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移情式情感体验简述所谓"移情",就是把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也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迁移到外在事物上,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事物是美的。"移情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李普斯认为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他把移情区分为4种类型:1一般的统觉移情,给普通对象的形式以生命,使线条转化成一种运动或伸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3.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3,(56):175-175
<正>"移情作用"又称"移感"、"输感",即把人的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知觉或想象的对象上,而且意识到两者的完全合一。文学理论家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移情作用"。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说,任何人都有"移情"的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黑格尔语)。音乐教学同样存在移情作用。一首歌、一支乐曲或是庄严雄伟、凛然悲壮,动人心魄,令人昂奋;或是忧伤衷肠,使人怅然,催人泪涌;或是热情奔放,引人向上;或是讴歌自然赞美生活,唤人爱美之心;或是倾诉哲理,诲人通达……音乐老师必须善于"移情",把作者蕴含在音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以"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宗旨,以"人本"理念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体验·状态·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幸福三维",而所谓教育的"幸福三维",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滋生情趣,师生共同体验幸福快乐;在教育实践中享受生活,师生达到一种健康成长的幸福状态;在教育创新中拓展空间,师生共同进入幸福健康成长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钱洪锋 《学子》2013,(5):59-60
高中现行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技术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中,要求应该在讲"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技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有其可操作性,即教师能移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移情性地评价学生,最终使师生双方获得移情体验,移情性沟通使情感教学变得现实而可行。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运用教材的情感资源,进行移情性备课,并要以情移情,彰显教师的真爱。同时,教师要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移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学移情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移情技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感知学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艺术。教师应通过"以生为本,换位体验"、"用心倾听,理解学生"、"创设情境,促进移情"等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移情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共情"就是教师在充分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进行移情体验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达到"乐其道,学其道"。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生和问题生,在教育和转变这些困难生和问题生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运用"共情"去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下面谈谈感触较深的几点体会。一、寻找学生闪光点,让学生重拾自信上一届学生中,我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男生小  相似文献   

10.
张迪 《中国教师》2011,(3):59-61
<正>移情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感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沉淀的过程,使学生知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升华的过程,使真、善、美融为一体。移情促使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教学情理相融,彰显生命的色彩,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少给学生"压力",多给学生"魅力",少逻辑性分析,多情感性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文字的色彩、温度和生命,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  相似文献   

12.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旨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中阅读,思维中参与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熏陶,在审美中获取知识技能,感受的过程中探究.但是,书面阅读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文字就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精心设计,可以用具有童真的故事激励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在创设美丽的景色中配置舒适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阅读;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欣赏性的诵读,展示阅读的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达到情感释放的境界,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文本学习,探索解疑。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懂得在逆境中不要放弃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实现阅读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著名社会学家索兰德曾经说过:"情感迁移是由于知觉到一个正在体验或要去体验一种情绪而使观察者产生的情绪性反应。"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需要适时的运用移情策略。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实现学生的情感迁移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杨珏颖 《中国教师》2010,(Z1):294-294
教学是师生之间全方位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交流合作的运用。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运用情感的语言、体态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驾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可以抓住"五个有效",引领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文字,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变化,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独特反应。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就是借助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学会表情达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建立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领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海洋里徜徉的。一、以情激情,引领学生探求情感阅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关于移情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接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今天,虽然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对"移情"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