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界关注     
抓好五项工作 服从服务大局 新闻出版总署为进一步做好“非典”防治工作,部署抓好五项工作:1、进一步做好防治“非典”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以及对抗击“非典”的新闻宣传工作;2、继续做好防治“非典”科普读物和文章的编写、出版、发行工作;3、筹备资金,支持抗“非典”斗争,免费向全国各地赠送版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4日,是值得北京乃至全国人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世卫组织官员尾身茂博士称“这是中国抗“非典”斗争和整个世界抗“非典”斗争的一个里程碑”。 从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等介绍中国内地最新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起,两个多月以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有关“非典”的话题成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有关“非典”的新闻也成为几乎所有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各类媒体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布最新疫情,以最充沛的热情报道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抗击“非典”中  相似文献   

3.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各出版社也各显神通,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抗“非典”实际,迅速推出大量预防“非典”的图书和光盘,加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统计,在2003年4月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4位的均为预防“非典”的图书。其中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非典型肺炎预防手册》以高达270余万册的发行量稳居榜首,在同类书的发行中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4.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侵袭,各地档案部门一方面严防死守,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一方面也同心协力,为抗炎领导部门和抗炎一线提供了许多具有档案特色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2003年抗“非典”期间播发的广播新闻特写,报道山东人民对遭受“非典”肆虐的北京人民的慷慨支援和热情救助。作品写了这样几件事:  相似文献   

6.
“非典”的肆虐,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这一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我国的出版人反应如何,表现怎样,能够打多少分,无疑是令人关心的;但是更为重要的,在“非典”面前,出版业暴露了哪些机制上的缺陷,应该如何解决。 抗“非典”图书的出版无疑是十分及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多数图书大多在10天以内完成选题策划、撰稿印刷等全过程。有些甚至从策划、撰稿到印刷、出版,仅用了4天时间。  相似文献   

7.
滚烫的镜头     
一部由北京晚报和同心出版社全力推出的抗“非典”《白镜头》,在北京乃至全中国展开抗击“非典”(SARA)全面决战的时刻,全速上市。这部以实录“抹不去的非常记忆”为己任的中英文对照摄影诗集,以新闻人的时效感来  相似文献   

8.
信息     
省档案局调查报告获奖省档案局法规宣传处撰写的《纳入宏观管理,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迅速发展》的调查报告获2002年省委办公厅系统优秀成果奖。(省局人事教育处)杭州市档案局抗“非典”时期的百姓情结杭州市档案局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心系百姓,一心为百姓所想。“非典”刚袭杭州时,为了普及防范知识,该局主动为所在地沁苑社区复印防“非典”资料,让社区干部送到百姓家里。“非典”袭来,档案局向附近居民开放院子提供晨练的场所,还特意延长开放时间,让前来锻练身体的居民来去轻松、锻练时放心安心。同时还特别增加保安力量,强…  相似文献   

9.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价值尺度——社会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任何以价值而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价值的尺度,也注是价值量、价值之高低。关于“非典”和抗“非典”的报道,国内受众的关注程度,远远胜过了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国内、国际许多重大新闻报道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广播》2004,(C00):99-99
2003年6月1日,在全国上下共抗“非典”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河北电台推出了一档抗“非典”大型卣播节目《万里长城永不倒》,这档气势恢宏、篇幅浩大的特别节目成为了新闻频道的开篇之作,听众通过收听此节目也了解了一个崭新的频道——新闻频道。  相似文献   

12.
陈原散文     
跨进新世纪第三个春天,人类遭受传染性“非典”的劫难。已是风日妍丽的北京,突然“非典”肆虐,疫情尤为严重。日坐家中,守视着电视机,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五一”节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门倡议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列出一批参考书目,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陈原散文》赫然在  相似文献   

13.
4月21日,我采写的《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一线的报告》,在《人民日报》头版新开辟的《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专栏刊登。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副总编辑梁衡分别给予表扬和肯定。其中,梁衡的批示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是我报在抗非典报道中继《护士日记》后的又一篇好文章。现病源未清,难免人心不稳。目前读者最企盼四方面消息,一是科学方面,捕捉病源有何新进展;二是党和政府在应对组织方面有什么新举措:三是抗‘非典’第一线情况如何;四是防病抗病有关知识。本文紧扣第三个问题,及时报道了中日友好医院…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非典”期间,白城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冒着危险,深入到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在采访驻白城321医院的防控情况时,记者了解到,六名医护人员已启程奔赴抗“非典”一线——北京小汤山。由于“非典”疫情的特殊性,使广播有了显示神通的用武之地,广播异地连线直播的优势,让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过电波沟通,宽慰彼此挂念的心情,让家人焦虑的情绪得以释怀,让真情实感在电波中交融升  相似文献   

15.
延频  林晓鸿 《今传媒》2003,(4):57-58
为了配合抗击“非典”斗争的深入开展,许多文化单位和文艺家不甘落后,积极行动起来创作反映抗击“非典”斗争的文艺作品,开展相关的文艺活动,声势之大、阵容之强是过去没有过的。中央和省市报刊纷纷以《为抗击“非典”放歌》、《抗击“非典”:文艺为国人打气》、《“非典“时期文化关注什么》等为题,对此作了一系列报道。读了报纸上已经  相似文献   

16.
在“非典”病毒肆虐的日子里,到处都弥漫着过氧乙酸的味道。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危及人的生命,人们减少了外出进行公共活动的时间,于是派生出“非接触”、“零距离”一类的词语。网络以它自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成为特殊时期的新亮点,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造就了“非典”时期的网络生活。此时,人们感到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网络。一、网络在抗“非典”中发挥的作用经济学家胡鞍钢在评价非典对信息网络的影响时认为,如果说在前一段时间,大家对网络的作用只是理论上的认识的话,那么,非典时期的网络则给我们的经济、工作、学…  相似文献   

17.
“非典”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悄然嬗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提醒我们: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非典”的突袭与蔓延,与人类的许多不良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而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样是人们与不良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8.
SARS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它给人类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医疗卫生及有关部门,迅即行动起来,同疫灾进行艰苦斗争。作为档案工作者,在这非常时期,应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加强对“非典”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做好抗击“非典”时期的档案工作,为明天能够顺利地制服“非典”、彻底消灭“非典”留下科学、可靠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19.
今年 3月下旬以来 ,我们经历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举国上下共抗“非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审慎选择的命名 ,“非典”是严重的呼吸道综合症 ( 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萨斯 )。“非典”来势汹汹。这种突发性的传染病是社会公众共同面对的一场危机 ,呼唤社会各界更好地信任、合作、协调 ,从而化解压力、保持稳定。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分支系统——图书馆行业 ,我们在站稳立场、坚守岗位的同时 ,SARS突发的警示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首先 ,突发的天灾使我们更重视民主与科学。民主的重要内涵之一 ,是信息的公开性。在不损害国…  相似文献   

20.
在这场全民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主动要求进入隔离区的,除了医务工作者,还有记者。在本期杂志签付印的前一天,抗“非典”一线的记者们给我们写来了这组充满勇气和力量的文字。记者,没有隔离区与非隔离区之分,只有采访现场与后方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