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荠菜》的抒情技巧江西广昌驿前中学邱志民《挖荠菜》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优美散文。假如把这篇散文比作一支乐曲,那么,“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则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统摄全篇,贯穿始终。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荠菜的深厚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直接...  相似文献   

2.
《挖荠菜》是当代女作家张洁写的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秀散文。文中颇具匠心的对比 ,激疑启思 ,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 ,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意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一、作者不同年代里对荠菜不同感情的对比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的“我”,在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里 ,“提着篮子 ,迈着轻捷的步子”去广阔无垠的田野里挖荠菜时的自由与快乐和吃上“无上的美味”的喜悦与激动 ,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幸福 ,一种享受。可是 ,解放后进了城 ,看着那“长得肥肥大大”、“洗得干干净净”、“码得…  相似文献   

3.
《挖荠菜》的随想山东省泰安师范附中李卫东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第二册的《挖荠菜》,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女作家张洁作为旧社会的过来人,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文章开篇即点题:“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接着便宕开一笔,先从“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苦难的童年,抒发了摆脱屈辱生活的喜悦心情.并对这种喜悦心情,不为孩子们所理解表示了忧虑,进而发出了不能忘记过去的呼吁.这篇散文有叙事、有议论,而两者又是互相结合的.文章的叙事部分由五个生活片断组成:(1)财主家胖儿子的嘲笑.(2)地主大管家的追打.(3)解放前挖荠菜的喜悦.(4)解放后挖荠菜的心情.(5)全家吃荠菜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挖荠菜》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挖荠菜、吃荠菜为线索组织材料,处处运用映衬对比的手法创设情境,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真切地反映了“我”与孩子们对荠菜的不同认识,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实际上也就是写两代人的隔膜,两代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不同认识、不同感情和不同态度;尽情地表达了作者热切的愿望、深切的怀念与遗憾,以及真诚的希望,读来亲切感人。其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之处在于:世人不同态度对比。在那冬天没有荠菜可  相似文献   

6.
著名女作家张沽的《挖荠菜》,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童年时苦难生活的回忆以及新老两代人对挖荠菜、吃荠菜的不同感受和理解,表现了作者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生活、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写得情文并茂、深刻感人,主要在于下面的几个“巧”字。一、老题材巧出新主题。老一辈对新一代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本来是一个老题材,但《挖荠菜》不流于一般的忆苦思甜,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巧妙构思,已脱出老题材的老写法,  相似文献   

7.
张洁的《挖荠菜》是一篇闪烁着理性色彩的散文佳作。它立意新颖独特,寓意深远;行文叙议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洁明快,洒脱灵动。细细品味,恰如春天野生的荠菜,爽口爽心,回味悠长。先说立意。立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挖荠菜》一文借“挖荠菜”写今昔对比,如果仅仅以昔日的“救命粮”而今成了餐桌上的“点缀品”来歌颂新生活,也就跳不出一般回忆性文章的习惯写法,立意便很难有新意  相似文献   

8.
记不得是哪位外国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张洁的散文《挖荠菜》,其实“挖掘”的也是关于苦难的话题。作者为什么写这篇作品呢 ?是她痛感自己的孩子们不能理解她对荠菜的那份“特殊感情”,对荠菜表现出了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而卑微的荠菜却维系着她全部的童年,浓缩着她童年的苦难。在“一片饥饿”的年代里,她因饿而“馋”,吃遍了所有能下咽的东西,经受了身体上、心灵上的种种磨难。而正是野地里的荠菜,缓解了她的饥饿…  相似文献   

9.
小君:   在这封信里,我想和你谈谈对学生的尊重.   我看过一篇作文,是写语文教师带学生野外活动挖荠菜的.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对上好上活张洁的&;lt;挖荠菜&;gt;一文大有裨益.事实上,大家挖得也很开心.可到最后,教师一声令下,把学生挖的荠菜全都拿走,回家自个几做菜吃.作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该学生对教师的蔑视和憎恶.……  相似文献   

10.
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挖荠菜》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童年时苦难生活的回忆以及新老两代人对挖  相似文献   

11.
挖荠菜     
作家张洁曾经写过一篇《挖荠莱》,在她眼中,挖荠菜是童年的一件乐事,但长大后回想起来,却渗透着一番辛酸。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好时光,故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挖荠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抑或大言不惭地说是一种雅兴,再狂妄一点说,就是和陶渊明南山采菊差不多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现在虽是早春二月,但天气实在晴朗得可爱,已和三月差不多。我和小姨挎个篮子,拿着小铲一起挖荠菜。尽管荠菜这个名字早已被我熟识,但要真正识别还是有些陌生。小姨可是挖荠菜的一流好手,眼明手快。她一边挖一…  相似文献   

12.
挖荠菜     
“龙龙,想吃荠菜不?明天我们挖荠菜去。”周末的晚上,妈妈坐在床前对我说。啊,荠菜,那清香、鲜美、可口的荠菜,我怎能不想吃呢?每年阳春三月,荠菜刚刚长出几片叶子,水灵灵的,清翠欲滴,又鲜又嫩。放到口里嚼一嚼,清凉凉、麻酥酥的,像吃了块薄荷糖,清爽宜口,沁人心脾……想起荠菜,我口头似乎仍余  相似文献   

13.
<正>“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说起荠菜,似乎总离不开春天,荠菜俨然成了报春的使者。其实这是对荠菜最大的误解。荠菜先春而萌,“拨雪挑来叶转青”,其生长时间可以从十一月持续到清明前后,经得起冬天的寒霜冷雪,耐得住春日的气温多变。虽说我是个地道的农村人,但之前对荠菜却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4.
石鲁芳 《新读写》2023,(3):42-43
<正>荠菜卿卿(1)开过花的泥盆里,不知何时,竟冒出一棵荠菜来。等我发现时,荠菜已很荠菜的样子了,碧绿粉嫩,活活泼泼,直把我的花盆当故乡。我没舍得拔去,一任它自由生长,等着它开花。辛弃疾写,春在溪头荠菜花。在我,是春在泥盆荠菜花了。(2)因这棵荠菜,家里的对话又多了许多。常常是在茶余饭后,我和那人踱步过去,站定在花盆前,四只眼睛齐齐地,笑微微地看着这棵荠菜。荠菜肥嘟嘟的,  相似文献   

15.
荠菜饺子     
早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又做了荠菜饺子,让我拿回家给女儿吃。每次从母亲那儿拿回一袋袋荠菜饺子,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萦绕在心头,让我无法平静……我自幼体弱多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常做些荠菜素馅饺子给我补充营养。阳春三月,母亲领着我和弟弟去挖荠菜。"春在溪头荠菜花",嫩嫩的荠菜,鲜绿绿的,菜地里、田埂上随处可见。母亲教我用小刀沿着荠菜的根部插下去,再轻轻一挑,一棵荠菜就挖出来了,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挖荠菜、吃荠菜这件事为线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并针对现实生话中有些青年人对老一代人的正确见解和行为不理解,以至产生了隔膜的情况,向青年人提出了“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希望青年人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初春的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来了,荠菜绿了。荠菜是我们家乡人常吃的野菜。清明前后,春风吹拂,冰雪消融。荠菜悄悄地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密密地生长在田野中。这时,妇女和儿童  相似文献   

18.
挖荠菜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老师带我们去民俗园挖荠菜。我们来到了民俗园的院子里,把早已准备好的铲子、塑料袋都拿了出来。“同学们,开始挖荠菜喽!”随着李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看!有的同学一手拿着“荠菜样品”一边比照一边找,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荠菜,荠菜,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一)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过去的辛酸苦难,通过今昔对比,认识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端正自己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学习本文质朴无华的语言,精当的选材和组材,层层推进以突现主题的结构安排。说明:《挖荠菜》不流于一般的忆苦思甜,作者善于抓住社会信息,针对当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发出深沉诚挚的感慨,满腔热沉和充满期望地教育年青人去勇于探索人生,认识生活,树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从思想内容上晷,不失为一篇帮助学生如何看待人生,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理想教材,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膊,也反映了父母辈对年青人的拳拳之心。所以,突出这一点思想教育应是教学目的之一。在语言表达和材料组织上,则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用“挖荠菜”“吃荠菜”作为中心材料把全文内容精心地贯串编织起来,层层推进,以揭示主题,形成紧凑严谨而又文路清晰的构思特点,无论是记叙,  相似文献   

20.
一、作者和作品意义张洁是四人帮粉碎之后,崭露头角的中年女作家。《挖荠菜》是她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发表的第六篇作品。她的作品,有人评价说,“具有近似于音乐和抒情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