洪雷导演的同名31集电视连续剧改变了这一叙事伦理以及叙事格局,依靠制造"故事"推进电视剧发展,吸引观众眼球,契合了当代影像产品的消费模式。在对"尊严"的表达方面,毕飞宇执著的还是"个体性"的尊严;而同名电视连续剧《推拿》彻底放大了这种关于尊严的焦虑,使之变成了一个社会事件,换句话说,变成了时代焦虑。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与电视剧的艺术属性的固有差异,导致了电视剧《推拿》本身的"惨淡"命运。这是值得改编者们认真思量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刘备的“仁义”──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随感河北高阳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彦昌最近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义"形象有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照鲁迅先生"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的评论,愈感到鲁迅说的深刻、中肯,入木三分。刘备在《三国演义》的原...  相似文献   

20.
胡梦蝶    XIN 《小学生》2005,(7):43-43
有那么一首歌,叫作“看我七十二变”。然而今天的我也像歌名一样,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小演员。偶然间就参与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美女也愁嫁》的拍摄,虽然只是演一位群众演员,但这一切对我来说却是全新的。[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